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阶段分析

2015-05-30 20:56苗国厚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阶段大学生

【摘    要】文章以两次课程化建设为主线,将建国以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大致分为初步探索、第一次课程化建设、重大挫折、第二次课程化建设以及科学规范五个阶段加以考察。

【關键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阶段

作者: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南岸  400074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始终与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两次课程化建设(其中,第一次课程化建设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最终发展为当今较为成熟的学科教育模式。当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课程化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不规范的发展时期,甚至出现过严重的历史倒退(1966—1976年)。有鉴于此,笔者对其发展阶段进行梳理。

一、初步探索时期(1949—1955年)

这段时期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展主要通过社会政治运动和进行时事政治学习的方式进行。新中国诞生后,内外交困,百废待兴,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各地高校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也通过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在大学生中展开了相应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这一时期,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文献资料是1950年10月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政治课教学讨论会情况及下学期政治课应注意事项的通报》。《通报》提出了今后全国高校推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三个重点”和“三项规定”。此外,在教育部1951年9月10日作出的《关于华北区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中,也提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其最后一项(即第七项)规定:“时事学习委员会”的组织仍予保持并应加强,在教务长的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时事政策的学习,结合社会政治运动,解决学生对时事政策方面的一般思想问题。[1]1955年4月25日,时任国家高等教育部副部长的刘子载同志在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发言,认为必须改进和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议在课外活动中建立经常的时事教育制度,以提高其思想性,加强与课内教学活动的配合和联系,这一倡议和相关的制度基本上固定了下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常规模式。

二、第一次课程化建设时期(1956—1965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十年里,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课程化建设方面经历了一段难能可贵的探索,为这门课程以后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58年4月,教育部政治教育司在《对高等学校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几点意见(草稿)》中建议,对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任务,毛主席的著作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应当占用政治课的正课时间及时进行教学。[2]由此可见,教育部政治教育司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正式课堂,使之规范化、常态化。然而,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为了响应毛泽东“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政教司的这一建议也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

196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这就是著名的“高教六十条”。“高教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各专业都必须加强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第十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终于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

1961年4月,中央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制定了《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见》,提出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建议设“形势与任务课为各专业、各年级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讲解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任务、方针、政策)”,其教学方法主要是“向学生做报告和组织学生阅读文件,并辅之以座谈和讨论”。[3]1964年10月,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64〕650号),再次强调今后高等学校的共同政治理论课必须“继续开设《形势与任务课》”,其内容是阅读和讲解当前重大政策文件、报刊的重要社论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文章,并要求学校党委负责同志要经常做报告。[4]据此可知,我国高校曾经短暂地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从课外活动纳入正式课堂,并且不是增设为其他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单独行课,课程的名称为“形势与任务课”。

三、重大挫折时期(1966—1976年)

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大劫难中,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受了巨大挫折,高等教育更是重灾区。

在这极不正常的十年里,系统的课堂教学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批判式的政治运动,如整党建党运动、批林批孔运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评论《水浒》教育革命大辩论运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等等。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不仅造成科学文化的教育质量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风气”。在这种极不正常的政治空气下,通过五花八门的政治运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实际上却严重背离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初衷,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四、第二次课程化建设时期(1977—1989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教育获得了重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正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也逐渐转入正轨,并由此进入漫长而曲折的第二次课程化建设时期。

1980年4月29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在思想上的流毒,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5]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明确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是改革开放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起点。1982年10月9日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明确要求“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品德课可利用每周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平均每周两学时,具体内容由各校根据情况统筹安排”。[6]1986年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会、回乡见闻座谈会、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和学生座谈、报告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7]1987年10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将《形势与政策》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设置为大学生思想教政治教育的必修课。1988年5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就“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安排等作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二次课程化建设,其确立过程较之第一次显得更加艰辛和漫长,但一旦确立,步子也迈得更加坚实、稳健。

五、科学规范时期(1990年至今)

1996年10月7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重要地位,提出了改革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规范课程教程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领导等基本要求,为各级各类学校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199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即“两课”改革98方案。该《意见》将形势与政策纳入“两课”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学科的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并实行学年考核制度,纳入学籍管理。“98方案”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将形势与政策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求建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料库;规定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做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同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两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同时,还要求高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3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该《意见》的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规定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得以彰显。

如今,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的建立,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成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门,专门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以更加坚实和沉稳的步伐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34页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1-42页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0-81页

[6]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2页

[7]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5页

作者简介:苗国厚(1984.1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讲师,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网络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阶段大学生
二轮复习阶段如何安排好学生的练习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