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双主体”共建模式和校企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 23:59韩玉辉方振龙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共建双主体实训基地

韩玉辉 方振龙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因其专业新、耗资大的特点,只有学校与企业的全程参与才能更好的体现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双主体”共建模式即是将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校企“共管、共用”,形成共享的管理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双主体”共建;校企共享;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作者:吉林长春  130033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近年来,我省内已先后有多家职业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类专业,但多数院校开设本专业基本都在2010年以后,其时间短,建设基础薄弱,专业和课程系统化设计、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对接等存在较大差距。建设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

我国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多功能于一体的广泛研究出现在2005年以后,也多集中在制造大类、旅游管理等通用专业。目前,城市轨道类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地域性差异和实训基地投资大的特点,探索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本地区需要的实训基地对促进轨道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双主体”共建模式的探索

1.“雙主体”共建学院,奠定了共建基地的基础

2010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2011年校企双方共同申办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2012年在长春市政府的协调下,校企加大了合作力度,共同创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即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合二为一,学院功能定位是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进行在岗职工每年轮训、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研发。

学院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人员组成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领导班子,集团派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任城市轨道学院副院长,共同进行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项工作。学院师资队伍、企业研发队伍均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集团公司每年投入100万元经费用于城市轨道学院的专项培训与研发经费支持。

2.“双主体”构建基地,校企联合进行系统规划

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支撑,如何将学院和企业的需求有机融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基地建设之初,学院和集团公司共同选派技术骨干,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筹备组,对应岗位技能的需求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了解国内各地铁路、地铁公司、高职院校基地建设情况,深入省内部分企业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立足东北区域领先水平,提出了实训基地系统化建设和校企共享的建设思路,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一个融专业教学、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并在管理中建权“合作、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

在明确了基地定位和建设思路的前提下,实训基地筹备组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控制、运营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并设计各实训室功能与之相匹配,按职业教育规律和岗位能力成长规律将实训室规划为专项技能训练室、综合技能训练室、拓展能力训练室和技术研发中心,以实用性、先进性、仿真性、实战性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实训室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规划实训基地的内容和布局,组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3.“双主体”投资建设,形成“厂中校”和“校中厂”

2012年,学院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列入长春市承担的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学院投资和企业三方合力,投入2900万元规划建设了16个专业实训室和4个基础实验室,轨道交通集团在运营三公司车场内提供50000平方米车场,4000平米厂房,将16个专业实训室建在企业,4个基础实验室建在校内。

轨道交通集团将第四运营公司车场、集团控制中心、4号线沿线作为3个实训场,将公司运营事业部和机电公司相关资源与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享,提供轻轨3、4号线58个车站348个站务实习岗位;湖光路车厂8个车辆维修岗位;南四环车厂16个车辆驾驶岗位,机电公司控制中心实训岗位5个,便于教学时学员的岗位轮训,形成了“厂中校”。

学院将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的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的普通车削工作区、数控车削工作区、钳工工作区等6个实训区,CAD/CAM实训室、精密检测实训室2个实训室及1个生产车间和4个轨道专业基础实训室有机结合,搭建了较为全面的基础训练平台,建成了对轨道交通集团员工培训全面开放和共享的“校中厂”。

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校企共享机制的实践

1.校企资源共享,丰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涵

基地建成后,首要完成的任务是校内学生实训,16个实训室可同时满足800人进行模拟、仿真和真实环境下的实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行岗位认识、岗位体验和岗位实习,根据学生研修方向,完成车辆钳工、电工入网证、车辆驾驶证、运营师等技能鉴定认证项目,将入职前岗位培训列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入职前完成了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是企业员工培训和院校师资培训,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企业需安排员工到学院进修,系统学习轨道交通理论知识。

2.以基地为依托,建立企业“技师工作站”和学校“名师工作室”

依托实训室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成立企业“技师工作站”和学校“名师工作室”,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技能大赛培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开发项目新途径和机制创新,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紧密结合,为各专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技师工作站的职责:传授先进实践技能,培养优秀技能教学团队;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指导专业技能竞赛、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一流技术人才;开展社会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与推广。

名师工作室任务:发挥工作室成员专长,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借助合作企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网站专栏,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开展社会咨询与服务。

截止2014年末,学院为企业输送毕业生600余人,企业员工到学院参加培训170余人;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培训120余人次,教师全部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并且有17人超过半年。企业教师10人参加学院专业建设;100余人参与学徒制教学,解决校企相关问题百余件。

3.完善“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项目研究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对职业岗位任职需求进行了细化分解,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将实践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控制、运营这三大类共12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构建了专业认识实习、岗位体验实习、顶岗实习“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以相应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交叉进行工学交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面向岗位的工作实际,引入了长春轻轨乘务段驾驶员作业程序、电气系统检修流程、定修工艺流程和车辆钳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等岗位技术规范,开发了车辆实验与驾驶、车辆故障检测维修等单项技能训练课和认知岗位、体验岗位、顶岗实习等岗位轮训课共7门企业课程。且全部由公司选派师傅来授课,即将现代学徒制贯穿人才培养全学程,形成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互相交融的课程体系和“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集团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除负责企业学徒课程的实施以外,还辅助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讲授,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余时间学生现场体验的指导与跟踪,例如:学生课余时间跟班学习,假期进行岗位体验等,将现场技术、管理、素质要求等贯穿整个学程,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配备“一师多徒或一师一徒。岗位体验课,40名同学分成2个方向(驾驶与维修)、8个小组,利用四周进行了岗位轮训,公司共配备了16名师傅,这期间,每位学员进行了各岗位的体验。课程结束后,学员根据体验结果、结合公司用人要求,选择了自己的就业方向,现有28人定为维修方向、12人定为驾驶方向。学员们重新认定了师傅。自此他们就会利用课内课外一直跟师傅学徒。

集团公司还为各专业配备了专业带头人,并选拔10余名工程师、6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师傅团队”,此团队由人力资源部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培训中心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或送出去学习,不断更新技术提升水平,确保严格要求,规范指导。

4.校企共管,建立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平台共享机制

基地的管理在共建的基础上,由企业培训中心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共同指派负责人进行基地的日常管理,基地根据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同时为企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基地采用“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运行模式,解决了学院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设备缺乏的现况,不仅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企业和学校节省了生产成本和教学成本,达到了互惠共赢的预期效果。

基地对教学与员工培训均实行双元考核,校企共同完善准入制度。轨道学院实行招生即为招工的机制,学生入校后就有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在校企双向介入课程的同时,也介入了双向考核评价体系,自学生入学后第一次工学交替(认知岗位)时起,人力资源部就给每位学员建立了准员工档案。记录学生每次实习表现,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至8门课程结束,给出汇总成绩。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和课程总评,作为毕业入职的考核指标和择岗录用的依据。企业员工参与培训人员均在轨道交通学院备案,培训全程由轨道学院监管,校企共同完成授课、考核等项工作。2014年初,企业174名科级及副处级干部完成轮训并经过考核,此成绩作为其提职、晋级的评价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公共实训的平台,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企业的全程参与才能将教学设备融入社会的需求中,体现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才能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紧密结合,扩大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规模,缓解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增强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隋秀梅.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3]徐虎,劉奇.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4]牛春林.校企合作建设轨道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商情2011(51)

[5]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论证及相关技术资料

作者简介:韩玉辉(1976-),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方振龙(1976-),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共建双主体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