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复兴史

2015-05-30 10:48方言
齐鲁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砖豁口古城墙

方言

“绝不涉及对城墙的物理性破坏!”2010年7月,西安有关部门提出斥资120亿元提升古城墙景区的方案,引起公众广泛热议。争议中进行的西安古城修复工程已经轰轰烈烈持续三十年之久。纵观全国,古城修复成为一种“热潮”,南京古城墙修复,北京古城墙修复,大同古城墙修复,荆州古城墙修复,苏州古城墙修复……

城墙是怎么被拆掉的?城墙为什么要重建?

从北京到西安:

城墙是怎么被拆掉的

西安城墙能够保存下来,是一个奇迹。在西安,任何一个人都会向你讲述许多西安城墙的传奇。

上世纪50年代末那一轮拆城墙运动,很多城墙砖都被人扒下来了,特别是南城墙附近,城墙上下都有堆成一摞摞的砖,城墙根下家家户户用城砖垒灶、铺地、修房。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商子秦记得,那时候有好几位著名书法家,练字都用城砖,蘸点黄泥浆,一写,水就被吸走了,擦了再写。小孩子们还拿城砖锻炼身体,刻成石锁,或者简单钻两个洞,弄成杠铃。商家厕所用来垫脚的都是城砖。

城墙砖剥落后,更方便了城墙洞的开挖。据西安作家姚泽芊回忆,城墙洞最为集中的一段是在北门附近,那一带聚集了一批逃荒到西安的河南难民,有的就在城墙上掏洞赖以栖身。

城墙的魅力还在于攀援,这对孩子来说尤其有吸引力。商子秦说,他们几个小伙伴经常一放学就上城墙,钻进五六十米一个的砖砌水槽,张开手臂撑着槽壁内侧,踩着一指宽的砖愣往上爬。

1961年,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到了“文革”,它又成了“破四旧”的对象。但是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墙太庞大了,周长近14公里、12米高、底宽18米、顶部均宽14米,红卫兵顶多能扒下些城砖,城墙拆不动。

到了1972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运动席卷全国,西安也成立了人防办公室,在城墙南门成立了城防指挥部,开始全民挖防空洞,在城墙上挖,也在城外挖,从南门一直挖到南郊,宽度有30米,甚至设计下面可以通汽车、开电影院。

可以说,西安城墙虽然没有被摧毁,可也被“扒掉了一层皮”,几乎成了一圈土墙。

至于北京城楼的拆除则更为曲折,《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一书的作者孔庆普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设局道路科任技术员,1952年主持参与了分期分批拆除城墙、城楼、箭楼、牌楼、门楼。

“1950年定规划的时候,梁思成提了一个意见,把政府部门集中在西郊新市区。那么,老区怎么办呢?老区跟外边得有联系,联系就得修路,修路还得拆,那城墙顶就得拆豁子。生活必需品得要供应,生活垃圾都得往外排,给城墙开豁口是老百姓生活所需。”

1950年10月1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战备工作会议决定,在内城东西北拆六个城墙豁口。第一批工程计划安排五条道路和五座城墙豁口。“但是,方案交到都市计划委员会后,都委会几次开会都未能形成统一意见。主要是梁思成不同意。”孔庆普说。

1951年1月下旬,吴晗副市长召开了开辟城墙豁口专题座谈会。1951年,开辟了东直门北小街、陶然亭、架松(劲松)三个豁口。1952年,又开了武定侯、左安门东、宣武门三个豁口。1953年开了永定门、陶然亭(扩建)、雍和宫、范家胡同、东总布、东直门、广安门豁口,以及二号豁口的扩建。1954年又开了白纸坊、费城门两座豁口。1955年开了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北城墙豁口。1956年又开了龙潭湖城墙豁口。

“1953年以前,要开城墙豁口,都需要经过都市计划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每一次开会,梁思成就讲,‘中央机关就不应该设在老城里。后来,彭真市长生气了。1953年6月,成立了一个首都规划小组,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以后,建设局有关开辟城墙豁口就不再报到都委会,由规划小组上报市政府。等于绕开了梁思成。”

北京的城楼,是1952年9月开始拆的。大面积、大规模拆外城城墙,是1956年开始的,到1958年就拆光了。

西安人的情感守护

1981年11月,新华社记者卜昭文在内刊上发表文章,反映西安古城墙遭受破坏的情况。习仲勋看了这篇文章做出指示后,西安城墙才又一次得到了重生。直至1983年2月,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成立,西安古城墙的保护开始走上正轨。

这时候的城墙保护已是大势所趋。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对西安城墙的保护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到了80年代初,西安的旅游收入,就占到了陕西省全省旅游收入的97%。那时候“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当然是西安代表,和它配套的景点是碑林、大雁塔、骊山、华清池、钟鼓楼,城墙的破败更显突兀。

1980年的一次访日经历对如今的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触动很大。

“都说日本学中国,但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建筑都保护下来了。而且日本在‘二战中是战败国。”那次回来后,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里面就提出来要“四位一体地保护古城”。所谓的“四位一体”,即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林、打通一环路。当时的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听了汇报,很感兴趣。

1983年4月1日,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市委书记是主任,市长张铁民和几个副市长是副主任,还有两个名誉主任——习仲勋、马文瑞。

真正坐下来制订修复方案时,发现问题比预想得更困难。时任副市长的张富春也是副主任之一。张富春说,城墙13.74公里,发现14处断面,总共1公里多长。另外外墙的剥落很严重,城砖缺失几平方公里,三层海墁破坏了一半以上,排水道基本上已经破坏完了。98座敌楼和4座角楼已经全部没有了。再加上利用城墙挖的2100多个洞,长度达40多公里,千疮百孔。

当时的西安财政全年的城建资金只有1.2亿元,而预计要花两三个亿。后来是马文瑞给中央写了封信,中央批了5700万元,中央、省、市按照5∶3∶2的比例,才把资金问题解决。

城墙上要补的洞有2000多个,每个洞的情况都不一样,施工方案就要有2000多个。补城墙的砖必须是特制的,又派技术员到户县等地的砖窑定制……1983年4月1日到1985年底,两年多的环城建设工程让西安城墙的东、南、西三面完全贯通,还重建了部分敌楼、角楼和一座魁星楼。城河的淤泥被挖出,库容量也从40多万立方米恢复到100多万立方米。

1997年环城建设15周年前夕,曾任西安碑林区副区长兼任区环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史凡去深圳拜访习仲勋。习老一再强调:“你现在把城墙连起来了吗?你们叫环城建设委员会,就要把城环起来才行。”

2004年12月26日,西安火车站前正式举行了西安古城墙合拢仪式,自1936年陇海铁路通车时形成的530多米长的城墙缺口被弥补,西安城墙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古城墙:一座城市的文明延续

如果在2014年9月后来到西安,早上9点路过城墙的南门外,会看到这个城市非常有仪式感地开启新的一天:南门前的吊桥缓缓放下,一群穿戴金色盔甲的士兵沿吊桥从城墙内鱼贯而出。远远看着那队手持缨枪、穿戴齐整的古代士兵,就像看着一幕发生在现代都市中心的穿越剧。

这是西安城墙管委会设计的守城士兵换岗交接仪式。自从2014年9月6日南门工程完工,正式开门纳客后,这座城墙已经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接纳了上百万游客。同期其他的景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城墙上游人不降反增。

继西安之后,全国上下涌起一股“城墙修复热潮”。2014年11月27日,南京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与网友网聊明城墙保护,这一“连不连”、“建不建”的话题成为关注热点。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2001年便开始部分修缮,当时南京市政府斥资二十亿。

2012年8月,历经一年的整修,南京相门、阊门和平门三段古城墙于9月份全面完工;2014年12月,湖北襄城东门口到仲宣楼段古城墙的维修完工,2015年将开始襄阳公园段古城墙的复建和维修,两处维修已报国家文物局通过,维修费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013年8月,河北张家口宣布全长3000多米的宣化古城北城墙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古城墙轰轰烈烈的复原,相应的也引发了很多诟病。“旅游经济”“斥资太多”“翻旧如新”等各种话题出现在网民嘴里。2013年2月,有网友发帖质疑,直斥温州华盖山古城墙遗址修复破坏真文物、制造假古董。

拆毁与重建,其实是中国建国后这些年文化的寻路与探索;怎么修,如何修,为何修,也是我们文化复归与文明重建中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工程设计院总设计师、建筑大师张锦秋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历史文化名城比作一个人,城市的山水环境和城市格局有如人的骨架和体魄;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是人的五官;历史地段是人的肌肤;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则是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按照这个比喻,西安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城市。“城墙之修建更重要的是让一座城市变成一个健全的‘人,一座城市光复修好城墙还是远远不够的。”张锦秋说。

(文据《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城砖豁口古城墙
每个人都有一道生命的豁口
长夜
米拉的豁口
米拉的豁口
砖头也能变粮食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我轻轻地抚摸古老的城砖
长城上真有传说中的“定城砖”?
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