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伪娘”张嘉佳

2015-05-30 10:48吴越
齐鲁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汇表张嘉佳汪国真

吴越

2014年中国作家富豪榜近日公布,凭借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以版税1950万名列榜首。2014年是张嘉佳的幸运年,5个故事正在被改拍成电影,执导的人包括王家卫、陈国富等著名导演。

张嘉佳的一举成名,是杨朔、汪国真延续下来的心灵鸡汤的新的呈现,也是韩寒被“轰毁”之后国人情感宣泄的另一个出口。他的“遗世独立”,正是这个社会“伪娘”当道的一个体现。

暖男和小鲜肉的“伪娘”本色

同一个城市里凑起来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轻的女人,年纪相差在五岁左右,有过共同经历,伴随着柔和轻缓的音乐,饱含午夜电台文艺散文朗读腔的女声,驾轻就熟地读出张嘉佳的那些与狗狗梅茜的故事——《给我的女儿梅茜,生日快乐》:

我们要沿着一切风景美丽的道路开过去,带着你最喜欢的人,把那些影子甩在脑后。去看无限平静的湖水,去看白雪皑皑的山峰,去看芳香四溢的花地,去看阳光在唱歌的草原……去远方,而漫山遍野都是家乡。

一个爱护动物又不是激烈的猫狗平等主义者,一个情贴心灵的麦田守望者,一个敏感不屈满怀热情的灵魂,一个历经沧桑初心永葆的大众暖男的形象呼之欲出。

长期以来我们评判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基本基于如下原则:不是它能在哪些方面服务于我们,而是看它让我们摆脱怎样的思维定势。但张嘉佳、刘同、安东尼等暖男的书是逆行于这一原则的,它首先是服务于读者特别是女读者,是体贴入微的定制式的写作。

有人给出了甚高的评价:“波拉尼奥式漫游的不羁,王朔式的痞气,青春的粗糙杂乱,周星驰式的戏谑无厘头,琼瑶爱情女神的执著,连岳、陆琪的鸡汤风范,韩寒电影中类似的‘没有看过世界,怎么会有世界观的行动哲学……这个张嘉佳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慢慢浸染中成长出来的一个大杂烩。”

也是,当有大约200万的人都在阅读一个80后作家絮叨睡前故事的时候,加上王家卫将拍成电影,这个数量还会以更狂暴的方式上升,一种壮观的即视感豁然出现。

然而暖男的另一面是伪娘。

韩寒被“轰毁”之后,时代选择了张嘉佳。

他的所有举动,貌似离经叛道,实则完全循规蹈矩,恰恰是暖男、小鲜肉的范畴。

张嘉佳不喜欢别人因为微博原因,把他称为段子手,他说这是别人恶意的攻击。“我的书卖了上百万册,我的作品也能得到王家卫这种级别的人欣赏。我还是一个端端正正写小说的人。”

一位负责任的情感作家,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他既是忏悔神父(聆听情感隐私),又是心理医生(负责情感诊断),更是情感导师(指引情感未来)。然而,在中国大众那里得宠的情感作家,于此相距甚远。他们不是倡导物质主义的蒙古大夫,譬如陆琪,便是煲情感鸡汤的仁波切,诸如张嘉佳。

张嘉佳大红的原因,是他在网上发表的“睡前故事”。众所周知,睡前故事是讲给小孩子们听的故事。父母为了哄孩子入睡,一般讲讲语言优美、结构简单、情节唯美的童话故事,安抚孩童入睡前的稚嫩心灵。张嘉佳之所以在大众情感文化中得宠,是因他的“睡前故事”,是一些情感创伤者的“童话”。它的受众,大多是一群弗洛伊德所言的一直拒绝长大的处于婴孩期的情感病人。张嘉佳的小说对他们而言,简单易懂,不用思考,直击泪腺。这些“情感巨婴”,在被张嘉佳的唯美爱情故事催眠的同时,还被那些空洞无物的抒情语言按摩着缓解自身的情感焦虑。

可以说,是无数城市里无数个泪腺爆棚的女士,成就了张嘉佳的“伪娘”本色。

杨朔和汪国真的代言人

目前的年青一代,小时候读的是杨朔的《荔枝蜜》。

后来他们开始鄙夷那段往事,把自己模仿杨朔写的小清新文章锁进抽屉。但当张嘉佳扑面而来,他们又欣然接受。

读张嘉佳的小说,你实际上读到的是一个粗糙版电视剧本,你会看到各种各样肤浅的语言大杂烩:流行秽语、网络用语以及故作小情怀、小情调而空洞无物的“杨朔体”讴歌语。

一段搞笑受伤的爱情故事,一位百折不挠的受虐式爱情圣徒,几句华而不实的情感励志语录。这是张嘉佳情感小说吸引大众的三大法宝。

小说到结尾,你会怀疑语文教科书里那令人掩鼻的“杨朔体”在张嘉佳小说文本里借体还魂。只不过杨朔写的是散文,张嘉佳写的却是小说。

杨朔的《荔枝蜜》中,在几大段关于蜜蜂的夸大采访之后,以煽情的语调写道:“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张嘉佳小说则是主人公们在受虐千遍之后,在诸如此类的情感鸡汤中自我解脱:“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都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骆驼和他的姑娘》)。

抛弃了杨朔之后的当代青年,自以为牛逼哄哄,其实他们转而又投身于汪国真门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犹记当年,很多中学生暗藏一个笔记本,偷偷摘抄汪国真的诗句,然后发送给暗恋的异性。励志的心灵鸡汤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读者只要仔细,便会发觉,张嘉佳小说中密布着这样的语句。这些句子里的关键词往往是:阳光、雨、花、微风、欢喜、路途之类的任意组合。这个词汇表,是低层次文艺青年最喜欢的浪漫词汇表,也是情感仁波切们认为最为诗意的词汇表。

年纪略大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非常眼熟,因这个词汇表,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诗坛流行歌手汪国真诗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表。对语言敏感的作家知道,无论如何组装,这些词汇也只是吸引大众欣赏的粗鄙化妆品,它与诗意无关,而与大众的庸俗审美有关。

成功甩掉汪国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后来者,在不自觉中投入了新的怀抱。

张嘉佳是这个时代文学娱乐化、低俗化的代表?

他所有的小说,并不倡导物质至上、唯利是图,而是倡导爱就要无怨无悔这一简单直白的情爱价值观。这对具有孩童人格的情感创伤者而言,确实有按摩式理疗效果。文化批评家马小盐说:“从杨朔到汪国真,再到张嘉佳,三种文体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几十年如一日的停滞在语言学的地平线上,原地踏步,跳着贫瘠守旧的中国式圆舞。”

于是我们发问:为什么国人的审美会如此低俗?

其实张嘉佳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总比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郭敬明好一些,总比“国民岳父韩寒”显得真诚,他所兜售的,恰恰是每个人隐隐中所需要的。但是,人的需要和他的兜售还是存在差距,比如你需要一只宠物狗,而他给你的,不过是一个玩具狗。

历来都是如此,张悟本的绿豆汤不也是曾经风光一时吗?人们不会相信绿豆汤治百病,但当绿豆汤被装进包装袋,换了一张脸进入人们的视野,则成了灵丹妙药。

他们是如此无缝隙地迎合了一股潮流,自己内心的巨大空虚与一个直男的自我意淫天然对接,演绎出一股无需添油加醋的故事。最疯狂的一位女粉丝偷偷花了40多万,包下整条淮海路为张嘉佳的新书打广告——迷恋越深,越让人疑惑,那么多优秀的、以文字为生命的人,他们写出了那么多直击灵魂的快意文字,为什么会输给这样一个仅靠奇技淫巧就可名满天下的所谓伪娘?

一切都是守恒的,大众不回去迷恋卡夫卡,当张嘉佳以一个纯粹娱乐明星的面貌,出现在媒体的娱乐版面,以绯闻和围脖上的小伎俩成就天下,和女演员搞一搞暧昧,谈一场虚假但会俘获女粉丝的新的恋爱,这就够了。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所谓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的都市男女,他们并不需要卡夫卡,不需要卡尔维诺米沃什鲁尔福,他们只需要让自己的眼泪按照最虚假的方式流淌,这就够了。他们只需要一点情感的小恩小惠,来抚慰孤独寂寞的灵魂。

所以,没有张嘉佳,还会有一个李嘉佳、王嘉佳,只是张嘉佳在此时出现,好歹当年“共知韩寒”的粉丝们还有所保留地活着,而今的他们,连对待社会的保留都没有了,仅仅剩下夜晚难眠时的泪腺喷涌。

猜你喜欢
词汇表张嘉佳汪国真
雨的随想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au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江 南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张嘉佳
旧 物
跨越自己
我偏爱你这一句
词汇表
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