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工急需标准护航

2015-05-31 08:47
中国船检 2015年5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工程技术标准

本刊记者 殷 毅

技术标准的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2月中旬的一则消息震动了世界能源界:我国深水自营油气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陵水17-2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规模超千亿方。这是“海洋石洋981”自投产以来首次发现的大型气田。“海洋石油981” 的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已全面提升。但同时,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遭遇瓶颈,那就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海洋工程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的受制于人,使我国海工装备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缺少话语权,严重制约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影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

草色遥看近却无

海工技术标准体系是针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而言,隶属于海工标准体系大范畴。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等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极大。

目前在国内,涉及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标准有国家标准(GB)、非强制执行具推荐性质的国家标准(GBT)、中国石油行业标准(SY)、中国船舶行业标准(CB)等。GB标准已有3万多个,直接涉及海工的标准仅几十个;SY标准有1000多个,其基本由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转化而来,直接适用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也比较少;CB由工信部于2012年发布。因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同,一部分CB标准有些可以通用,如涂料、防腐涂层等。

一句话,属于“中国制造”的海工技术标准如早春的杨柳——远看葱茏近却无,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以海洋工程装备的最基础材料海洋工程用钢为例。我国现行的海洋工程用钢标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标准》——一部并不专门针对海工领域用钢的标准。该标准与国际权威的美国、欧盟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其对钢板不同位置的检验要求不够全面,对钢材的焊接性能、碳当量的要求不够严格等。海工装备用钢不同于普通的船舶用钢,要求其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抗疲劳、抗层状撕裂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等。因此,为保证海洋平台安全,我国企业需要参考美国或欧盟标准。

标准短板成为行业“羁绊”

标准短板对行业的最大影响是增加企业成本和行业发展上的受制于人。目前,在我国,材料、配套设备或系统,包括甚高强度钢、大功率柴油机、大容量锅炉,以及油水气处理设备、深海钻井设备、运动补偿器、特种系泊系统、动力定位设备、自动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外输系统、海洋铺管设备等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仅仅是高昂的进口价格一项即令当前急需降本增效的海工企业处境窘迫。以“海洋石油981”所用的设备为例,一半左右设备要从国外进口。

标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行业水平。当今世界上海洋石油工业发达的国家,经过数十载工业实践,都建立了各具特色和极具操作性的海工标准。尤以美国、挪威等具代表性。在美国,成立于1919年的API五年后即发布了第1个石油标准,至今已发布了500个石油标准。API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以确保石油天然气工业所用设备的安全、可靠和互换性。API是一个囊括了400余家会员企业的技术团体。这400家会员企业分别从事石油开发和生产、运输、炼油和销售,成为API标准制定强有力的技术后盾。总之,在美国,政府、行业、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等是协同作战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一项推动行业和标准进步的大业。

而在我国,海工标准“国产化”道路显得尤为艰难和漫长。中国海工行业本身就起步晚(至今不过30年历史),基础科学的不发达使得我们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少有创新产品;经济的不发达使得相关力量乏资金研发;监管机制上的问题使海工领域的相关企业并未在技术上形成合力,从而使我国在标准制定上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团体支撑;而受“安全”等某些因素的影响,国产创新产品在海工领域的使用仍存在阻力,等等。这一切使得我国的海工标准体系存在严重短板。

专家认为,鼓励新技术的使用在这场标准的“国产化“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加紧研发包括甚高强度钢、大功率柴油机等海工领域的关键技术,同时,必要时由政府强制执行这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的使用。

诚然,近年来,我国海工技术标准近些年已有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如船舶舾装、防腐涂层等已有多项成果被列入国际标准,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部分产品领域也有一些自主创新成果。但这些与我国海工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和总装建造的整体需求相去甚远。

海工标准亟待“国产化”

中国海工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国产化”,尽快摆脱海工装备及配套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今已迫在眉睫。

搭建一个我们“国产”的海工标准体系的框架是当务之急。中国船级社专家表示,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西方先进国家标准的转化和消化工作,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海工技术标准体系仅是庞大的海工标准体系(海洋工程还包括潮汐、风电、水下机器人工程等)中一个极小的分支。整个海工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需几代人持续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

目前,国标委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海洋局等正在构建海洋工程标准体系。由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联手研究的课题《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标准体系顶层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课题组部分专家认为,建立海工标准体系时我们可以参照“标杆”国家,比如美国和挪威。墨西哥湾和北海的海上石油开发,是这两个国家标准建立的技术积累;强大的技术团体支撑和效能式标准(重效果不重手段,与处方式标准相对)形式也是我们效仿的榜样。我国当前的海洋开发主要在南海,南海是中国的一个大市场。如果我们在南海的海油开发和配套工作成熟了,标准的建立自然而然。

目前,作为我国海工规范体系建设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中国船级社的海工规范体系已在逐步完善。作为国内唯一从事船舶及海洋油气工程入级,法定和第三方发证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CCS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目前已开始承担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相关国际公约及规则适用性及应用需求、国际重要船旗国和沿岸国法规适用性及应用需求、主要国外船级社海工规范体系,以及国外先进标准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中的应用分析研究等重要工作。

CCS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梳理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相关的国际公约规则,研究已颁发的适用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的公约及规则,以及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是否还进一步需要国际、国外行业作为标准技术支撑。

中国船级社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重要区域是美国墨西哥湾和挪威北海。两个区域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进行海洋油气开发研究,在安全、环保、风险控制方面,两个区域的政府监管法规相对完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研究该两个重要船旗国和沿岸国法规对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要求适用性,以及在其应用过程中所需要作为进一步技术支撑的行业标准的研究分析。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梳理国外主要船级社海工规范体系,研究其规范适用性以及在其应用过程中所需进一步技术支撑的行业标准;通过总结我国目前各种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中所应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我国现有标准体系和标准进行对标,帮助完善我国现有标准体系。总之,通过全方面梳理和研究国外海洋工程装备相关标准体系以及对应的标准,总结我们现有海洋工程装备相关标准体系和标准,两者对标,为科学建立和完善新的海洋工程标准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依据。相信,中国海工一定会如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一样,打破欧美技术标准的垄断。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工程技术标准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海洋工程无损检测的特点分析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