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30例

2015-06-01 10:53魏丽萍宋红旗冀春丽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肝肾

魏丽萍,宋红旗,冀春丽

(1.河南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2; 2.宛西制药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3; 3.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河南 漯河 472000)

针刺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30例

魏丽萍1,宋红旗2,冀春丽3

(1.河南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2; 2.宛西制药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3; 3.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河南 漯河 4720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补肾强脊汤(杜仲、狗脊、骨碎补、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怀牛膝、莪术)加减,1 d 1剂,早晚各1次,温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膈俞、气海、关元、腰阳关、大椎、命门、至阳)。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7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补肾强脊汤/治疗应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肝肾亏虚型;临床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是以中轴关节出现慢性炎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关节、关节周围组织、椎间盘、椎体周围韧带钙化,最终诱发骨性强直。我国AS的患病率在0.35%左右[1],以青年男性为主。本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且缠绵难愈的疾病,误诊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还缺乏经济、安全、有效并且能显著缓解病情的药物,近年来寻找AS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成为学者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2014年3月—2014年7月,笔者采用针刺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中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辨证为肝肾亏虚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按照1∶1的比例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0岁;病程5个月~2 a。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50岁;病程3个月~2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的标准。①下腰背痛的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髋关节Ⅱ~Ⅳ级,或单侧骶髋关节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前3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确诊为AS。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AS的肝肾亏虚证的标准。主症:腰骶、颈、背、腰疼痛,项背强直畸形、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夜甚,小腿抽筋,俯仰不利,晨僵,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四肢关节痛,舌暗苔薄,脉沉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肝肾亏虚证中医分型标准;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年龄17~50岁。所有病例近1个月内未服用激素、抗风湿病药物。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已明确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征、外伤、恶性肿瘤以及心理疾病等患者;②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③疾病晚期严重关节畸形者;④合并心、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3.3 剔除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但是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是纳入后未曾用药者;③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被纳入者;④依从性差。

3.4 脱落病例标准

①治疗期间,患者发生了某些严重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适宜继续治疗者;②患者依从性差;③治疗期间自行退出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补肾强脊汤加减,药物组成:杜仲10 g,狗脊10 g,骨碎补12 g,淫羊藿15 g,枸杞子12 g,菟丝子12 g,当归12 g,川芎15 g,丹参12 g,赤芍12 g,怀牛膝10 g,莪术10 g。加减:发热者,加知母10 g、石膏10 g;口渴者,加天花粉10 g;大便干者,加火麻仁10 g、大黄5 g、玄参15 g;疼痛者,加制乳香5 g、没药5 g;胸肋痛者,加姜黄、柴胡各10 g;颈痛者,加葛根12 g;肩痛者,加威灵仙、姜黄各12 g;肢冷畏寒者,加附子10 g;关节肿甚者,加茯苓15 g、泽泻30 g;湿邪重者,加防己15 g、生薏苡仁15 g、僵蚕10 g;痰瘀互结者,加白附子10 g、胆南星10 g、丹参10 g。煎服法:水煎400 mL,1 d 1剂,温服,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取穴: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膈俞、气海、关元、腰阳关、大椎、命门、至阳。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中火将火针消毒后自上而下刺入背部穴位,进针深度以1~1.5寸为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1 d 1次。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的标准。显效:患者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腰脊疼痛、腰骶疼痛、脊背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腰椎功能得到较大改善,仍需药物控制关节疼痛、肿胀等。无效:腰椎功能无改善,显效中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后2 a复发率对比

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 3.33%;对照组复发4 例,复发率为 13.33%。

8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发病内因多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肝肾精血不足,肾督亏虚;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痹阻经络关节,不通则痛,从而引起痹痛症状。强制性脊柱炎的传统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缓解病情以及特异性治疗等,虽然能够对临床症状起到缓解作用,但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长期使用容易对肝肾造成损害[5-6]。本研究中笔者采用补肾强脊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补肾强脊汤中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说明其不仅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还具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杜仲具有镇痛及抗炎的作用。狗脊性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背痛,关节缓急,肘痹,寒湿膝痛。”2药协同配伍,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效。余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强壮腰膝、活血利湿之效。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中医学基础疗法,可有效除湿,同时能够祛风散寒。另外,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弥补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病所的弊端。针灸治疗运用于治疗As中,具有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的功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8]。

[1]吴东海,王国春,马丽,等.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8-269.

[2]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18-101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19-123.

[4]蒋定荣.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疗效探析[J].医学信息,2011,24(4):2243-2244.

[5]刘欣,白人骁,李德达,等。强制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2009,11(7):232-233.

[6]李桂,王晓军,钮含春,等.中药外贴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1):104-105.

[7]张世卿,严晓慧,冯福海.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制性脊柱炎58例[J].中医正骨,2011,9(7):224-225.

[8]成秀芳,吴玲,李长凤,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0,6(3):136-137.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8-0034-03 ·临床研究·

R593.2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16

2015-02-12;

2015-05-10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肝肾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