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尺侧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

2015-06-01 12:25陈庆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刺激器肌间臂丛

陈庆国

两种方法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尺侧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

陈庆国

目的 探究神经刺激器定位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的临床效果, 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124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 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2例。对照组患者当刺激到神经, 肌肉发生抽搐, 即可给予阻滞;观察组患者需分别刺激臂丛神经干的上端、中端以及下端, 并相应引起患者前臂提起、前臂外展以及前臂内收, 即可给予阻滞。记录两组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的方式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干, 阻滞效果显著, 起效时间快, 成功率较高。

神经干阻滞;肌间沟臂丛;神经刺激器;临床效果观察

上肢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式之一, 通常患者术中承受痛苦较大, 极其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为降低患者痛苦, 对患者实施麻醉通常是进行上肢手术的必要准备[1]。临床上常规的麻醉方式是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的方式, 来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 以患者肌肉发生抽搐来给予阻滞, 进行手术麻醉,这种方式通常能够满足手术麻醉的要求, 但与此同时, 一些问题也会依次呈现, 肌间沟臂丛神经较为复杂, 容易造成阻滞不完善[2]。而有调查显示, 若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的方法, 患者阻滞较为完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现报告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1日~ 2014年12月 31日在本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共124例,采用抽签的方式,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2例。对照组男34例, 女28例, 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 (35.25±6.38)岁;观察组男37例, 女25例, 年龄 21~68岁, 平均年龄(36.17±6.05)岁。两组患者均无神经性疾病史, 且颈部无畸形。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 当刺激到神经, 肌肉发生抽搐, 即可给予阻滞。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方法, 需分别刺激臂丛神经干的上端、中端以及下端, 并相应引起患者前臂提起、前臂外展以及前臂内收, 即可给予阻滞。记录两组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成功率, 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其中, 麻醉药选取为0.5%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神经刺激器由德国贝郎公司生产。

1.3 评价标准 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 = 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分别出现阻滞时间 - 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患者阻滞的成功率是指当患者阻滞完成后, 感觉与运动神经均出现过完全阻滞。其中, 感觉阻滞是以针刺激皮肤, 患者感受到疼痛的程度, 而运动阻滞是以患者手臂能否运动并支以重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成功率比较[ x-±s, n(%)]

3 讨论

3.1 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操作时, 患者取仰卧位,手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 头部偏向对侧。找到患者胸锁乳突肌后, 取患者胸锁乳突肌附近的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作为神经刺激针刺入点, 与患者皮肤保持90°垂直刺入, 动作稍缓慢。初始电流设置为1 mA, 当刺激到神经后, 患者肌肉抽搐, 将电流降至0.3 mA, 患者肌肉仍然抽搐但频率渐缓, 先注射麻药1~2 ml, 若患者肌肉不再抽搐, 且无异常反应, 即可注射剩余麻药量[3]。

3.2 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 前期的操作方式与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一致, 一般刺入皮肤稍浅位置即可刺激到臂丛神经干前端, 沿针尾缓慢进针即可刺进到臂丛神经干中端、后端。当患者出现前臂提起、外展以及内收动作时,将电流降至0.3 mA, 患者肌肉仍然抽搐但频率渐缓, 注射麻药7 ml。若患者肌肉不再抽搐, 且无异常反应, 即可沿针尾缓慢进针, 同时将电流恢复至1 mA[4]。

3.3 临床意义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由于神经刺激针刺进不深, 药物仅在局部发挥作用, 阻滞一般不太完善, 曾出现患者手术还未完成, 而麻醉药效已过, 影响了患者手术的正常进行[5]。而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方式, 从患者神经干的前端、中端以及后端分别进行阻滞, 局部麻醉效果较好,从文中数据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成功率达100.00%, 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7.42%, 情况较为理想, 而对于起效时间, 同样也是观察组时间较短, 对患者进行阻滞后通常能够较快发挥作用。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一些事项, 如神经刺激针应保持无菌, 极力避免接触;针尖是否为笔直状态, 如果出现偏差, 容易造成神经干刺激出错等。还有在给患者进行阻滞时, 一些并发症情况也应尽力避免,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为患者带上氧气面罩吸氧, 采取急救措施等[6]。

[1] 徐华强, 袁新平, 何绍明, 等.肌间沟臂丛阻滞的CT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 23(9):956-959.

[2] 文四成, 陈潜沛, 罗培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3): 3878-3880.

[3] 牛卯安, 冯秀清, 张学文.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体会.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3):177-178.

[4] 白杰, 孙婷.臂丛颈丛联合阻滞在肩部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15):149.

[5] 陈美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进展.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1, 7(2):116-120.

[6] 王俊安, 汪眷英.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l, 27(11):1051-1052.

Influence of two methods applied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on success rate of ulnar nerve block

CHEN Qing-guo.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ebei Hengshui Cit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Hengshui 053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nerve stimulator location applied i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and to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 124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erve block when muscle twitches under nerve stimul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erve block after recording forearm lifting, forearm abduction, and forearm adduction under nerve stimulation in upper, middle and lower segment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trunk.Records were made on block onset time and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better block onset time and success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nerve stimulator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trunk location can provide remarkable block effect with quick onset time and high success rate.

Nerve trunk block;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Nerve stimulator;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12

2015-01-15]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刺激器肌间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电激怒和电惊厥实验的应用
基于专利分析及可视化的神经刺激器竞争态势研究
基于Android的超声刺激器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