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5-06-01 12:25吕岩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尿激酶血肿微创

吕岩松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吕岩松

目的 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 每组4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值。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更明显, 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尿激酶;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典型的高血压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以男性居多, 脉络丛后内动脉、丘脑膝状动脉、丘脑穿通动脉、豆纹动脉等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1]。为研究在超早期使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尿激酶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作者2009年1月~2014年10月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0月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男25例, 女22例;年龄37~82岁, 平均年龄(57.4±8.1)岁;病程2~21年, 平均病程(8.4±3.3)年;丘脑出血7例, 顶叶出血14例, 额叶出血14例, 基底节出血12例;平均出血量(68.2±4.9)ml;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平均为(8.0±0.4)分。对照组男27例, 女20例;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56.4±5.4)岁;病程3~19年, 平均病程(8.6±2.3)年;丘脑出血9例, 顶叶出血12例, 额叶出血10例, 基底节出血16例;平均出血量(68.2±4.9)ml;GCS平均为(8.3±0.6)分。排除标准[2]:发病>8 h;脑出血量<30 ml;失血性重度休克;脑疝;瞳孔散大明显;非原发脑出血;不愿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给予吸氧、退热、降血压、止血、阻止颅内压上升、维持水电平衡等治疗;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微创穿刺引流, 辅以尿激酶治疗:行CT检查并行血肿穿刺定位,行镇静止痛;麻醉生效后取穿刺点(最大血肿距颅骨最短距离处);以YL-1号穿刺针穿入颅骨和硬脑膜, 拔除金属内芯,换为塑料内芯 , 采用负压抽吸术将病灶处瘀血抽出, 以低于血总量33%为首次抽吸量;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病灶, 冲洗液澄清后, 将尿激酶(10000 U)注入颅内, 将引流管关闭;4 h后打开引流管引流 , 引流2~3次/d;治疗期间定期复查CT,调整穿刺针 , 8 d后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评定标准[3]肢体肌力≥Ⅲ级, 意识清晰, 可自理生活为显效;肢体肌力<Ⅲ级, 意识偶尔模糊为有效;其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对比( x-±s, 分)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单纯依靠内科治疗并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患者在30 d内死亡率高达52%。相当部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经手术取得较好疗效,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已经达成共识[3]。常规开颅手术虽然在减少死亡率上取得较大进展, 但并不能明显降低致残率。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降低致残率成为临床一大难题, 微创穿刺引流为患者创造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良好的密闭条件下进行血肿清除, 术中较小影响颅内压波动, 使颅内压平缓下降,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干扰小。

过早行微创治疗可能有出血仍在继续的现象, 不利于止血, 但早超期行微创治疗则有更多优势。脑出血发病20~30 min, 颅内血肿形成, 在1~2 h内为高峰期, 6 h后则在周围脑组织处有坏死层出现, 并逐渐扩展[4]。血肿清除最佳时间被许多学者定位7 h内, 这个时间进行血肿清除, 可减轻或防治对继发性神经细胞造成损害, 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本次研究中, 使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比较,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 说明保守治疗取得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较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较差。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物,亦是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直接激活物, 溶解血肿效果显著。观察组是在将血肿边缘部分血块及液化血肿抽吸完后, 不冲洗, 而是用尿激酶使血肿溶解, 直至血肿<10 ml, 降低感染和颅内积气的风险, 避免发生再灌注对脑组织的伤害, 同时可避免大量冲洗引起脑水肿加重[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 与对照组的74.47%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当前发展方向,早期微创穿刺引流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在起到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同时, 又能更好保护脑组织,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早期微创穿刺引流辅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1] 陈晨, 贺震民, 吴旻, 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2013, 19(3):390-393.

[2] 张永兵.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中国医药导报, 2012, 23(29): 70-71.

[3] 武涛, 邬巍, 郭云宝, 等.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1):5330-5332.

[4] 徐中, 刘惠祥, 沈鸟松, 等.钻颅引流及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24(24): 39-40.

[5] 苏同刚, 袁邦清, 黄绍宽, 等.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132例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7(4):230-231.

[6] 郭卫东.微创术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0例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24(19):1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07

2015-03-23]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尿激酶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