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

2015-06-01 12:25郭双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缺乳泌乳乳房

郭双敏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

郭双敏

目的 探讨推拿配合走罐、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公鸡汤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20例产妇(包括剖宫产)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在产后24 h采用推拿配合走罐、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联合催乳, 对两组患者的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产后缺乳发病率以及干预前后的血清泌乳素(PRL)含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及产后缺乳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RL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配合走罐、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公鸡汤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联合促进产后泌乳, 简便易行, 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缺乳;中医适宜技术;护理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后疾病, 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患者的特殊性, 此类疾病的预防更胜于治疗,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健康宣教等护理指导措施进行控制, 治疗效果不甚满意[1]。中医理论分析产后缺乳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气血两虚所致, 本院自2013年9月开始尝试中医适宜技术护理, 配合公鸡汤进行产后缺乳预防,取得较好的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13年9月1日~2014年2月31日于本院产科分娩住院产妇,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诊断标准, 排除患有乳房疾病、肝肾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5.1±4.1)岁, 平均孕周(39.1±1.4)周, 顺产25例, 剖宫产35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24.8±4.5)岁, 平均孕周(39.2±1.2)周, 顺产23例, 剖宫产37例。两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标准[2]及《中医妇科学》统编教材[3]制订产后缺乳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缺乳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按摩、推拿配合走罐、耳穴贴压, 配合饮用公鸡汤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促进产妇泌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3.1 耳穴贴压治疗 取穴:主穴选用内分泌、胸、乳腺,气血虚弱型加脾、胃, 肝郁气滞型加肝、神门。医用胶带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产妇耳后, 手指轻轻按压穴位, 使产妇产生“得气”感后保持1 min, 3~5次/d。

1.3.2 穴位按摩 患者端坐位, 选膻中、乳根等穴位, 按揉拿法进行推拿, 滚法放松周围肌肉, 按揉法点按天宗、大椎以及各腧穴, 最后用搓法、排法结束。按摩100~300次/穴,治疗2次。

1.3.3 走罐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背部消毒, 在颈背部涂抹活血剂, 取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于背部肌肤,手握罐底以平推方式在背部做上下、前后移动, 沿督脉、太阳膀胱经侧线从颈部至腰骶部推行, 按经络循行方向反复、缓慢推移, 行5~6次至患者背部肌肤发红、发热, 走罐时注意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手法调整, 轻重适宜。对于体质虚弱者应当将每次走罐时间控制在10 min以内, 治疗2次。

1.3.4 乳房按摩 取穴及按摩方法, 产妇仰卧, 用手掌按摩胸部及乳房周围每日2个循环, 左乳顺时针方向, 右乳逆时针方向按摩各20~30次, 以局部有热感为佳。其次掌心固定乳头, 轻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按20~30次。拇指按压穴位2 min/穴, 按摩2次。气血虚弱型取穴: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4穴, 用补法按摩。肝郁气滞型取穴:少泽、内关、太冲、乳根、膻中5穴, 用泻法按摩。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产后缺乳发病率等进行统计对比,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RL进行测定并对比。乳房充盈评分采用文献[4]中提出的标准:乳房充盈有胀痛感, 乳汁自动溢出为6分;乳房充盈, 轻轻挤压即有乳汁溢出为4分;乳房略充盈, 用力挤压有乳汁溢出为2分;乳房未见充盈, 用力挤压无乳汁溢出为0分, 分值越高说明乳房充盈程度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及产后缺乳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及产生缺乳发病率对比( x-±s, %)

2.2 在本次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RL含量分别为(275.62±132.06)μg/L和(286.47±128.15)μg/L,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为(398.69± 141.28)μg/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75±119.53)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最佳哺乳方式, 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据临床统计显示[5], 产妇产后乳量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而且近年来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中医理论分析, 产后缺乳主要是产妇气血亏虚所致, 乳汁为血所化, 赖以气行, 而产妇分娩失血过多, 加之产后脾胃虚弱, 血不足以化乳, 气不足以行乳, 以致泌乳减少甚至无法泌乳。针对以上病机, 采取推拿配合走罐、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公鸡汤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联合疗法, 预防产后缺乳, 通过颈背部的穴位的相关刺激来提高产妇机体泌乳能力, 实现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

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干预, 有效的促进了产妇产后泌乳, 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及产后缺乳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且从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RL对比来看, 在本次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RL含量分别为(275.62±132.06)μg/L和(286.47±128.15)μg/L, 干预后观察组为(398.69±141.2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75±119.53)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中医干预, 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的身体机能, 促进气血循行, 促进乳汁分泌, 从而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6]。

综上所述,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联合能够有效促进产后泌乳, 简便易行,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淑惠, 杨佩兰, 景爱香.母乳喂养调查与社区产妇护理.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10):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32.

[3] 姜海斌, 蒋俊和.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概况.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9(1):66-67.

[4] 张学勋.耳穴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94.

[5] 何国兴.产后缺乳食疗方.家庭中医药, 2011, 1 (1):76-77.

[6] 吴菲, 刘兆娟.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西部中医药, 2011, 24(9):106-1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91

2015-01-06]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护理部

猜你喜欢
缺乳泌乳乳房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