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对医药产业安全影响研究展望

2015-06-01 07:06马明冯国忠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部化医药产业医药企业

马明 冯国忠

摘要:

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并购发展迅速,医药产业作为直接关乎国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更是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对国内有关外资并购的理论、动因、外资并购效应为研究角度进行分类综述,并对目前外资并购研究的局限性作了分析,从而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变、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分析转变的观点。

关键词:

外资并购;医药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4303

1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并购呈现出由慢到快直至井喷的一种态势。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医药产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钻石时代,外资企业独自战斗的战略战术也已经过时,使用并购手段迅速占领中国医药市场将会是接下来一段时期的主要手段。对此,国内的学者们一直在进行着相关的研究,从而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对于外资并购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安全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毋庸置疑,外资并购对于我国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上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并购并非一成不变的,其规模、意图、对象、方式都在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因此,外资并购对医药产业安全的影响也不断的变化,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来动态的评估并购的整个过程。

外资并购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安全上究竟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到何种程度,如何权衡并购所产生的利与弊成为国内学者的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是国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本文将从外资并购动因、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与经济安全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进行回顾和评述。并以此为基础,对外资并购与我国医药产业安全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展望。

2医药跨国并购动因研究

2.1并购理论

对于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最初是由海默提出,在此之后经过金德尔伯格的发展和延伸形成“垄断优势理论”。跨国并购是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初理论大都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出发,跨国并购就是跨国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指导理论是以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折衷论。

(1)垄断优势论。

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在其《一过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垄断优势论,并运用在早期的直接投资当中。垄断优势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企业能够比外国本土企业更好地渗透到当地市场中去?为什么这些企业希望到国外去控制增值活动?其认为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中存在垄断结构和不充分的竞争,这些因素决定了某些具有特定优势的企业能够在国外寻求到比国内更大的利益。

后来,美国学着尼克尔博克进一步提出寡占反应理论,认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出现“跟随效应”。此后,美国学者在海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寡占反应理论,在理论中指出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会出现“跟随效应”—当寡占企业率先在国外进行投资时,同行业的竞争这为了缩小差距、降低风险并保持双方力量均衡,会纷纷紧随气候向同一地区投资,导致相关部门智能光普遍的国际化。这方面的理论解释了寡头企业赢得国际市场份额并形成国际生产和销售增长的原因所在。

(2)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巴克莱、卡森和拉格曼合作完成并提出的。内部化的目标就是跨国公司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造成的损失。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不同,其与垄断优势论存在不同之处,垄断优势论主要强调跨国公司特有知识产权优势,而内部化理论更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降低运营成本的能力,指出这种能力才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经济活动的真正动因。

(3)国际生产折衷论。

英国跨国公司专家邓宁将各种对外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著名的折衷理论,即OIL范式。他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区域论结合起来形成折衷理论,形成更普适化的理论。OIL分别为厂商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三个变量,将这三个变量的拥有程度作为判断企业跨国经营的依据和条件。该理论提出跨国公司只有在O、I、L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会促使跨国公司对外进行投资。

2.2跨国企业并购我国医药企业的动因分析

国内学者对跨国并购我国医药企业的动因研究主要是基于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从医药产业安全角度来看外资并购我国医药企业的动因,涉及到三个利益主体:跨国企业、被并购企业、被并购方国家政府(戴浩森,2007)。三个利益主体之间关于利益的权衡和分配决定并购是否能够完成以及并购后所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重要阶段,这种医疗政策环境为并购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可能性。外资企业自身的相关因素、我国自身的医疗政策、被并购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分别形成自身激励因素、外在并购环境、外在推动综合造就外资并购的浪潮发生。

2.2.1我国整体医疗环境

(1)我国特有的医疗区位优势。

经济全球化为更多的跨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医药市场更是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持续改善的居民生活环境,逐步完善的医疗体制,巨大的医疗市场潜力,庞大且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医疗区位优势,使国际上很多的跨国医药巨头盯上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2)国内药企的自身加强。

起初外资药企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期,很少对中国的医药企业感兴趣。从1999年到2011年之间,鲜有大的并购之举。而在这10余年间,其他行业如日化用品、食品等行业的外资并购却进行的如火如荼。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企业自身素质有关。本土药企GMP管理、生产流程和制备工艺控制等许多环节与外资企业有着质上差别,收购一个中国药厂之后对其的后续改造成本远超过重新造一个药厂的成本。

如今的制药企业对于药品生产的控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自2010版GMP颁布执行以来不仅质量上提升,而且在品牌上也深得人心。国内的制药企业实力越强也越容易引起跨国药企的并购欲望,这成为外资开始对本土企业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3)人口基数大、结构分层明显、医保政策的改善等因素。

伴随着第六次的人口普查结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的基数在不断的增大。作为医药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庞大的患者人群,让很多的跨国企业看到中国这块医药新蓝海。同时,中国的医疗制度的改革下,中国居民医保参保率不断上升,医保政策在不断的改善,大大的刺激了中国患者对优质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在此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快速的占领中国市场,推动医药企业的快速整合。

2.2.2外资并购方的自身激励因素

外资医药企业并购我国医药企业的自身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王中华,李湘君,2006):(1)并购方所在国医药政策和金融市场状况,对并购的刺激作用;(2)医药公司对于全球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快速进入并占领中国医药市场;(3)并购之后所有权的持有优势;(4)注重劳动力成本优势;(5)获取我国上市公司资源;(6)把中国作为全球药品主要供应基地;(7)从战略层面出发把控医药市场;(8)快速融入本土文化实现产品与品牌的本土化;(9)规避行业税收壁垒;(10)获取金融收益等。

2.2.3外资并购外在推动因素

(1)本土企业的主动推动。

对我国的本土企业而言,接受外资企业并购的最常见动因是通过外资并购这种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成熟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同时可以借助跨国企业已有的品牌效应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提升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依托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的经验,学习其整合国际市场资源的能力,逐步实现本土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希望通过并购中的产权交易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结构的完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推动。

在改革开放初期,医药产业是以“以市场换技术”为战略思想,相关政策对于外资医药企业医药外资企业并购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相对宽松,大大的刺激了外资医药企业的并购需求。但是外资企业往往选择经营较好的龙头企业进行并购,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被并购,医药卫生界对于并购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隐患问题不断重视,防范不良并购动机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相关政策部门开始寻找并购产生利与弊的平衡点,既要实现外资并购对本国企业的带动问题,也要实现并购后我国本土医药产业的安全。

从地方政府角度出发,其接受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①快速实现任期内的政绩;②通过招商的方式获取利益(尚胜利,2007)。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对待外资并购问题上往往存在一定利益上的差异。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详尽地分析了跨国并购以及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为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总体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动因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中国医药产业以及医改的推动下的区位特征,外资并购中国医药企业具有一些特殊的动因。未来研究的重点应结合我国特殊的医药制度背景,结合具体案例,创建适合我国特有状况的理论,帮助在未来的并购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预警。

3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

3.1宏观层面分析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ATD,2000)指出:跨国并购对于被并购方所在国家除了带来加速资本的流动性、增加技术转移和改善公司管理结构意外,还会有负面影响,比如被并购方医药产业集中度过高,阻碍合理的竞争等等。

3.1.1医药外资企业并购我国医药企业对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引入外资有利于弥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资金缺口。

(2)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

(3)改善我国医药公司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4)有利于药品生产的标准化,促进药品生产达到国际化的标准。

(5)有利于解决国内医药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就业问题。

3.1.2医药外资企业并购我国医药企业对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1)行业垄断的出现。一些实力雄厚的医药巨头会将较为优质的企业并购,尤其会将同类型的品种进行并购,从而降低行业竞争实现垄断利润,在追逐垄断利润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药价升高的现象,一方面会损害我国患者的用药利益,同时会给政府的医药带来压力,带来较大的医保缺口。

(2)医药行业发展两级分化。造成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两级分化严重,一些受到外资企业青睐的国内企业在外资的帮助下发展较快,但是一些价格低,利润小的药品品种的生产企业将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造成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产品生产动力不足死亡,产生强烈的两级分化现象。

(3)医疗卫生体系对行业的把控能力下降。外资并购我国大部分的优秀企业,将会造成医药卫生体系对市场、品牌、股权以及技术的控制能力下降、严重损害我国医药产业安全。

(4)造成我国医药企业研发依赖性,失去自主创新能力。

(5)造成医药产业贸易逆差,相关医药人才流失。

3.2微观层面分析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结论都明确的显示出,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外资并购所带来的最明显的获益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Rossi和Volpin(2004)认为外资企业在并购中通过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来帮助被并购企业在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张秋生(2001)认为在并购的过程中以及随着行业并购的深入会造成国内的一些原有品牌的流失,同时会因为品牌的流失造成行业的上级市场和下级市场的影响,造成整个体系的紊乱。徐建中,刘琳等(2004)指出,外资企业的进入尤其是外资医药巨头的到来,会通过并购的形式将我国的医药企业置于产业链的低端,一方面可以降低其在中国市场中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的核心技术的溢出。这种并购方式可以说是对我国医药企业损害最严重的一种。盛庆辉,刘淑芹(2010)指出企业在引入外资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企业的生产效率会有显著的提高,并且这种提高会伴随着企业的出口行为进一步的强化。从目前的研究结论来看,医药外资切队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所带来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元化的,那么这些影响之中在不同的时期对我国医药企业所产生的净效益也是不同的。在我国医药企业初期往往需要强有力的医药企业帮助我们来进行发展,但是伴随着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既要利用好并购,又要避免受之损害。

4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综合以上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专家已经开始注意也着手研究医药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影响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并购的产生开始到现在他说一个不断进行变化和演变的过程,在全球经济化的不断的进展中,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在此我们需要在之前研究的指导下继续讨论医药并购中的问题。尤其是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安全影响问题,在此时看来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综合各个部分的文献评述,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4.1将研究视角从静态转变为动态

目前现有的研究主要是进行静态的研究和分析,仅关注于某一特定的阶段或者已发生案件的评述。忽略了外资并购的影响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包括并购后公司的发展状况等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如何将研究的问题以一个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进行讨论将是以后的发展的主要方向。

4.2将分析的方法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

医药外资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具体如何不能够仅仅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主管判断,必须在相关的理论和对应的数据支持下来进行判断和支撑。单方面的从定性的角度或者不科学的量化方式来评述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非但不能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起到正向的推动反而有可能延误产业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探讨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判断外资并购对医药产业安全的影响。

4.3将研究的层面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变

整个医药产业安全与否是建立在医药企业是否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外资并购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的影响一定要立足到最基础之处,不能仅仅孤立在产业层面的研究,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医药企业、医药产业、卫生系统的研究体系。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安全情况进而讨论整个产业安全状况的研究很少,仅有少数的学者强调过企业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多层次的研究体系,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戴浩森.2006年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01).

[2]王中华,李湘君.中国医药行业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J].中国药业,2006,15(13):1516.

[3]尚胜利.浅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27).

猜你喜欢
内部化医药产业医药企业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新疆五彩湾露天煤炭开采环境成本内部化驱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