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液体和固体发酵产胆红素氧化酶分析

2015-06-02 22:29刘友勋闫明阳黄娟赵春澎
科技与创新 2015年9期

刘友勋++闫明阳++黄娟++赵春澎

摘 要:为了提高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的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X)产量,分析了其液体和固体发酵产酶的特性。首先分析了该菌株液体和固体发酵产BOX的时间变化曲线,对其所产的胞外酶进行了活性电泳,进一步分析了其液体产酶的模型和宏观动力学内容。结果表明,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第5天的产BOX酶量最大,其固体发酵产酶量最大时间也是在第5天,但是,其固体发酵能持续高产BOX。从BOX的底物活性显色中可知,在固体和液体发酵的粗酶液中都能检测到BOX,并且没有同工酶出现;而BOX生物合成模式为中期合成型,通过数据计算和模拟得出了产酶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胆红素氧化酶;漆斑菌;液体发酵;固体发酵

中图分类号:TQ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9.005

胆红素是一类线形四吡咯衍生物。在人体内,如果不能及时去除由于血红素降解而产生的胆红素,那么,过多的胆红素不仅会使皮肤变黄,产生黄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会导致耳聋、精神迟钝和大脑麻瘅,严重时还会致死。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X,EC.1.3.3.5)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它能催化胆红素氧化,而且氧气是其电子受体,具体的反应过程为BOX催化胆红素生成胆绿素,后者可进一步氧化,最终生成性质还不清楚的无色化合物。最早,BOX是在荷兰猪脑中被发现的,随后又发现了多种真菌,比如食用双孢蘑菇、青霉属和漆斑菌属也能分泌该酶。但是,自从日本学者发现漆斑菌属能高产BOX后,在临床医学中,开始尝试使用该酶来测定胆红素。这种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手工或自动化检测中。近年来,BOX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被用于生物电池的制造、污水处理等研究中。最近也有文献报道指出,芽孢杆菌的孢子外壳蛋白也具有BOX活性,但是,细菌的BOX氧化能力比真菌的氧化能力要低,所以,工业生产BOX还是以漆斑菌发酵产酶为主。鉴于BOX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对其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而如何改善漆斑菌发酵产BOX的能力,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前期实验中,筛选到了一株能产生BOX的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本文拟通过分析其液体和固体发酵产酶的相关特性,为提高菌株IMER1产BOX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主要仪器

供试菌株 IMER1(Myrothecium sp.IMER1);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ABTS,美国SIGMA公司);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B):马铃薯20%(削片煮水),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固体培养基:麸皮5 g,水15 mL。

UNICO-UV-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TGL-16/TGL16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湘仪集团);ZD-88全温气浴振荡摇床(金坛市成辉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液体培养

通常情况下,IMER1菌株的PDA斜面种5~7 d便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用适量的蒸馏水将试管中的孢子冲洗出来,利用显微计数,将孢子数量调整到1×108/mL,用前将孢子悬浮液摇匀。用移液枪吸取1 mL孢子液注射入灭菌后100 mL的液体培养基中,将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摇床中,在150 rpm下振荡培养。菌株IMER1在液体基质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菌丝过滤即可得粗酶液。

1.2.2 固体培养

用移液枪吸取上述配制好的1 mL孢子液,将其注射入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中,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7 ℃)。菌株IMER1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50 mL的蒸馏水,然后振荡3 h,再过滤收集粗酶液。

1.2.3 酶活测定

ABTS法参见参考文献。在3 mL反应体系中,含有2.7 mL pH为4.5、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1 mL的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 ABTS0.2 mL,按次序混合并摇匀,30 s后开始记录A420,每隔15 s记1个A420值。1个酶活力单位(U)在上述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 μmol ABTS氧化所需的酶量。

1.2.4 活性PAGE电泳

将玻璃板、胶垫和梳子用双蒸水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拭,将电泳槽安装好,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分离胶和质量分数为5%的浓缩胶。在配制过程中,不加入SDS,样品不需要加热变性。加入了电极缓冲液后,将样品(发酵液)用微量进样器点入点样孔底部,60 V电泳。当溴酚蓝到达分离胶时,电压改为150 V,继续电泳至溴酚蓝到达凝胶底部。将凝胶剥下,延泳道切成不同的小条块,分别浸泡在100 mL的不同的底物液(ABTS或胆红素)中,染色1~3 h,待胶带显色后立即照相。

1.2.5 还原糖的测定

将1 mL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0.5 mL的 DNS,混匀放置沸水浴中水浴,5 min后取出加6 mL蒸馏水,混匀后于540 nm分光光度测量OD。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培养了5 d左右时,菌株液体发酵产BOX酶量达到最大,酶量相对稳定,但是,随后缓慢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发酵液的颜色逐渐由灰色变成棕黄色,pH值从6.0上升到7左右。如图2所示,菌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也逐渐变大,到后期慢慢开始溃解,最后大部分菌球会变成絮状,发酵液的黏度也会增加。上述结果表明,为了得到高酶活的BOX,应在发酵培养后的第5天左右收集滤液。如果在5 d之后去收集酶液,可能会对后续BOX酶的分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菌球的溃解会产生大量的杂蛋白,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该尽量避免在发酵后期收集酶液。

1.2.4 活性PAGE电泳

将玻璃板、胶垫和梳子用双蒸水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拭,将电泳槽安装好,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分离胶和质量分数为5%的浓缩胶。在配制过程中,不加入SDS,样品不需要加热变性。加入了电极缓冲液后,将样品(发酵液)用微量进样器点入点样孔底部,60 V电泳。当溴酚蓝到达分离胶时,电压改为150 V,继续电泳至溴酚蓝到达凝胶底部。将凝胶剥下,延泳道切成不同的小条块,分别浸泡在100 mL的不同的底物液(ABTS或胆红素)中,染色1~3 h,待胶带显色后立即照相。

1.2.5 还原糖的测定

将1 mL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0.5 mL的 DNS,混匀放置沸水浴中水浴,5 min后取出加6 mL蒸馏水,混匀后于540 nm分光光度测量OD。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培养了5 d左右时,菌株液体发酵产BOX酶量达到最大,酶量相对稳定,但是,随后缓慢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发酵液的颜色逐渐由灰色变成棕黄色,pH值从6.0上升到7左右。如图2所示,菌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也逐渐变大,到后期慢慢开始溃解,最后大部分菌球会变成絮状,发酵液的黏度也会增加。上述结果表明,为了得到高酶活的BOX,应在发酵培养后的第5天左右收集滤液。如果在5 d之后去收集酶液,可能会对后续BOX酶的分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菌球的溃解会产生大量的杂蛋白,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该尽量避免在发酵后期收集酶液。

1.2.4 活性PAGE电泳

将玻璃板、胶垫和梳子用双蒸水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拭,将电泳槽安装好,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分离胶和质量分数为5%的浓缩胶。在配制过程中,不加入SDS,样品不需要加热变性。加入了电极缓冲液后,将样品(发酵液)用微量进样器点入点样孔底部,60 V电泳。当溴酚蓝到达分离胶时,电压改为150 V,继续电泳至溴酚蓝到达凝胶底部。将凝胶剥下,延泳道切成不同的小条块,分别浸泡在100 mL的不同的底物液(ABTS或胆红素)中,染色1~3 h,待胶带显色后立即照相。

1.2.5 还原糖的测定

将1 mL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0.5 mL的 DNS,混匀放置沸水浴中水浴,5 min后取出加6 mL蒸馏水,混匀后于540 nm分光光度测量OD。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

菌株IMER1在液体发酵中产BOX的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培养了5 d左右时,菌株液体发酵产BOX酶量达到最大,酶量相对稳定,但是,随后缓慢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发酵液的颜色逐渐由灰色变成棕黄色,pH值从6.0上升到7左右。如图2所示,菌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也逐渐变大,到后期慢慢开始溃解,最后大部分菌球会变成絮状,发酵液的黏度也会增加。上述结果表明,为了得到高酶活的BOX,应在发酵培养后的第5天左右收集滤液。如果在5 d之后去收集酶液,可能会对后续BOX酶的分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菌球的溃解会产生大量的杂蛋白,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该尽量避免在发酵后期收集酶液。

2.2 菌株IMER1在固体发酵中产酶的时间曲线

菌株IMER1在固体发酵中产酶的时间曲线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菌株IMER1固体发酵1 d后就可以测到BOX活性,而在液体发酵中,需要2 d后才能测到BOX活性。在第5天时,酶活达到最高,从第3天至第10天,酶活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表明,菌株IMER1在麸皮固体基质中能持续高产BOX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BOX活性也会逐渐下降。将液体与固体发酵产酶作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固体发酵产酶的时间早,保持高酶产量的时间长,同时,固体发酵产酶的成本比较低。虽然固体发酵要比液体发酵产酶的优势大,但是,大规模固体发酵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设备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大、传质传热困难,参数比如pH值、温度、菌体增殖量和产物生成量等难检测。如果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固体发酵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3 菌株IMER1在液体和固体发酵中胞外酶的BOX活性检测

固体发酵粗酶液和液体发酵粗酶液活性电泳如图4所示。

漆斑菌属是产BOX的主要真菌,在工业中,常用该属菌株生产BOX,但是,也有报道表明,其他的氧化酶和BOX底物具有一定的交叉活性,比如漆酶。另外,该菌株在固体液体发酵中是否有差异,比如BOX同工酶的产生。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对液体和固体发酵的胞外酶液进行活性电泳分析。理论上,BOX能催化黄色胆红素,形成一种绿色的物质,而其能催化无色的ABTS形成一种绿色物质。该实验利用BOX的底物(胆红素和ABTS)对IMER1的发酵液活性电泳后进行活性检测,使用胆红素溶液(pH8.0)底物显色的胶条时可以发现,在黄色的背景中,有明显的单条绿色条带,而使用无色的ABTS溶液底物(pH4.0)显色的胶条时可以发现,在灰色的背景中,有明显的单条绿色条带。实验结果说明,在液体和固体中发酵的粗酶液都能得到同样的现象。结果表明,IMER1在本文所述的条件下,在液体和固体中只产生1种BOX,没有同工酶,同时,菌株所产生的其他胞外酶不会与BOX产生交叉活性。

2.4 菌株IMER1宏观产BOX酶动力学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酶的生产与细胞生长的关系,可以将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为4种类型,即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是指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进入细胞平衡期后,酶的合成也将终止。如图5所示,菌株IMER1在生长的调整期时(48 h内),发酵液中未检测到BOX酶活;进入对数生长期(48~119 h)后,BOX酶也开始合成,酶浓度逐步上升,而当菌株IMER1的生长达到平稳期后,BOX酶的浓度也达到平稳,即酶的合成停止。由于菌体在不断生长,培养基中还原糖的浓度(主要是葡萄糖)也在不断下降。在菌株IMER1的生长后期,还原糖浓度会降到最低,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菌株IMER1在PDB中的BOX酶分泌属于中期合成型。该类型酶的特点是其合成会受到反馈阻遏,而且其所对应的mRNA是不稳定的。如果在发酵培养的后期不断排空发酵液,并补充培养基,可以提高BOX酶的产率。

3 结论

当菌株IMER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 d左右时,其产BOX的活性最高,随后酶活性开始降低,同时,伴随着菌丝球溃解,因此,从液体发酵体系分离BOX的最适时间点为第5天,菌株IMER1在麸皮固体基质中发酵时能持续高产BOX酶。将液体发酵产酶与固体发酵产酶相比,固体发酵产酶的时间早,保持高酶产量的时间长,同时,固体发酵产酶的成本比较低。相比较而言,液体发酵液中酶的提取比从固体发酵物中提取要简单。因此,液体和固体发酵产BOX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在液体和固体发酵物中,菌株IMER1不会产生BOX同工酶,其他胞外酶和BOX不会产生交叉活性。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和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研究群体细胞的产酶速率被称为宏观产酶动力学,属于非结构力学。宏观产酶动力学一般与细胞比生长速率和浓度以及产酶模式有关,可用式(1)表示:

. (1)

式(1)中:E为酶浓度,U/L;t为时间;?为比细胞生长速率,L/h;α为生长偶联的产酶系数,U/g,以细胞干重计;x为细胞浓度,g/L,以细胞干重计;β为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U/g·h,以细胞干重计。

中期合成型的酶为特殊的生长耦联型,其非生长耦联比产酶速率β=0,所以,其宏观产酶动力学与同步合成型相同,产酶动力学方程可简化为:

. (2)

根据Monod方程式可知:

. (3)

式(3)中:μ为微生物的比增殖速度;μmax为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度;S为限制性底物浓度,在该实验中指培养基中还原糖的浓度;KS为饱和常数,为μ=1/2μmax时的底物浓度。

将式(3)代入式(2)中,其产酶动力学方程为:

. (4)

在式(4)中,α,KS和μmax为模型参数,可利用线性化处理和尝试误差法求出有关模型参数值。根据α为生长偶联的产酶系数,以酶量为因变量,细胞干重为自变量,根据图5中的数据拟合曲线方程求出α=0.006 3;μmax为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度,并求出其在产酶过程中的最大μ值,即μmax=4.022 56.根据(3)式求得KS=0.016 492.而模拟出的产酶动力学方程为:

. (5)

式(5)中:E为酶浓度,U/L;t为时间;S为PDB培养基中还原糖的浓度,g/L;x为细胞浓度,g/L。

由式(5)可知,单位时间的酶产量与PDB培养基中还原糖的浓度、菌体的浓度有关。分析菌株IMER1在液体和固体中产BOX酶的特征,其结果为提高BOX的产量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菊君,曹恩华,赵英霞.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J-1胆红素氧化酶的纯化及性质初步研究[J].生物化学杂志,1991,6(3):662-665.

[2]Tanaka N,Murao S.Reaction of bilirubin oxidase produced by Myrothecium verrucaria MT-1[J].Agriculture Biology Chemistry,1985,49(6):843-844.

[3]张淑贤,苏凤岩,王竹,等.产胆红素氧化酶菌种筛选[J].微生物学杂志,1991(11):16-19.

[4]Kurosaka K,Senba S,Tsubota H,et al.A new enmzymatic assay for selectively measuring conjugated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n serum with use of BOD[J].Clinica Chimica Acta,1999,269(8):125-136.

[5]赵晓瑜,刘彬彬,杨茂华,等.终止剂法测定胆红素氧化酶活性[J].河北大学学报,2006,26(5):520-523.

[6]黄茂福.染整用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印染助剂,2004,4(6):1-4.

[7]刘友勋,马富英,熊征,等.露湿漆斑菌胆红素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J].食品科学与技术,2008,27(3): 104-108.

[8]SakasegawaS.-I,Ishikawa H,Imamura S,et al.Bilirubin Oxidase Activ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CotA[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6,72(1):972-975.

[9]Ashok P.New Developments in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I-Bioprocesses and Products[J].Process Biochemistry,2000,35(6):1153-1169.

[10]黄达明,吴其飞,陆建明,等.固态发酵技术及其设备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4(6):87-91.

[11]郭勇.酶工程[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0-70.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