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读教学模式例述

2015-06-02 14:35丁文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枣核思乡游子

为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补写的第二条是“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基本理念第三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增加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一句,将“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的“主动意识”改成了“问题意识”。根据以上精神,我们语文教学中,用“四读”教学模式,促课堂和谐发展。

初读课文,读出积累。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首先要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要积累好词好句,这是读书的初级要求。要始终抓住生动丰富的文本优美语言,鼓励学生掌握好词好句,读出积累。如读《枣核》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建议大家用“圈读”法,用笔划出好词,作出批注,说明易错注意点,并说明好在哪里。这样先让学生独自与文本对话,以便读出积累。然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果有重要词语不到位的,老师再作提示。

再读课文,读出发现。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从结构上说,记叙文多以一线贯穿,说明文多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见长,而议论文多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出现等等。从语言上来说,记叙类文体语言多以描写体现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为重要特点,除准确外说明文语言还具有生动的特点,如动物说明文《松鼠》等课文。而议论文的语言则以“严密”著称。另外在写法上,也有明显的区别,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而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分别是打比方,作比较;在记叙文中一般指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另外学生以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小说的三要素等也应有不同的发现,让学生读出发现,比老师直接告知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还以《枣核》为例。学生再次快读课文,注意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要在文中找到依据,并说出使用该线索结构全文的好处。

1、线索发现:学生无论说是以“枣核”为实物线索,还是以“思乡爱国”为感情线索,只要说出道理来,教师都应该肯定。这样尊重学生的理解发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1)文章以“枣核”为物品明线,记述了友人托带枣核、托在掌心、揣进衣兜、领进花园、品尝乡味、种植枣树之举。以“枣核”为中心词划分:①托带枣核;②得到枣核;③拟种枣核;④点明中心(“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悟枣核”或“议枣核”)。

(2)本文还以“思乡”为抒情暗线,抒发了友人的思乡爱国之情。她将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要贵重”。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移来“北海”,嵌上凉亭,让红庙白塔辉映,这是“爱国思乡之情”的突出外显。以“思乡爱国”为中心词划分:①航空寄信,思乡之切;②托在掌心,乡情贵重;③种下枣核,寄托乡情;④依恋故土,不改感情。

2、结构发现:发现文章的结构美。突出学习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

“课标”明确指出:“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关于文章的结构,要引导学生说出道理。男生读顺叙,女生读插叙、补叙,齐读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巧妙穿插,张弛有道;自然衬托,对比鲜明”的写作特色。然后让学生以“悬念”为中心词划分:(1)用途蹊跷,设置悬念;(2)故弄玄虚,加深悬念;(3)真相大白,解开悬念;(4)卒章显志,点明中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典范的结构技巧,能主动学习运用。)

但不管按什么标准划分,都不能人云亦云。要从文中找到依据,这样就可以发现问题。如关于文章的主体部分(5-10小节),怎么看,都不能概括为《同步导学》上“谈论枣核(话枣核)”,而是写嫣红的美丽山城背景中的三层小楼,物质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庭,而缺少的是家乡特有的枣树,从而引出家乡情味浓郁的屋后花园,明确想试种枣核。这样读者就可以聆听到作者“同窗好友”的民族心跳,最终解开中国情结。

3、语言发现:发现文章的语言美。突出语文品味:寓浓郁的情感与生动的描写之中。引导学生品味 “质朴而富有抒情色彩”的文本语言。学生自选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赏析。

语文课必须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把握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动人的情境和独特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感受、体验与评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为了“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生动的描写,体现描写的作用”的环节。

三读课文,读出自我。

“课标”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教学本文时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讨论,教师只需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在学生不能理解处作适当点拨。这就是要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美籍华人深厚的爱国情怀。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读出文章的情感美。

八年级学生缺少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一些体现游子心境的名言佳句,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的思想感情。

考虑到部分同学可能语言不够规范,回答问题时,老师可给予一定的范式,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如:思乡爱国之情,是人之常情,正如课文所说:“我现在可充分休会出游子的心境了。”如果你是一名游子,能用名言佳句说出这种心境吗?这就是要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在模仿例句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通过适度拓展,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endprint

示例:“游子的心境”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明确:(1)“游子的心境”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2)“游子的心境”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3)“游子的心境”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4)“游子的心境”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呢?(5)“游子的心境”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感人肺腑的乡愁?

语文课要体现“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加深学生对游子情结的理解。

四读课文,读出疑问。

学生读完文章后,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能理解的问题。如果有,师生共同解决;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根据剩余时间多少,再进行提问,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善思能力,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在《枣核》一文中,学生提出来,文章题目是“枣核”,又是以“枣核”为线索,为什么最后四个小节只字未提“枣核”,是否走题?通过讨论,大家才知道,“枣核”只不过是寄托思乡之情的一个方面,本文要抒发的是思乡爱国之情,因此,后面所写内容不但不走题,反而深化了主题。再如读苏教版七下贾平凹的《月迹》时,就有学生发问:“什么是印章?”“月亮真像印章吗?”“‘月亮是个好如何理解?”等等。还有学生说:“关于嫦娥漂亮的推理,一个小孩子能做得到吗?”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作家和老师,而不要尽信书。在教学苏教版八下《石榴》时,学生发现有问题的一句话:“秋天来了,它(石榴)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其中“忍俊不禁”与“破口大笑”一是重复,二是有些矛盾,是忍不住笑,还是破口大笑?在分析试卷上的议论文阅读分析《“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5月25日,有改动)时,有学生就提出:“题目“‘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并列结构,到第4小节就可结束,可作者下面的三个小节重点写的是‘行万里路,把题目改成“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才恰当。”学生读出疑问来,才算真正读进了文章,读懂了文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才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运用四读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积累,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的和谐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丁文宏,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枣核思乡游子
清明雨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潮细胞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游子的行囊
本期主题:思乡
思乡美丽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