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谨防误区

2015-06-02 02:17曹红群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坏人形容成语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虽然高考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例如:有一位高三毕业生给同学的留言这样写道: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高中三年,弹指之间。蓦然回首,沧海桑田。望中犹记,征途漫漫,举步维艰,涸辙之鲋,形影相见。幸有挚友,雪中送炭。鼎力相助,孜孜不倦,同甘共苦,共赴难关。一丘之貉,情真义兼。来日方长,此情不忘……

请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写得怎样?(虽然略有文采,但用错了成语“一丘之貉”,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好朋友,让人啼笑皆非。)(涸~:困境中需救助的人;沧~:形容盛世兴衰变迁巨大;一~:彼此同是丑类,没有差别)可见,正确使用成语是十分重要的。

成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

五风十雨(风调雨顺)

三人成虎(谣言)

一文不名(名:占有)

差强人意(大体让人满意)

不足为训(训:典范)

文不加点(文章不需修改)

不刊之论(刊:修改)

久假不归(假:借)

不赞一词(赞:插嘴)

安土重迁(不愿搬迁)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灾)

登堂入室(学问技能由浅入深达到高水平)

间不容发(情势危急)

明日黄花(过时新闻或事物)

目无全牛(技艺纯熟)

讳莫如深(事情瞒得紧)

屡试不爽(爽:差错)

捕风捉影(说话做事没有根据)

闪烁其词(说话吞吐不说真相)

如雷贯耳(名声大)

马革裹尸(军人战死沙场)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洛阳纸贵(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具体而微(各部分已具备不过形状和规模小些)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2.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贬义词:

趋之若鹜 倾巢出动 上行下效

信口开河 无所不为 炙手可热  始作俑者 弹冠相庆 推波助澜

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做)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匹夫之勇(不用智慧只凭个人刚烈勇气)

过江之鲫(追时髦人多)

东窗事发(阴谋坏事被发现)

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艰难)

翻云覆雨(玩弄手段)

粉墨登场(演员上场;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睚眦必报(心胸狭窄)

冠冕堂皇(表明庄严或正大)

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大发议论)

蠢蠢欲动(坏人准备进攻)

沆瀣一气(坏人勾结)

信口雌黄(乱说)

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

如丧考妣(伤心。贬义)

人满为患(人多坏处)

大放厥词(大发议论。贬义)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只言片语作自己的话,缺乏主见)

虚与委蛇(假意敷衍)

暴虎冯河(有勇无谋)

巧舌如簧(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含贬义)

一团和气(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贬义)

褒义词:

苦心孤诣 重整旗鼓 侃侃而谈

有口皆碑(人人称赞)

高山景行(行为光明正大)

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做事)

蔚然成风(好的事情广泛流行)

当仁不让(应该做不退让)

如雷贯耳(名声大)

胸无城府(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功成身退(功业建成后引身而退)

口若悬河(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都兼收并蓄)

3.要注意成语一词二义,有时往往忽略它另一个不常见意思。

灯红酒绿(繁荣景象)

短小精悍(个子矮小)

平易近人(文字通俗)

秀色可餐(景色优美)

耿耿于怀(难以忘怀)

不三不四(不像样子)

眉来眼去(坏人勾结)

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褒义)

粉墨登场(演员化妆上台)

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endprint

想入非非(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中性)

淋漓尽致(暴露彻底)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中性)

标新立异(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呼风唤雨(具有非凡的本领)

高山流水(乐曲高妙)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目前)当务之急

(众多)莘莘学子

接踵而至(地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

责无旁贷(的责任)

(显得)相形见绌

(百姓、人民)生灵涂炭

(全身)遍体鳞伤

难言之隐(的苦衷)

(说得)闪烁其词

(达到)登峰造极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口若悬河(说个不停)

5.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视而不见 妄自菲薄 司空见惯

侃侃而谈(刚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谈)

漠不关心 耳濡目染 指手画脚

6.要注意成语所指的对象。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医术高明)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兵强马壮(军队)

老气横秋(年轻人缺乏朝气)

沸沸扬扬(议论纷纷)

美芹之献(救国良策)

青梅竹马(男女儿童)

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 琴瑟和谐

破镜重圆(夫妻)

秦晋之好(两家联姻)

涣然冰释(误会前嫌)

依然故我、难能可贵(人)

汗牛充栋(书籍多)

炙手可热(权势地位)

罄竹难书(罪行多)

雨后春笋(好的事物和现象)

左右逢源

韦编三绝(读书勤奋)

姹紫嫣红(好看的花)

美轮美奂(房屋高大华美或装饰盛大)

车水马龙(车马多,热闹)

天花乱坠(说话动听夸大不切实际)

莫衷一是(大家看法不一)

光怪陆离(色彩繁杂,现象奇异)

石破天惊(文章议论新奇)

心有余悸(对过去的事还害怕)

含英咀华(领会诗文精华)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技艺精巧)

巧夺天工(人工胜过自然)

耳提面命(长辈谆谆教导)

日理万机(领导人政务繁忙)

不耻下问(不能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甚嚣尘上(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

白驹过隙(时间快)

风姿绰约(女子姿态优美)

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逼真)

倚马可待(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洗心革面(人彻底悔改)

7.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例如: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8.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不以为意(心上)

无所不至(坏事干尽)

不负众望 不厌其烦(满足)

不以为然(正确)

无微不至(细心周到。褒义)

不孚众望 不胜其烦(承受)

举足轻重(地位重要)

一挥而就(才思敏捷)

鱼目混珠(以假充真)

举重若轻(很容易)

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完成)

鱼龙混杂(坏人好人混一起)

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骇人听闻(坏事使人听了震惊)

有声有色(表现生动)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编造)

无可非议(合情合理)

刮目相看(新眼光看)

无可厚非(有缺点可原谅)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真实可信)

一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或地位极其低下)

总之,积累是基础,辨别是关键,练习是巩固,运用是提高。只有踏踏实实的积累,才能有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

曹红群,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坏人形容成语
别无长物
坏人长什么样
一干二净
拼成语
废寝忘食
警察教你识坏人
猜成语
Walk on Eggs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