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听课模式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拓展研究与实践

2015-06-03 04:31徐政红朱佳炜
新课程·上旬 2015年3期

徐政红+朱佳炜

摘 要:我校“说听课”校本课程开设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如今,为让化学学科也能分享到“说听课”的“红利”,凭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深入认识,认为“说听课”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和过程方法运用到化学学科上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说听课;化学学科教学;拓展研究

自从基础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我校便积极响应,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开设“说听课”校本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模式。2014年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周小慧副市长的关心与指导下,“行知文化”与“说听课”得到兼容,“说听课”演变成为现在的“陶园样式”,并成为“行知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如今,凭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深入认识,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说听课”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并将这种过程和方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让各学科都能分享到“说听课”的“红利”。理论上讲,这是完全可行的,并必将获得成功。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学生最兴奋的莫过于能够亲眼看到化学变化和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运用自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组织课堂教学外,对难度相对较浅的某些章节,我们可以采用“说听课”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在说听课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火山喷发及其喷发物来了解硫;收集有关雷电资料来认识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研究溶洞形成来了解碳酸钙与碳酸氢钙之间的相互转化;探究海水蒸发知道NaCl的主要来源等。这样的过程便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悟性”的强化训练。这样的化学课何愁不生动,学生还会抱怨化学的枯燥无味吗?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在生动有趣的化学学习活动中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将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对学生将产生终身的影响。

在说听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化学小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探究的欲望。比如,学生可以用鲜花和果汁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制作简单的家庭净水器,制取无壳鸡蛋等。实验证明,学生的探究成果必然是正确的,学生的这一探究过程几乎涉及本堂课所学到的全部知识,这便是研究性学习。教师还可省去预先设计好的总结,并且其效果大大超过预期。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个环节我们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那就是复习。一个单元结束,我们往往都要组织复习,这个教学环节以前都是老师帮助梳理知识要点,然后再组织大量的训练,甚至题海战。结果一考试,效果往往并不佳,甚至试卷上刚刚练过的题目,学生错误率高达50%以上,老师纳闷、抱怨。什么原因?讲过的知识学生依然不记得,那是因为老师讲课时,学生根本就没有听,或没有听懂,或者听进去了但很快又遗忘了。做过的题目依然做错了,那是因为当时他就没有做对,或者一知半解。复习课上教师往往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写得手酸背疼;老师讲课自然成了耳边风,老师板书得条理清晰,而学生看得却是云里雾里。俗话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倘若我们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效果也许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九年级化学(上册),共五章十五节,我们把它分成三十一个知识单元,开学初我们把这些知识板块分配给话题小组(说听课小组),明确本册各知识点的复习由各个话题组负责,负责对所分配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归纳综合,典型题解、质疑问难。一方面,让学生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就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使得学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记忆积累,注重质疑释疑,注重归纳总结,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单元新课教学一结束,话题组的学生便对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通过典型习题加以巩固,说听课上,由话题组的学生将小组归纳梳理的过程和内容展示给全班,并组织全班学生一起练习。如果有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可将问题展示给大家,求得大家共同探究,因为你的问题不一定是其他人的问题;你的问题如果其他同学解决不了,那就是大家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话题小组都可以有三四次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他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学习(复习)的组织者,也是学习(复习)的参与者;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探究者。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将终生难忘。这样的学习所得,学生亦必将终生难忘。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学生离开学校多年,忘掉所学的知识后,剩下的东西才是学校和老师教育的实在成果。”

根据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念,教育真正要追求的价值,在于学生离开学校后不仅能将所学知识深深沉淀在意识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对未来学习、工作、生活所产生积极影响的东西,这便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孙建民,孔繁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05.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