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中的神探“小福尔摩斯”

2015-06-03 05:03葛常青
新课程·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质疑理解观察

葛常青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讲述侦探式阅读的四大步骤,两大环节,阐述了这种阅读方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帮助,用具体实例论证了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领悟的重要性,得出了阅读需要观察、理解、质疑从而进步的结论。

关键词:侦探式阅读;观察;理解;质疑

正如常言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最重要的不是将正确答案全面讲解给学生,而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以及有什么新的探索和发现。

一、传统式阅读及其弊端

李维鼎先生在《语文言意论》一书中就传统式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描述: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说出太快;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归结起来都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节课40分钟全由老师分析、讲解、演绎,从作者生平到时代背景,从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再到文辞特点等,一篇完整的课文往往被肢解成生硬的若干部分,没有了灵魂。我们阅读文章不仅是为了“知其义”,还力求“究其义蕴”。一篇没有灵魂的文章这必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即学生很难掌握如何去品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尽管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填鸭式教育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二、侦探式阅读

1.什么是侦探式阅读

教学过程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到完全等量的知识,获得同样深度的感悟。教师要做的便是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过程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提升,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进步,更上一层楼。

阅读,是借助视觉器官,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将一篇文章看成“案发现场”,根据所有可能的线索,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合理答案,我将之称为侦探式阅读。注意力高度集中,更能“还原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的精髓。

2.侦探式阅读过程及其优势

直接得到的答案只能短暂地存储在记忆之中,探索追寻的过程则能长久地生长在生命之中。

侦探式阅读有四大主要步骤,揪出问题、挖掘答案、质疑答案、重新求证确定。完成这四个步骤有两大不可或缺的环节——感受和理解。

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是感受的前提。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做到观察细致而全面。全面——观察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细节;观察物的形状、色彩、姿态、变化;观察景从远近高低、时间变迁、角度变化这些方面。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其内部规律,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就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在研究、试验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培养观察能力是一个由易到难、凝神贯注、持之以恒的过程。感受是对客观对象所做出的情感反映,它比观察更深入,更带主观性。

理解是阅读的中心环节。著名学者钱钟书把阅读理解过程归

纳为:“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探本以穷末;交叉往复,庶几乎义解园足而免于偏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文章写人,要去把握人物的特点;文章叙事,要去了解事之情理;文章写景,要看景物有什么作用;文章状物,要看显示了该物的什么特征;文章抒情,要弄清情谊的缘由;文章论理,则要抓住事理的关键。

如,《中华少年》一文中:“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从七沟八壑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使用意象物化法,将中华少年英姿勃发、祖国山川锦绣壮丽、东方文化的瑰丽璀璨、民族的苦难历史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都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物象。作者用“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海风中的一只乳燕”“蓝天下翱翔的雄鹰”“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来象征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我们都知道被物化的事物都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雪莲”喻示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志向高远,“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这些积极向上的美好形象预示中华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空间无限。当然,侦探式阅读做到这一步还不算完全破案,如果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会知道,这些喻体还分别借指藏族、高山族、蒙古族和汉族。所以作者此处还隐含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的美好寓意。那么现在可以结案了么?小神探们用自己雪亮的眼睛再求证一遍,会发现文中的地域也是有特殊意义的,从高原到宝岛再到草原和黄土坡,华夏土地、万里山川囊括其中,广袤的神州大地正是中华儿女幸福生活的乐土。回过头再看至此,这一个小小的案发现场才算是全部侦探完毕。

当学生真的专注执著于文章时,会进入一个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或轻快明丽、或肃穆沉重的情感世界。乐文之所乐,哀文之所哀。

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在思维的锤炼和情感的体验中获得心灵的润泽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李维鼎.语言言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M].中南书局,1979:171.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质疑理解观察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