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

2015-06-03 05:49赵梅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答语学困生课堂

赵梅芳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1.改变观念。(1)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探究知识转变。改变传统的讲述方法,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不能什么都依赖老师。(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引述相关历史资料,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认为初三课程紧,必须把知识全盘倒给学生,这样只能让学生感觉疲惫乏味,长此以往就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成绩。

2.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从初三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前对新课进行预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运用彩笔画出重点,标出难点,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最主要的是完成预习案,在课堂上用1~2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完成的学生采取适当的督促、批评。

3.立足课堂,提高效率。(1)优化课堂模式。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采用课堂评价加分模式对每一小组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各个环节及时有效地加分评价。例如,“美国的南北战争”的原因,我在黑板上写出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什么又加剧了这一矛盾。学生按着这个思路思考,最后分小组回答,并对回答准确,分析透彻的学生加分表扬。(2)强化练习,及时巩固。每节课必须留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检测,及时巩固落实。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多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材料解析题的方法)

1.要认真审题,一般在题目中有一些限定语、提示语、求答语等。例如这样一道:“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在此问中,限定语包括答题限定语“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时间限定语“10至19世纪中叶,16至19世纪中叶”;空间限定语“与欧洲相比”;求答语“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限定语和求答语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加以概括和提炼,组织答案。

三、寻找规律,运用比较,发现特点

1.寻找历史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后为了拓展市场,开始殖民扩张,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断节的,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的,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世界是发展的,世界一体化的形成等。

2.运用比较,发现特点。例如,在学习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就会发现它们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是美国还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影响都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构建知识网络,整合教材,把握时代特征

1.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对教材分专题进行整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以中国近代史为例,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所以近代史可以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列强的入侵,二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构建一条系统的知识网络。

2.把握时代特征。学生对历史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概念,所以记住时间的首要条件是了解时代特征,每一个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特点。

五、关注时政热点、焦点问题

1.时间热点。尤其注意时间背后的历史事件尾数为“4”“5”年:如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45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等。

2.外交热点。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或中美俄三国关系、中美日三国等,如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3)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3.重大事件:改革、会议、反腐等

4.科教兴国热点。(1)科技:信息技术、相对论、进化论、三次科技革命等。(2)教育:孔子、科举制、现代教育等。

5.国际热点:二战、亚太经合会议、乌克兰局势等。

6.地方历史:周礼文明,汉唐文化,青铜器等。

四、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1.耐心、爱心。学困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转化一个学困生需要教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教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多关系,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自己。

2.多表扬和鼓励。转化学困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整与改进。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答语学困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Taking Meals(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