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缘于爱的教育

2015-06-05 00:54万金玉刘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陈豪讲卫生后进生

万金玉+刘玲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125-01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的职业,我生活的校园,应该是充溢着爱的。我知道我的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爱。我的班上有个很特殊的学生,一个整天头发梢上流汗的大力上——陈豪。现在,这个学生变了。他是怎么变的呢?我自豪地说,他的改变缘于爱的教育。

陈豪的父亲因偷窃入狱,母亲很辛苦,打零工挣钱养育两个读书的孩子,起早贪黑,没时间,也不会教育孩子。陈豪不太听从母亲的管教,与母亲缺少交流。在学校上课爱插嘴,下课爱疯赶,不守规矩,不讲卫生,整天被人打小报告,是个让学生老师都头痛的人。但是陈豪个子大,力气大,班级每天焚烧垃圾的任务由他负责。他每天到校一放下书包就倒垃圾,烧垃圾。了解到这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我决定从孩子的优点入手,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这位后进生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一天,课间活动时,我发现他在主动扫教室后面没丢进垃圾筐的纸屑和食品袋,扫完垃圾,他又把讲桌收拾得整整齐齐。我走过去问他是否今天值口,他说不是。下午放学时,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劳动积极负责,他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但看得出他很高兴。我想这孩子多鼓励一定会改变。当时,我班正在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我想以此为契机改变他。那天,我发现他身上有股异味,就单独找到他谈心,我了解了他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了解到他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他每天在家还帮助妈妈做家务。我夸他做得好,并要求他勤洗澡、勤换衣服,讲卫生身体会更健康。第二天,他果然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我又在全班表扬他讲卫生。或许是他得到了我的几次表扬,或许是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关注,我发现他有了变化。第一单元考试,他的字写得那么工整,答题那么认真,虽然分数只有六十几分,但是我为他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而高兴。在“好习惯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他的一系列变化,我们都为他的改变而高兴,当我把一个笔记本奖给他时,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他笑得那么开心。后来,他被同学们选为班上的劳动委员,他做劳动更加积极了,学习习惯渐渐变好了,成绩也随之上升了。

但是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过来的,对他出现的违纪行为我就了以了适度的惩罚,以帮他养成习惯。开学三周后的一天,有同学告诉我,陈豪同学打了五年级的一位同学,还威胁人家。我的处理办法是让他自己写明事件的过程,重点写清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作为。如果他就是对方那个同学,如果他就是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教育他男子汉就应当对做过的事勇于负责。

对于他的一些小毛病,如眼保健操不好好做,上课接老师“话把”,扰乱课堂纪律等,我就让他到讲台前讲一个故事。而一旦出现打闹、打架现象,除了写心理报告书之外,还要罚跑步。我采取的这些处罚方法的原则是:不会让他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任何的伤害。讲故事可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多读课外书;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写报告书可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处罚的过程中,我采取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帮助他,完善他,提高他,努力想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任何一个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改掉,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以前上课时,他要么不听讲,做他的小动作;要么乱插嘴、大声说话,影响他人学习。现在上课时,他能整节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还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主动举手发言。以前下课时,只听到他在大声叫喊,疯赶打闹,玩得满脸通红,头上冒汗。现在下课时,没听到他的大叫大喊声,没有看见他疯赶打闹,而且告他状的人少了。陈豪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变成了热爱劳动深受大家喜爱的学生,由后进生转变为积极参与学习、渴求进步的学生!

这一案例更让我明白:教育倾注了爱,才有了色彩。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倾注爱,给他们真诚的鼓励,帮他们解决困难,不言放弃,我想每个学生都能成就美丽人生。

猜你喜欢
陈豪讲卫生后进生
不讲卫生的小猪
勤洗手 讲卫生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不讲卫生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