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

2015-06-05 03:48李影娜王剑锋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急诊科柔性护理人员

李影娜,王剑锋

1.长春市双阳区妇幼保健所,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疗科,吉林长春 130033

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护理工作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多的安心和耐心[1]。而在各科室的护理工作中,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对象主要是重症、危症、急症的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强度大、频率大、易感染性强、医疗事故多等特点,因此,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2]。护理管理能够维持正常护理秩序、传达正确的护理观念、提高护理质量,但传统的护理管理制度是刚性的,缺乏对护理人员的思考[3]。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急诊护理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4]。该研究对该院急诊科的2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实施柔性管理前后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该院急诊科室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2.5)岁,职称为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8名,护士4名;学历为本科9名,大专6名,中专5名。按照时间划分为两组,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柔性管理的研究组,以及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实施柔性管理的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未实施柔性管理,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护理技能和护理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应变。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收集问卷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给参与调查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填写,从而对护理人员认识柔性管理理论的程度及需求进行确认。所有问卷由护理人员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发放问卷20份,全部回收,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理论的认识及需求

1.2.2 柔性管理具体措施 根据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的认识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①认识柔性管理。在调查表中,70.0%的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开展讲座、培训、交谈的方式,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柔性管理进行学习、了解。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对的护理管理方式,刚性管理的本质是“以组织制度为中心”,而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两种管理方式的区别是,刚性管理是依靠组织权利获得。而柔性管理组织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获得。因此,在柔性管理中,领导起到了导师和朋友的作用,是育才型领导。②加强沟通能力。调查表中85.0%的护理人员有需要与管理人员沟通的需求,沟通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方面,通过沟通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理解双方的想法和需求。在沟通后,管理者能够了解实情,把握好处理事情的尺度。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要感情真挚,通过心理暗示、熏陶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心态进行影像,使护理人员与管理者之间产生共鸣。通过沟通促使护理人员自主服从工作安排,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工作思想从不得不做转变为内心认为必须这样做,从外部行为转变为内在的自我行为,进而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增加了管理工作的成效化。③称赞、激励机制。调查表中,60.0%的护理人员对称赞、激励有需求。在柔性管理中,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柔性管理中,称赞、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尊敬、奖励、信任等,物质性激励是基础性的奖励,非物质性激励则能够满足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护士长要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奖励,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④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柔性管理具有自主性,是基于对人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自主管理,通过制定的计划依据规范,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目标。调查问卷中,40.0%的护理人员有支持和参与决策的需求。因此,在工作中,要构建“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工作平台,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按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性格特点分配工作。此外,对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分权、授权,在管理中营造“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护理人员自主管理,将传统的阶层化组织结构转变为新型的扁平化结构,使护理人员对管理决策能够接受并认可。⑤轮换岗位,个性化管理。在调查问卷中,有25.0%的护理人员提出个性化管理需求,柔性管理重视护理人员的个性发展,通过轮换岗位的方式,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机会,不同的工作内容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刺激性和挑战性,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聪明才智,获得取得个人成就的机会。通过轮换岗位在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足感,激发了工作积极性。急诊科室的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同,功能能力不同,专业特长也不同,在轮换岗位时,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岗位性质、性格特点、个人特长等方面,综合性考虑安排工作内容。通过定期轮换的方式,使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对科内的所有工作都有所熟悉,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潜能。⑥提升个人素质。调查问卷中,20.0%的护理人员需求提高个人素质,因此,柔性化管理中,要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通过外出进修、专业培训、出国学习等不同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效果。⑦管理者素质。柔性管理需要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要高,除具备相关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学习丰富知识框架的结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人相处的亲和力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出柔性管理的优势。

1.3 评判标准

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未采用柔性管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护理态度、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柔性管理是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上,找出规律,采用非强制的方式,使人在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把组织意识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管理[5]。这种管理方式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6]。最大特点是在管理过程中不依靠权利产生的影响力,而是依靠人内心深处的主动性、潜力性和创造性,从而具备了内在驱动型[7]。

在医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较多,内容较杂,患者患病的类型不一,并且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技能[8]。在柔性管理前,刚性管理是普遍的管理方式,而正是刚性管理作为管理的基础,才能够激发柔性管理的效果,同时柔性管理实现刚性管理中无法实现的功能,从二者关系来看,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工作中,将二者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9]。该研究收集该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20名,根据研究实践的时间划分组别,对照组护理人员未实施柔性管理,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护理技能的掌握、对护理工作态度、自我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曾萍[10]得到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理论能够优化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自我满意度,并且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1]董永丽,王孝良,李光杰.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探讨[J].河北医学,2015,21(10):1730-1732.

[2]冯锐.基于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11-112.

[3]刘春英.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75-676.

[4]胡莉娟.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186-187.

[5]吴南妃,姚芳,殷黑兰.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4):7713-7714.

[6]刘贵琴.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34):166-167.

[7]孙欣.柔性管理理论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358-359.

[8]王芝.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3-314.

[9]邓玉婵.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22-123.

[10]曾萍.浅谈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212-213.

猜你喜欢
急诊科柔性护理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