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治疗中长春西汀的效果研究

2015-06-05 15:31张阿宁
医疗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司汀西汀前庭

张阿宁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眩晕治疗中长春西汀的效果研究

张阿宁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眩晕患者时使用长春西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眩晕患者共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和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倍他司汀和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长春西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眩晕;长春西汀;治疗效果

眩晕被分为真性眩晕及假性眩晕,其中真性眩晕是由眼部、本体觉或者前庭系统疾病造成,会有明显的自身旋转感或外物旋转感;而假性眩晕则通常是由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尿毒症、贫血、内分泌疾病、药物中毒、神经官能症等全身系统疾病引起[1]。假性眩晕患者很容易出现头晕、头面部麻木、复视、步态不稳等症状,因此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将产生较大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对眩晕患者采用了长春西汀进行治疗,旨在探讨该药物对眩晕的治疗和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共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5例对照组和5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53~78岁,平均年龄为(62.2±10.5)岁,3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9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41例为前庭系统性眩晕,14例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观察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在51~77岁,平均年龄为(61.9±10.8)岁,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7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1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43例为前庭系统性眩晕,14例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临床表现均存在视物旋转症状,且部分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和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丹参注射液剂量为20mL,倍他司汀剂量为500mL,加入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d。观察组使用倍他司汀和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倍他司汀剂量为500mL,长春西汀剂量为200mg,加入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d。

1.3 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显效:患者用药2d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或彻底消失但存在轻度恶心;无效:患者的主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m/s)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m/s)

组别 例数 椎动脉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对照组57 52.4±7.9 61.1±7.4 48.6±8.2 55 32.8±8.5 41.6±5.3 35.3±5.1观察组

3 讨论

眩晕指的是患者感到外物或自身发生运动的幻觉,患者主观感受到周围的物体或自身发生旋转、摇晃和移动,同时伴随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受损症状[3]。相关的研究发现,眩晕大多为前庭系统、脑干前庭或小脑等出现循环障碍所致,由于这些部位的动脉分支小,且吻合支少,因此血管腔中的微小改变就能够对患者的血供产生影响,导致眩晕等功能障碍出现[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眩晕患者使用了长春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长春西汀是从小蔓长春花当中提取出的吲哚类生物碱,由于脂溶性高,因此能够轻松通过血脑屏障,并进入脑组织,目前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研究发现,长春西汀能够选择性的对脑血管系统产生作用,并增加c-GMP的作用,对脑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同时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并舒张血管中的平滑肌。此外,长春西汀还能够改善脑代谢,促进血红蛋白对氧的释放,增加脑部的含氧量,并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对照组患者所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所包含的降香和丹参都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并改善微循环,并增强冠状动脉中的血流量,从而能够降低患者机体中的血黏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疗效不及长春西汀显著。相关的研究报道称,长春西汀能够改善患者内耳的血液循环和前庭微循环,增加耳蜗当中的小动脉血流量,抑制内耳淋巴液的产生,并恢复内耳的正常吸收功能,改善椎动脉血供,消除内耳性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同时对胆碱能M受体产生拮抗,因此能够显著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6]。而且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头痛,2例患者出现皮肤潮红,但在用药完成或降低液体输注速度后症状均消失,提示长春西汀的使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长春西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许虎成,刘向萍.脂微球前列腺素E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J].山东医药,2010,50(50):87-87.

[2]朱佩华,李东辉.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比较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726-4727.

[3]张洁,赵晓琴,裘雅玲,等.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2013,08(06):788-790.

[4]谢芬,戴秀珍.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3,31(01):35-35.

[5]张逸博.应用长春西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09):221-222.

[6]李少玉,范珈榕,雷燕琦,等.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眩晕综合征疗效观察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03):24-25.

R743

B

1002-2376(2015)09-0095-02

2015-05-29

猜你喜欢
司汀西汀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长春西汀注射液中的基因毒性杂质研究与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阿姆西汀异构体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天麻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头晕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