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户昌山看粤北三间两廊民居★

2015-06-05 09:37
山西建筑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斗门山墙天井

李 文 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规划·建筑·

从户昌山看粤北三间两廊民居★

李 文 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对户昌山村的三间两廊民居的中轴线结构、中门式、“丁”字式、三合院式等平面布置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三间两廊民居的使用功能,并对民居的门、窗、屋脊、雨篷、柱础等细部装饰手法作了阐述,见证了中原文化在粤北繁衍变化的过程。

三间两廊,民居,结构,装饰

0 引言

户昌山村是粤北的一座古老山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庆云镇政府东北3.5 km处,该村历经元、明、清几个朝代至今近800年,村中人口繁衍几经兴衰。据村中《李氏族谱》记载,李姓始祖李大万父子一个是宋末恩进士,一个是拨贡元,在宋元战乱时率家眷由江西、湖湘几经迁涉,在(古时连接粤湘两省的)郴乐古道边定居,以种茶为生,既可逃避战乱又可效仿陶渊明。约在十世后,村子建设初具规模,人口鼎盛。

1 户昌山村的三间两廊民居平面布置

户昌山村三间两廊古民居和村中宗祠、书院、风水塘、古井、贞节牌坊、半亭、文笔塔、栈道组成户昌山古村落群。户昌山村现存古民居主要有李氏宗祠和四栋李姓民居,它们都体现了三间两廊的民居形式,既有明清遗风,又是粤北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何谓三间两廊,是指主座建筑平开三间,两廊串联南北向,厅中有天井,坐北朝南的民居院落。三间两廊民居在户昌山村中落地生根,由传统的中轴线结构发展演变出中门式、“丁”字式、三合院式。

正门的位置的不同,使三间两廊民居的平面形式有了变化。中轴线形式,正门在正南居中;中门式的正门在民居的腰部,东西方向穿过民居;“丁”字式的正门在西南角;三合院式则是由两种或以上的情况相结合。

1.1 中轴线结构

村中年代最早的是元代遗留下的“大屋里”,中轴线对称结构,平面呈凸字形(见图1)。正门于正南居中,凹斗门进入;前后厅式,其前厅天井采光,下有雨池,两侧有厢房;后厅则为主位,用木栅格隔开,坐向神龛,之后更有小隔间开有二尺见方的小窗;前后厅中间有通道,左右两边有厨房、储存杂物之地。

“大屋里”的前后厅是柱式布局,抬梁式结构,两侧厢房则是用“山墙搭檩式”,外墙局部区域还保存有元代方砖,内部空间用双层木板隔开。

据载,“雨池”是1958年后添加的,这里所说的“雨池”就是岭南民居中特有的“天井”。解放后“大屋里”改成公社大食堂,并在大门两侧增开窗户。总体来说“大屋里”是前有进,后有通,距今已有八百年,是较具有代表性的三间两廊的民居形式。

传统的中轴线结构不能满足人丁兴旺的需求,于是在“大屋里”的基础上,村中四组11号的李宅扩建成三开间四进的大户。正门凹向里,两侧用木栅格隔开做厨房,墙内挖壁橱,前厅偏小,后厅并列三个天井,房间也多了。屋前的巷道向前跨出米余,有小沟渠与村中排水道相通,两侧另开小门楼,形成独立的小院。四组11号的两个厨房正好适合兄弟分家开伙,是根据农村家庭现状的合理扩建,通风、采光、交通上都有进步。

1.2 中门式

村中古屋三组10号李宅(如图2所示)受村公路的影响,将正门放在西侧,是典型的中门式。西侧正厅做凹斗门,东可开大门,但不做凹斗方式,以表示非主要大门。

如此东西向开门的三间两廊民居有独家使用的,也有几户共用一个中厅天井的。两家合用的情况下,就在两侧都作凹斗门,都是正门,一户的天井在正厅,另一户的正厅多靠向外墙处设天井雨篷。

1.3 “丁”字式

户昌山村中多注重风水,村中的民居多有风水门,朝向方位是精确算过的。祠堂两侧的民居因无法正对风水塘或祠堂,那么则将正门的位置设在边角上,入口正门与正厅之间呈“丁”字形式。

同是粤北庆云镇的湾雷村也是清代张九龄之子迁居此处的后裔家宅,湾雷村有一处住宅就是典型的例子(见图3)。房屋坐西北朝东南160°,凹斗门170°,正厅内的天井雨池也是靠侧墙。

户昌山村中有一私塾“龙门第”居于村前,坐西北朝东南140°,朝向村中祠堂方向,凹斗门与上下两厅相连的也是“丁”字形。

1.4 三合院式

三合院式由三开间民居加院子(或是天井)组合而成。从户昌山村中古屋三组11号李宅(如图4所示)来看,院子中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分开,院子形式因地形受限,也不是那么规整。由凹斗门进院,先路过草地,跨过排水明沟,才是主体建筑,两侧有分伙的厨房、侧房,院子另一侧也开了侧门。

2 户昌山的三间两廊民居的使用功能

在三间两廊民居之中,厅堂功能多样,它位置居正中,面积较大。厅堂多为家庭公共活动场地,凡家中生活聚会、婚丧大事以及村中副业生产都使用它,农具也置于厅堂。厅内靠后墙处都用木栅格架有神龛。

每家每户的天井下都设雨池,且有的大户不只一个雨池,池中置一方石,隔开落叶或其他杂物,池子通水沟,沟水可沿隧洞高低弯曲而行,很自然地汇集到村侧小溪中,流入村前的池塘里。南方气候炎热多雨,雨池有聚财,防“漏财”之说,也是调节室内小气候的重要部分。

卧房在厅的两侧,房门一般设在厅内,也可在厨房内。室内即使开窗也是光线阴暗,与明亮的正厅有明显的区别,房内置阁楼作储存稻谷之用。

厨房灶头的上部大多架上吊橱、吊篮,用以储存腊肉、干菜。农具和杂物或堆置在厨房,或是放在正厅神龛的木栅格之后。

在农村中,厕所都在室外,各户专有,畜舍邻近,作积肥用。南方天热,居民要洗澡,男的去河边,女的则在厨房一角,或用木板隔开一个小间作冲凉房。

3 户昌山的三间两廊民居细部装饰

在户昌山民居中,细部处理与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艺术特征是充分发挥原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色,装饰设计合乎人们的视觉规律,根据视距的远近,部位高低来考虑装饰题材内容的比例和精致程度。户昌山的民居建筑装饰装修处理手法多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门

门处在显要的位置,是民居外观的重心,也是表现门第贫富贵贱的重要部位,门的大小、门槛的高低和装饰的繁复集中体现了户主的身份和地位,故正门就是“脸面”之说。

门按位置分为民居的正门和院门(围墙大门)。

1)正门。

正门在小型民居中,远比院门更重视。一般的作法是顺着屋檐之下将门洞拔高,附单檐门罩,外墙砖向内凹出门廊大小(大型的凹斗门还有檐柱),柱间架大月梁。月梁是重点装饰之处,所以上面都会繁复的雕刻福禄仙寿、飞龙驾云、天仙配等故事。门框立在门枕石上,又向内凹入些许,有的还在正门外加一道木栅门。门侧两边举目之处会嵌入神龛,摆上小香炉,以保出入平安。门枕石边上还特留小洞,让家畜出入,如此细微末节都留心布置。

用砖仿斗拱砌成门罩,倒是与皖南民居有相似之处。但南方林木资源丰富,所以村中木做的门罩更多。檐由下向上挑起,弧面处理,两侧附吊脚柱或是将伸出的梁头雕龙、饰花(见图5)。

2)院门。

户昌山的院门多是在家宅前围着水渠和过道的小门楼,即是围墙大门上部升高并加上屋顶和脊饰,在处理时往往与围墙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门楼式,有单檐门楼式和重檐门楼式。

图3,图4的书院和李宅因是侧入院门,因此大门与山墙面组成的侧入口处理显得更为重要,它利用山墙墙头样式和单檐相结合,更少不了凹斗门的光影处理,灵活自由、丰富多变。

3.2 屋脊与山墙

粤北地区的山墙多为人字墙,但两翼翘起;也有马头墙,这是受湘赣民居的影响,马头墙的翼角也是翘起做法。户昌山同时有人字墙和马头墙,装饰细部处理主要在上半部,三线三肚都漆成白色,楚花多用“倒蝠”的吉祥图案(见图6)。

山墙间屋檐出水短,檐下绘各类图案、人物、花草和书法及诗、词等,内容丰富,有泥塑浮雕也有彩绘的。户昌山民居蕴藏着深厚丰富的民风、民俗文化及艺术性。

3.3 花窗

户昌山民居花窗尺寸较小,不过60 cm,木制,在窗上用白泥砌出宝瓶、菱花、卷草纹或是雕对梅花鹿,甚是生动可爱。有时一间房或一面山墙不只一个花窗,户昌山村的山墙常有两排花窗,上排比下排尺寸更小,花样多不一样,有时上排窗只是在墙上少了几块砖,简略成“+”字形。

临街的一面窗有时也多会加个单檐窗罩(见图7)。

3.4 雨篷

雨篷和木栅格是室内装饰仅有的表现之处。架在梁下的天井雨篷多是回字双层向内凹,最中心处饰以窗格。

3.5 柱础

民居中的立柱,一般都是原木石础,也有无柱础的,直插入地,柱身做防腐处理。木柱用石础垫柱脚,以防潮和防碰撞,加强柱子的稳定性。础石与柱身紧密相连,造型完整。柱础常雕刻成线脚花纹,雕饰形式各异。

4 结语

户昌山古村落的美在于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整个村落纤陌交通,有完整的排水排污系统,有风水塘、供水井、书院祠堂、旗杆石,村外还残存一座贞节坊,亭、塔与密集的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群。处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仿若世外桃源一般,不失为向往大自然和追寻原始历史风貌的好去处。

户昌山村是中原文化进入岭南的缩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是发展也是机遇。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能使户昌山村这样的古村落得以保存,“老当益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 王其钧.中国古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陆 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Viewing three-room and two-hall dwelling in northern Guangdong from Huchangshan★

Li Wenjuan

(GuangxiVocationalCollegeofHydropower,Nanning530023,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horizontal layout of central axis structure, plug-in door, T-style and three-section compound of three-room and two-hall dwelling in Huchangshan village, analyzes using factions of three-room and two-hall dwelling, describes dwelling door, window, roof, shelter and column foundation and other specific decoration methods, and finally prov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Zhongyuan culture in northern Guangdong.

three-room and two-hall, dwelling, structure, decoration

2015-02-26★: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13LX597)

李文娟(1984- ),女,硕士,讲师

1009-6825(2015)13-0001-03

TU241.5

A

猜你喜欢
斗门山墙天井
陈沛捷 庄绿妮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1)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3)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4)
发现斗门 畅游无限
雨天
斗门地标新生传统非遗佳作
用音乐认识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