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哈尔滨老领事馆使用现状与建筑再生

2015-06-05 09:37
山西建筑 2015年22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领事馆用途

邓 博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谈哈尔滨老领事馆使用现状与建筑再生

邓 博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从哈尔滨老领事馆的使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该类建筑的再生意义,多角度介绍了哈尔滨老领事馆的历史作用及其演变轨迹,并探究了哈尔滨老领事馆对哈尔滨城市文化、服务半径升级、城市经济繁荣等方面的影响,根据已有的政策提出了相关规划管理的建议。

老领事馆,历史传承,城市文化,老建筑再生

1 哈尔滨老领事馆建筑再生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诸多传统建筑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处理办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保护起来,二是拆毁重建。后者显然有违当下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精神。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建筑再生这一概念。建筑再生指的是为了迎合新的时代需求而对建筑进行一系列调整与改造。对于哈尔滨的这些老领事馆而言,建筑的再生是市民文化走向高潮的一个阶段,是留住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好手段。从过去受到侵略的被动辉煌到主动探索再创辉煌,再生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也是几代人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印记。

2 哈尔滨老领事馆使用现状

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林立在四周的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透露出这是一座曾经享誉世界的国际都市。20世纪初,哈尔滨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各国侨民,一度被称为“国际都市”。当时曾有几万名各国侨民在此居住,带来了欧式的建筑、艺术、生活习俗等。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为哈尔滨带来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业。

由于13座老领事馆的所属国家的不同,因此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艺术效果。最为集中的是文艺复兴、折衷主义和新艺术时期的建筑风格等。其建筑元素也掺杂着当时那个年代哈尔滨建筑风格的韵味,各国与各国之间的领事馆建筑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建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无论生活上还是文化上,都给哈尔滨带来了各类丰富的元素,在文化上达到高度的交融。

丹麦、德国、美国、捷克、英国驻中国哈尔滨领事馆如图1~图6所示。

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建筑风格(见图1):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砖混结构米黄色2层小楼。历史用途:解放后,曾一度作为哈尔滨市文联办公楼。当下用途: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一)的建筑风格(见图3):文艺复兴建筑风格,3层砖混结构。历史用途:曾于一战期间因两国断交而关闭,后于1920年7月24日恢复。1923年升格为总领事馆。当下用途: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二)的建筑风格(见图2):文艺复兴建筑风格,2层砖混结构,半地下室。历史用途:曾于一战期间因两国断交而关闭,1923年升格为总领事馆。当下用途:用作花园小学图书馆。

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建筑风格(见图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3层砖木结构楼房。历史用途:1941年领事馆曾被日军关闭。解放后曾用于新潮家电等商业性质活动。当下用途:开设金店,餐饮等多种商业店铺。

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建筑风格(见图5):文艺复兴建筑风格,2层砖木结构。历史用途:最初为犹太商人克罗尔私宅。后为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也曾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办公用房。当下用途:现在属于军区住宅。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建筑风格(见图6):古典复兴建筑风格,3层砖混结构。历史用途:1941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英国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当下用途:现今作为婚纱摄影馆。

在哈尔滨老领事馆的使用现状的研究中,主要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保护程度不够;市民知晓度不足;开放程度不乐观。在这13座领事馆中,捷克领事馆、意大利领事馆等等保护程度令人堪忧,外墙脱落比较严重,内部杂乱不堪,结构被破坏,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也就这样被一点点消磨。经统计,在知道哈尔滨有领事馆的这一部分人群中,知道超过5个以上的不足16%,而且知晓度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的市民对其知晓度越高,且这13座领事馆对市民的开放比率才23%,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领事馆建筑逐渐消失在年轻人的脑海中,如果不再及时加以修复利用宣传,它们可能会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大遗憾。

3 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实例分析

3.1 再生条件

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具有悠久的历史,1906年在哈尔滨设立,期间中东铁路局也在这里办公一段时间;1920后迁址,成为中俄工业技术学院。后成立一座高等院校,曾进行了一次扩建。于201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博物馆一年的参观人数大概在16 000~17 000,主要人群是与该校有合作的单位,占比较多的是学生和教师。

这是一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建筑造型富于变化又不失庄重,曲线与直线相互融合。最早作为领事馆体现了城市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其后作为教育建筑更是体现了在那个战乱年代一代人的生活,曾经在这里付出汗水,追求知识,报效祖国。

3.2 再生方法

1)修旧如故。

出于保护的目的对空间进行改造,而不破坏其原有形式。诸如内部的“百年”镂空楼梯扶手、地砖、墙裙。

2)现代手法。

通过适当的空间叠加、删减及虚实结合等处理手法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符合新功能的需求。

3)空间重构。

将原有功能空间重构,这座面积为2 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1层、2层分别为校史展厅、专题展厅,同时包括一个历史悠久的礼堂。该博物馆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时空。

3.3 再生成果

1)历史。

领事馆、学院、高校到博物馆的功能转换印证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体现了历史悠久的建筑独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再生赋予新的价值,也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留给后人。

2)功能。

以老建筑作为载体,加入新的功能,体现了优秀建筑不断生长的自身价值。

4 哈尔滨老领事馆建筑再生的建议

4.1 表皮层级再生

老领事馆建筑风格多样,是哈埠开拓者们为我们留下的物质财富与精神瑰宝。应当在保证建筑外部整体形象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适当加以标示。建筑色彩方面,在保持原有色调的基础上,适当将周围新建筑在色调上进行统一,相互呼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表示了对历史的尊重。对于建筑内部柱网结构,可适度改造,以适应新时代新功能的要求。建筑再生不仅是要保护老建筑,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建筑的新内涵,而不仅仅是圈地保护。

4.2 功能层级再生

文脉功能: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了许多人的记忆,面对各个领事馆间相互孤立的问题,应该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形成独特的风格,明快的色彩,统一的内涵。这些联系将烘托出一种新的氛围,为老年人提供感怀旧时之处,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场所。

物质功能:针对老领事馆分布各个不同区域,由于城市的变迁,旧的功能势必需要改善。对于老领事馆的物质功能应做到因地制宜。在商业中心附近,受其商业氛围影响,更多的考虑做商业用途。而在相对僻静的环境下则更适宜办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应遵循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

4.3 社会层级再生

随着社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日益重视,哈尔滨老领事馆建筑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了新的作用,但这些成果大多建立在市场自发行为的基础上,利益驱动明显。简言之,时下对哈尔滨老领事馆建筑再生的开发,集中在红军街、南岗秋林商圈和道理综合商圈等黄金地段,或依托历史街区主题功能加以定位并开发利用。在业态选择上,以餐饮、商业、文化展览等功能为主进行经营性投资。这是哈尔滨独有的历史风貌,留下了可供观瞻的丰富传承,是一道当时世界上独特的风景线。

[1] 陈 莉.哈尔滨领事馆建筑研究[J].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2004(7):82.

[2] 王 华.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J].工程建筑,2008(7):61-63.

[3] 孙炜玮,张 涛.新兴中小城市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教育,2010(9):261-269.

[4] 倪 超.论哈尔滨城市建筑风貌多元化与保护[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1):135-137.

[5] 高 平.当代中国建筑更新中的传统与演变[J].山西建筑,2006,32(2):20-21.

[6] 陆 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On status of old consulate in Harbin and its architectural rehabitation

Deng Bo

(CivilEngineeringCollege,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From the status of the old consulate of Harb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architectural rehabitation, introduces the historic role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sulate, researches its influence on the urban culture, upgrade of service radius, and urban prosperity, and points out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existing policies.

old consulate, historic inheritance, urban culture, old building rehabitation

2015-05-27

邓 博(1993- ),女,在读本科生

1009-6825(2015)22-0032-02

TU243

A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领事馆用途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DNA的奇妙用途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中式建筑风格设计中传统窗花的应用研究
用途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