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2015-06-05 19:34车素萍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我与地坛母爱

车素萍

【摘要】《我与地坛》概括了作者残疾后十多年的人生道路和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是一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好作品。

【关键词】积极乐观;母爱;教学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师范教学的对象是14-18岁之间的女学生,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在《我与地坛》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养成教育。

《我与地坛》,是一篇让人深深感动的散文,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人生苦难深刻而痛彻的体验以及对母爱和母亲锥心刺骨的理解与追忆。十五年的残疾生涯不仅教会他如何用心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也教会他如何用爱去回报亲人的馈赠。作为中职教材,不失是一篇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好作品。

作者史铁生在插队延安的时候,突然遭遇下肢瘫痪的厄运,那时候的他才刚刚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岁。一时间,他消沉失落,乃至万念俱灰,每天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为了排遣这从天而降的痛苦,他每天摇着轮椅到离家最近的一座荒园(地坛)去呆坐、去苦思冥想、去躲避母亲痛苦的目光。在这里他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重新获得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正确认识。1989年5月,《我与地坛》发表,立刻引起很多读者的强烈共鸣,因为在这篇文章中凝聚了作者十五年来的全部真情,彰显了作者精神境界的飞跃和升华。

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养成教育,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在挫折面前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突然双腿残疾无异于灭顶之灾。在经历了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并坚定要把自己的心变成一块沃土,可以让母亲为之自豪的沃土。在地坛这个古老的荒园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的去面对未来。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对于这弥足珍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好好把握。的确,人生中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这一切不应该成为我们对生活逃避的理由,我们应当把这些挫折看成是生活赐予我们磨炼自己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磨炼,才使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作者在地坛中还参透了生死的要义及生与死的辩证关 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读了这样通透而充满哲理的语言,任何昏昧的人,都会有醍醐灌顶、大梦初醒的感觉,谁还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琐事而急于赴死,谁还会谈死色变、惧怕死亡呢。生与死对于任何生命而言,都一样美好神圣而有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于延续,在于创造,在于升华,而不是依赖与苟且。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养成教育,培养她们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教给她们直面挫折、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会母爱的伟大

对母爱的感悟,是《我与地坛》的另一重要内容。

古往今来,人们享受母爱,感喟母爱,歌颂母爱,因为母亲的爱最纯洁,最无私,最伟大,具有超越人类社会任何情感的永恒魅力。在史铁生的笔下,地坛是安静的,也是充满生命律动的,春夏秋冬,在地坛的每一个角落,都喧嚣着生命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力量。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不仅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要义,而且开悟了作者的胸襟,使他不再为个人的痛苦与不幸纠结,并且确定了正确的人生目标;使他明白,母亲的爱与地坛一样博大而厚重,母亲的心与地坛一样缄默而深沉。更让作者痛彻心扉的是当他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母亲却永远的离他而去了,留给他的是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尽的追悔与伤痛。可以这样说,成就史铁生的,不仅是从天而降的灾难,还有慈悲的地坛和他那默默无闻、坚韧伟大的母亲。

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母亲选择了冷静与坦然,她把眼泪藏起,把痛苦冷却,默默地承受了“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苦难。面对暴怒无常和极度绝望的儿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变着法儿地让儿子快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照顾儿子,设身处地地替儿子着想。她多想用温言软语宽慰儿子,可是多少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因为她懂得,儿子需要的不是这些,她只要默默地站在儿子身边就是对儿子最大的宽慰。母爱有许多种,但最可贵的是理解。残疾后的史铁生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理解和尊重,于是,睿智的、善解人意的母亲便从不追问儿子一些“不宜问”的事,也从不阻拦儿子出去,因为她明白,必须让儿子懂得“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得有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道路。当儿子重生之后,母亲却因为承载了太多的痛苦而积郁成疾,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对于母亲的早逝,作者追悔莫及,“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每读到此处,都会使人情不自禁的眼眶湿润,为有这样的母亲,为有这样的母爱!

作者在文中通过母爱,通过在地坛这座古园中的感悟,最终走出了困境,走向了自立自强。而作者在人生逆境之中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承受苦难,但又从不丧失信心的人生经历,是教育学生自强自立的最好素材,同时有感于当今社会亲情淡漠的现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点对她们进行情感价值教育,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孝道,引导她们理解母爱的艰难、隐忍和伟大。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我与地坛母爱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我感受到了母爱
来一斤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