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

2015-06-05 04:31孙定方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基本规律本能责任心

孙定方

党中央、国务院把养成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来把握,认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当中最具体、最实际的一个抓手,避免长期以来的“假、大、空”的现状。把教育从“假、大、空”回归到一个本真的位置上,回归到人成长的基本规律上来。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课堂为平台,经过多年对养成教育的探索,把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拓展,借鉴国内一些名校理念进行了概括,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习惯决定未来”,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一位研究农业的经济学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教育状态:由于我们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土地板结了,土地本身的活力没有了,退化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教育就是要尽可能遵循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律,助其成长。

近年来,我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养成教育”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养成教育的“养”,关键在于遵循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一种教育状态。达到“不为而为,不教而教”的状态,就如养鱼先养水,养人先养心。

经过多年来对养成教育的探索,把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拓展,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习惯决定未来”。

一、“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不谋求任何私利的爱,即“真爱”。教育家孙云晓在他的一本书中非常准确地提出了什么是真爱:“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己之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不求任何回报的爱。人之所以是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因此,当你准备在孩子的心田里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作为教师,既然是培养人才,成为“器”,大器天成,器就有长、宽、高这个三维概念。“长”,就是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宽”就是能善于和别人相处合作,心理健康;“高”就是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长、宽、高已经界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爱是一种能力,做父母和老师的应该每天心中开一朵莲花,用自己的满心欢喜去映照、焕发孩子的满心欢喜。这是养成教育的第一个计划,一切为了学生。

二、“高度尊重学生”

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还有选择权,更重要的是应该高度尊重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教育有两个使命,一个是发现学生;一个是解放学生。而发现学生和解放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心理学认为,生命的基本规律一是发展具有主动性。人有很多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高级本能,比如说思想、发展、想象等等,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本能就是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性,应该高度尊重这种主动性。二是成功性。其实不断的、小的成功孕育了大的成功,不断获得小成功,不断地推进。目标不能太大,目标太大他够不着,就失去一些有效的目标。跳起来正好够得着的那些小目标,引导他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人的自我就建立起来。三是觉悟性。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人具有阶段性,不能拔苗助长。教育的最终的目标是培养能力,而所谓的能力就是人主动地利用条件,去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的核心是觉悟。只有自己悟到了才能做得到。

三、“全面培养、引导学生”

学习是一种高级本能,是人的一种本能和自我更新,它的本质是自我更新,关键在于自我。教育确确实实要全面、彻底地培养学生自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人格有两个轮子,一个是自信心,一个是责任感。自信心就是一个人不断地、反复地成功以后获得的。责任心通常是从他有自己的秘密开始。一个孩子有了秘密,保守的秘密的时候,他的责任心就开始孕育了。用什么来巩固他的责任心?就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能够让孩子自己惩罚自己,责任心就迅速建立起来了。一个人现代的人格的建构,这是基本的两个轮子。如果再能给他一个方向,这部车会健康地、自由地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在整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它的内核是自我意识的不断地完善和自我的建立。特别是从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自我概念,不断地接纳、超越、创造自己,是教育的全部过程。总而言之,我们在全面培养、引导学生的这种基本理念上,有个核心目的是,培育孩子健康的自我发挥意识,因为这贯穿了教育的全部过程,孩子都是自己长大的。

四、“习惯决定未来”

有研究表明,人70%的动作都是习惯。习惯是稳定化的、自动化的行为。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他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地计划破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磨蹭、马虎、乱花钱、不守信用等小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只有培养了好的习惯,才能把孩子从低级的行为当中解脱出来。养成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解放孩子,养成教育的最终成果当然是培养好习惯。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是一本很好教材。12个习惯分别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孝敬父母,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耐心听他人讲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微笑待人,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认真写字,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管理自己,发挥自己。

猜你喜欢
基本规律本能责任心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吉米问答秀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队列动作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