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临床观察

2015-06-06 06:37骆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柴胡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骆健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柴胡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59-02

胃十二指肠炎溃疡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通常与药物侵蚀消化道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酸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感、呕吐、恶心和溃疡处严重疼痛等等。该病目前常用临床治疗方法有保护消化道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等。上述疗法虽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无法达到根治效果。本次研究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之间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平均(54.5±6.5)岁,病程在6个月至7年之间,平均(3.4±2.3)年。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男女性别比为54∶46,平均年龄(53±6.4)岁,平均病程(3.2±1.1)年;实验组100例,男女性别比为54:46,平均年龄56.2±3.4岁,平均病程(3.4±2.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医学研究所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规定的消化性溃疡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学领域《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1],并排除胃穿孔、胃部出血以及幽门梗阻的患者[2]。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呋喃唑酮(国药准字H21023239)1片/3次/d;口服硫糖铝(国药准字Z20000125)3片/1次/d;晨起时吞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90114)1片/d。

实验组患者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为: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15g,甘草3g,大枣5枚,陈皮6g,生姜6g。随证加减:脾胃虚寒者黄芩降为6g,柴胡降为12g,加入芍药12g,茯苓12g,桂枝12g,生姜12g,黄芪20g;湿热者党参降为6g,加入谷芽6g,神曲6g,厚朴6g,茯苓6g,栀子12g,黄连12g;肝气犯胃者加入枳壳12g,香附9g,郁金9g。每天1剂,用水煎服,200ml/2次/d,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相关文献资料[3]制定。治愈:溃疡完全愈合,炎症和暖气、胀闷不舒、郁闷、胃脘隐痛、口干、心烦、吞酸、口苦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暖气、胀闷不舒、郁闷、胃脘隐痛、口干、心烦、吞酸、口苦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炎症仍然存在;有效:溃疡面未见缩小,炎症和暖气、胀闷不舒、郁闷、胃脘隐痛、口干、心烦、吞酸、口苦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临床治疗后未取得上述疗效。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对比分析[例(%)]

组别时间纳差腹胀呕吐反酸疼痛

对照组

治疗前75(75)92(92)82(82)84(84)98(98)

治疗后20(20)20(20)24(24)16(16)16(16)

实验组

治疗前76(76)93(93)75(75)86(86)98(98)

治疗后6(6)*10(10)*8(8)*10(10)*6(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10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10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10042(42)30(30)20(20)8(8)92(92)

对照组10022(22)24(24)38(38)16(16)84(84)

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生活、饮食习惯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量较多等,造成用于食物消化的消化液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了腐蚀作用,并诱发溃疡或是黏膜损伤。如果患者受到暂时性的消化液分泌抑制,则溃疡组织会逐步愈合,然而,消化道黏膜一旦再次受损,则容易诱发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并出现胃脘疼痛反复周期性发作的现象,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症状会进一步恶化为出血或是穿孔,并危及生命安全[4]。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吐酸”、“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若嗜食生冷辛辣刺激之物或是饮食不洁,则胃气阻滞,进而导致疼痛[5]。消化性溃疡属于一种慢性病,尽管中医学有“久病则虚”的说法,但是虚实夹杂证和实证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6]。有报道认为[7],情志刺激、脾胃虚弱、饮食习惯不良等均会诱发肝胃失和以及憂愁气郁,进而伤及肝脾。肝气久郁不畅,则会化火伤阴,诱发瘀血内结,缠绵难愈。由此可见,消化性溃疡临床辨证要领在于分清虚实,确定病位是在肝还是在脾。本病实证者,通常表现为身体强壮,疾病久治不愈,其临床症状以刺痛和胀痛为主,进食后加重;本病虚证者,其临床症状以隐隐作痛、怕冷、久病不愈为主,进食后症状改善[8]。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该病的组方配伍中,君药为柴胡,入肝胆经,具有升肝胆之阳气,疏散少阳之邪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柴胡能够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达到拟胆碱样效果,抑制胆碱酯酶分泌,解热镇痛[9]。生姜能助柴胡解郁,疏通气机;半夏降逆止呕;黄芩清除患者体内郁热,达到经腑同治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黄芩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与白三烯相互结合,能夠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10]。上述多味药物为辛散之性,有助于加快患者胃粘膜愈合的速度。甘草调和诸药,大枣调和脾胃,党参补益脾胃,上述三味药物可起到驱邪而不伤正的作用,避免少阳之邪传变至太阴,从而保护胃粘膜细胞[11]。另一方面,甘草还能缓解胃部平滑肌的痉挛状态,大枣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陈皮能促进消化、健脾祛湿。各味药物联合使用能够降低胃酸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而缓解胃粘膜刺激症状[12]。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适当加减配伍,更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定学,赵萍霞.小柴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J].中国中医药,2014,12(6):126-127.

[2]孙迎春.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107-109.

[3]颜满意,杨坤.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4):48-50.

[4]严少勤.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74-76.

[5]高丽波.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瘀血阻络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47-48.

[6]赵智宏,马兴婷,段红霞.54例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78-2080.

[7]杨秀兰,蒋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9):13-14.

[8]张海红.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4):53-55.

[9]唐凤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3,6(11):203-204.

[10]吴华杰.康复新联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20-21.

[11]毛春梅.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3-55.

[12]杨粉婵,李建文.泮托拉唑三联短期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7):955-956.

(收稿日期:2015.02.13)

猜你喜欢
小柴胡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