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争改变命运的一代

2015-06-08 05:09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5年6期
关键词:伊拉克伊斯兰暴力

董海燕

伊拉克战争过去十年之后的2013年,瑞典人卡尔·马格努斯·赫尔格伦家的某次晚餐上,他11岁的大儿子莱奥和10岁的小儿子弗兰克提出想买一款新出的射击类电子游戏。这让曾做过中东地区自由职业记者的赫尔格伦十分忧心,他想,也许孩子们并不清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于是,他和两个儿子约定,如果他们到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地区走走看看,与当地人聊聊天,回家后就能购买任意一款心仪的游戏。

两个孩子同意了。

他们从耶路撒冷开始,住进一户以色列人家中。随后通过以军检查站,走进耶城郊外的舒阿法特难民营,在那里,赫尔哥伦带孩子们参观了难民营内的一家诊所。莱奥和弗兰克看到,有三个被橡皮子弹击中脊柱的男孩坐在轮椅上,他们今生站起来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用说像莱奥他们一样在草坪上踢足球。在叙利亚戈兰高地的一片雷区,小哥俩与当地人聊天,听他们讲述因战争不得不与家人分别的故事。在发生过多起恐怖袭击的巴格达卡拉达区,不足十岁的伊拉克男孩穆罕默德和小伙伴们扮成军警和武装分子进行厮杀。他们有模有样地握着手中的枪,“我们每天都像这样玩,我们喜欢这个游戏”。

返回瑞典之后,两个孩子打消了买那款射击游戏的念头,他们开始关心起中东地区的战况及那些与他们同龄的战乱国家儿童的遭遇。作为中东这个火药桶中心的伊拉克无可避免地进入到每一双关注他们的人的眼中,从美国制裁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如今的“伊斯兰国”之乱,最无辜的是在战乱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暴力一代”,他们失去童年,无力把握未来。

“战争游戏”

2007年,11岁的伊拉克女孩桑迪梳着男孩儿一样的短发,穿着T恤和长裤,握着一把仿真玩具来复枪,和邻居小孩厮混在一起玩儿“打仗”的游戏。

他的父亲易卜拉欣说,桑迪对于芭比娃娃、毛绒玩具这类女孩子通常喜欢的玩具向来不屑一顾。一提起抢的话题,桑迪就会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手中玩具枪的各项“性能”。更令人担心的是,她的玩具枪居然可以射出直径6毫米的橡皮子弹,其威力足以射瞎人的眼睛。

“这里所有的孩子都有玩具枪,他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警察打恐怖分子,或者是军队对阵‘基地组织。”令易卜拉欣颇感无奈的是,“孩子们从小就看着周围的大人们带着枪来回走动,现在这种状况又怎么能怪他们呢?”

伊拉克战争在这一年进行到第五个年头,有分析人士称,孩子们热衷于玩“打仗游戏”,折射出的其实是遍布整个伊拉克武装冲突的残酷现实。

在巴格达街头的小商铺中,售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枪,价格从4美元到32美元不等。据一位小店的店主介绍,玩具枪是他店里卖得最好的商品,每天都能卖出10支到12支。尽管玩具枪为他的小店带来不错的收益,但这位店主也不禁为这一现象担忧,“如果孩子们都这样爱玩枪,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好斗”。

这也为一些父母和教育家敲响了警钟,伊拉克政府曾一度准备限制对玩具枪的销售。该年年初,伊拉克商业部长苏丹尼曾打算对那些过于真实的玩具枪颁布禁售令,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孩子们都以能“玩枪”而自豪,但他们却都懂得,只要看到美国兵,就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塑料玩具枪拿出来炫耀。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伊拉克小男孩就是因为他手里的玩具枪被误认为是真的武器,被一个美军士兵开枪打死的。“在美国兵面前玩枪,会没命的!”大人们总是这样说。

伊拉克孩子们这种对持有武器者既羡慕又害怕的心态,无疑是这场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所造成的,而这种隐性的战争伤害可能会持续很久。

在巴格达,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拿着各式仿真武器进行搏杀的场景。这些儿童自记事起就不断看到各种暴力景象,几乎从未有过正常的生活体验。孩子们理所当然地把枪械、爆炸和袭击当成生活中的常态来接受和理解。

在不少城镇,安全状况远远没有达到能够令家长们放心让孩子上街随意玩耍的程度,很多孩子只能闷在屋里玩一些室内游戏。战争类电子游戏最受欢迎,每天总有很多孩子沉浸其中且乐此不疲。当开枪击毙游戏中的虚拟敌人时,很多孩子哈哈大笑。

此前的一年,伊拉克心理学协会曾对伊国内的儿童进行了一次社会心理调查。调查发现,持续数年的国内动荡局势和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已经给孩子们的心灵造成了极深的伤害。该协会在随后公布的部分调查报告中写道:“暴力冲突给孩子们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枪弹、死亡和对美军占领家园的恐惧。”

“参战复仇”

2006年的秋季,16岁的伊拉克男孩阿玛在当地的清真寺葬礼帮忙。在那里,他目睹了许多非正常死亡者的尸体——有的人生前遭酷刑,有的人死后被焚烧,有的人尸体被肢解……

直到有一天,阿玛看到了一具无头男尸,从尸体身上的衣服来看,他就是阿玛失踪多时的好友。

“我跑出去,哭了。”阿玛说,就是这件事让他决心复仇。

随后,他加入了反击什叶派武装入侵社区的保卫队伍。当年10月,他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仗,他说,他的冲锋枪充分发挥了作用,“我至少打伤了两名‘入侵者。那一晚,起码有6名什叶派武装人员死在我们枪下。”

第二年,他开始蓄胡须,他说自己拿着枪的时候很自豪。他的父亲是萨达姆统治时期的一名旅长,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过射击,实际上,“从那时起我就已经习惯了枪声”。

在伊拉克,近半数的人口在18岁以下,据当年的数据估计,至少100万名伊拉克青少年的生活被战争摧毁。“这些孩子们会转而相信暴力和武力。”伊拉克劳动与社会事务部的社会学家哈桑·阿里说,“毫无疑问,这个社会会在不久的将来感受到这一影响。”

就在阿玛决心为好友复仇的同一个时间段,6岁的哈利勒躲在自家院子的鸡窝里,目睹了当警察的父亲被一伙闯入家中的武装分子残忍杀害。凶手离开后,哈利勒爬出鸡窝,站在血泊中看着被砍头首的父亲发呆。自那以后,他拿着一把玩具枪,不断地说着同一句话:“我要把他们全部杀死。我要把他们全部砍头。”这让哈利勒的叔叔拉赫曼异常痛心,看着嘴里不停嘟嘟囔囔的侄子,他曾多次抑制不住流下眼泪,人生下半场,陷入一场没有终点的彷徨。

伊拉克儿童心理学专家海勒栋·加西姆说:“战乱给伊拉克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那些血腥杀戮的场景,尤其是父亲或者其他亲人遇害的镜头,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对他们的成长有极其负面的影响。这些孩子会把暴力和仇恨带入成年期,一些人的行为会变得怪异和残忍。”

12岁那年,哈姆博托的母亲和哥哥被政府军士兵杀害,为了报仇,他自愿加入了一支武装队伍,“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一心只想报仇”。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名娃娃兵在短短数年中,奉命参与了多项死亡行动,甚至还绑架谋杀了13名政客。

一位伊拉克政府发言人曾就战争中伊拉克儿童心理创伤问题对媒体表示,伊拉克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只有在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得到完全巩固后,政府才有能力给予儿童更多帮助。

法国学者吉尔斯·科佩尔则从另一个角度指出,这些充满仇恨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仇恨的真正原因。而金钱也会成为诱惑孩子们加入武装组织的原因之一。在巴格达,孩子们会为武装分子传信、放哨来获取金钱。在伊拉克,雇佣一个孩子安装路边炸弹的价格是1000美元,炸弹每炸死一个美国人,安装者还能多得1000美元的“奖励”。而如今,只要20美元就能找到一个孩子帮你装炸弹。

“他们是下一代”

“妈妈!妈妈!”凄厉而稚弱的惨叫声,像一道利剑穿透位于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荒郊的一栋阴森恐怖的建筑物,一群伊拉克军官和士兵正在审问一名12岁的伊拉克男孩,他是“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派来的一名自杀式袭击者,也就是俗称的“人体炸弹”。

这是2015年年初某媒体的一则报道。

这并不是如今的伊拉克十分罕见的一幕,不少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15岁以下伊拉克儿童被“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收留,他们被迫或被诱导成为了武装人员,加入到该组织与伊拉克政府军在全国各地的战斗中去,他们有的被分配到武装分子的检查站,有的被发往前线作战,有的则成为了“人体炸弹”。

2015年,伊拉克战争过去了12年,而伊拉克却并未因此脱离混乱。35岁的海德尔出生在两伊战争前夕,他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告诉记者,两伊战争结束后短暂的和平年代是他生命中唯一享受到和平的几年时光,“那时的伊拉克人努力工作、学习和生活。海湾战争后我们的美好生活就结束了,美国的制裁让我们没有吃的,没有用的,什么都没了。”他阴沉着脸,像拍灰一样猛拍自己的双手,重复道:“什么都没了。”

“当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说过,平息混乱的方法,就是破坏一切再重新建设。”海德尔愤怒地挥舞着双手,指着四周的破败楼群,“你看看现在的景象,都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一切都被破坏了,但重建却迟迟不能开展。”

海德尔说:“从美国制裁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如今的‘伊斯兰国之乱,我们的生活再也没有好起来过。我担心孩子们的未来。”

海德尔的担心并非多余。不久前,“伊斯兰国”发布了一段视频,一名男孩手持手枪,瞄准两名跪着的男子并开枪。从视频上看,这名男孩的年龄最多11岁或12岁。“伊斯兰国”方面称,被处决的两名男子承认自己是“间谍”。在另一段视频中,这名男孩称,自己将成为“圣战者”。

布鲁金斯学会多哈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查尔斯·利斯特说,在此之前的6个月,“伊斯兰国”的宣传材料“逐渐增加了儿童参与和实施暴力活动的程度”。

利斯特认为,通过展示儿童参与暴力,“伊斯兰国”试图表明,所有处于所谓“战斗年龄”的男性都可以参加这一极端组织的暴力活动,试图确保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能够持续招募武装人员。

在“伊斯兰国”发布的一张照片中,一群儿童头戴滑雪面罩、身着迷彩服、手持自动步枪,站在“伊斯兰国”的标志前;在另一张照片里,一名年幼的儿童拿着两把自动步枪,穿着一双明显太大的战斗靴。

“伊斯兰国”毫不掩饰其宣传目标。在一段介绍处决“间谍”男孩的视频中,旁白说道:“他们是下一代。”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伊拉克发言人杰弗里·贝茨说,向儿童灌输极端主义思想或让他们参与暴力活动,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对伊拉克来说将是一个大问题。

“几十年来,我们在全世界有许多例子表明这对儿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毁灭性的,”贝茨说,“他们(‘伊斯兰国)不但把这作为招募的工具,还试图创造一个未来。在这个未来里,这些长大后的儿童推动着他们的(极端)世界观。”

智库机构“中东论坛”学者艾曼·塔米米说,“伊斯兰国”并不是第一个把儿童作为宣传手段的极端组织,“但对于‘伊斯兰国而言,这是一条更明确的信息,因为‘伊斯兰国把自己描绘为一个事实上的国家。”“这一极端组织把儿童用作宣传,原因是它把儿童视为向下一代灌输‘伊斯兰国存在的必要途径。”塔米米说。

20岁的马赞·塔希尔说,在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前,他还拥有自己的生活。那时,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梦想。而如今,他和其他许多在美军占领期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样,一心只想离开伊拉克。

在《改变世界的100场战争与冲突》一书中,伊拉克战争被列为极具标志意义的第100场。进入21世纪以来的15年间,没有比伊拉克战争留给人们更痛彻心扉的印象了。这场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种种因素的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及人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在战乱中度过童年的孩子,与暴力游戏和复仇故事相伴相随,在接连十几年的社会秩序紊乱中,青春向他们走来。这是战争造就的伊拉克年轻一代,基于这样的建设者,伊拉克重建的希望愈加渺茫。一些年轻人成为极端分子猎取的目标,被灌输错误的“理想”后开始实施暴力袭击,从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转变成为施暴者。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伊拉克发动自杀袭击的,大多是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

年轻一代的绝望,加剧了伊拉克的战乱和贫困。

猜你喜欢
伊拉克伊斯兰暴力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反性别暴力
激战正酣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萨科齐突访伊拉克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