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记之深海探秘

2015-06-08 21:26
小学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塔利硬壳合力

巨型鱼之国

随着时间的脚步渐渐加快,地球的形态也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时代。海西运动令许多地方的土地拔出海底,划出属于自己的领地。于是,也就有更多的动植物走上陆地。虽然如此,但是海底的生物也不甘示弱,越来越多的鱼形动物在海中演化出现,而隶属现代的鱼类——硬骨鱼也开始壮大自己的家族了,因而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但是这个“鱼”可与我们现在的“鱼”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不同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带领各位参观水下的“巨型鱼之国”吧!

提塔利克鱼

提塔利克鱼是在加拿大北部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的,化石保存情况良好。提塔利克鱼的名字源于因纽特语(生活在北极附近因纽特人所使用的语言),翻译过来是“江鳕”,与鳕鱼有亲缘关系。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提塔利克鱼同时拥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特征,被认为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物种。它的“鳍”可能无法用来行走,也许能够用来支撑身躯,请在脑中试想一下人类“伏地挺身”的模样儿。提塔利克鱼的前鳍肌肉发达,并且可以像人类的手腕一样自由弯曲,因而当它想要急速移动时,无须担心身体底部的稳定性。

当然,伟大的科学家们也细心地注意到了提塔利克鱼头顶上的气孔,这表明它拥有功能和腮一样的肺脏。当它在温度较高、含氧量较少的浅海地区活动时,这个器管就会促进其肋骨向更强壮的方向进化,让它能够在任何时间内离开水域,是向陆生动物进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构造。

对于提塔利克鱼生活的环境,相关研究人员假设,它应该生活在浅海地区,或沼泽,或池塘。也许还会利用它们特化的鳍来岸上走一遭呢!

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提塔利克鱼,就去看看电视纪录片《动物世界末日》吧,它可是第二集的主角之一呢!

菊花变成石头了?

乍听菊石的名字,你可能觉得非常困惑,以为它是一种石头。其实不然,菊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生物的总称,大约在晚志留纪至早泥盆纪首次出现在地球上,起源于鹦鹉螺。它的身体是盘状壳,卷曲且两面对称。表面光滑,有光泽,可以看到细细的生长线纹。有的还长着非常有特色的花纹,比如纵棱、横肋和刺等。

平常菊石都懒懒地漂在海上,幸福地晒着太阳,大家也都能看见它们身上发出的耀眼光芒。但是一旦死了,菊石就会沉到海底,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掩埋,从此海面上也就少了一道明媚的风景。但是,你千万不要可惜,因为虽然它们失去了生命,但是同样会留下自己的价值。那么到底是什么价值呢?当海底的细菌分解自身遗体时,会改变水的性质,矿物质的溶解度也就降低,然后一圈一圈地“趴在”菊石的尸体上,也就高度保留了菊石的尸体,为科学家提供许多远古的研究材料。

快快远离海洋霸主

邓氏鱼活跃于泥盆纪,被称做该时代最大的“海洋掠食者”,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脊椎动物之一。恐龙很老了吧,但邓氏鱼家族可比在陆地上出现的第一只恐龙还要老1.75亿年。这个种族的身长从8米至10米不等,体重可以达到4吨,主要就吃身上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从外形上看,邓氏鱼的脑袋上有甲状的包裹物。它的咬合力惊人,最高可达5吨,可以轻而易举地一口咬穿由硬壳保护的鱼类或无脊椎动物,因此有学者认为咬合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强大的。但是,它无法消化掉食物的硬壳,因而会吐出它们。在当今社会里你一定认为鲨鱼凶猛无敌,致人非命吧,但在邓氏鱼面前,这种肆无忌惮、称霸海洋的鱼类可就什么也不是了。如果被邓氏鱼捕捉到,鲨鱼可要小心不被咬成两截了!也许你要问,既然邓氏鱼这么厉害,为什么没能存活至今呢?有科学家认为,由于体形巨大,邓氏鱼就无法拥有可观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随着岁月的变迁,在其进化中就输给了比它小的鲨鱼,永远地消失在地球上了。

这位海洋之霸除了拥有惊人的咬合力外,吸力也十分强悍。它居然能在0.02秒内,利用强大的水压把猎物吸进大嘴中。最终,因为同时拥有无比厉害的吸力和咬合力双重技能的邓氏鱼,也就成为泥盆纪时期的海洋霸主,令人闻“鱼”丧胆。

猜你喜欢
塔利硬壳合力
“芪”心合力
合力
硬壳层软基特性综述
乌龟
上覆硬壳层的淤泥堆场极限承载力计算
离结束贫穷还有一半的路程
还有一半的路程
塔利去旅行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