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培养从行为上突破

2015-06-08 17:05姚楠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砖窑砖厂质朴

姚楠

提到《平凡的世界》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安,人们无不被他朴实善良、坚毅果敢的特质深深打动。孙少安自幼承担起养家的重担,深知贫苦生活的艰辛,如何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烂包”光景、过上好日子成为他执着的追求。从这个普通的农村青年身上,我们能够收获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鼓舞,更被他身上的质朴、可贵的诚信品质所打动。

少安克服资金不足和家人反对的压力,执意要开砖窑。为了让村里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少安可谓来者不拒,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去他的砖窑帮工获得相应的报酬。万众期盼之下,少安的砖窑点火烧砖了,但事与愿违,砖窑烧制出的第一批砖宣告失败。在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前,少安失望、懊悔,但并未失去冷静。首先,他想到已与客户签订合同,得按时交砖,即便客户提出可以暂缓交砖,少安还是不惜出高价从其他砖厂买砖按时交货。其次,在妻子秀莲的帮助下,少安筹到了一千元钱。他没有选择恢复砖厂的运转,而是将工钱发给村民,并说:“我办这个砖厂,是为了信义”。

对于孙少安来说,诚信待人,不是谁逼他这么做的,这是他为人处事的选择,即使迫于生活的重压,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仍坚守心中的诚信法则。这种诚信一方面可以让他摸着良心做事并感到心安;另一方面能让广大村民对他产生信任,获得稳定的群众基础,更能让他日后的生意越做越好。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交友处事之本,“内诚于己,外信于人”,诚是人内心的道德品质,信则是诚的外化表现。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本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如何做人。诚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学生梦开始的地方,本应与所有美好的事物相联系,但近年来诚信缺失的问题在校园当中的出现,给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不利影响,让人们意识到诚信教育的不足。事实上,诚信本不应该刻意通过教育来传播,诚信应该是内化于心中的质朴的道德品质,是人自我选择的处事原则。诚实守信,才能收获自信以及他人的尊重。但当学生面临诚信道德危机时,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及时补偏救弊,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们应该明白,诚信不应该是生硬加在校园当中的刻板道理,要让广大师生从内心道德层面对诚信产生认同,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德行培养、性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在学校这片净土之上,倡导孙少安这种忠于自我、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倡导广大师生视诚信做人为自己自觉选择的一种做人法则、处事原则,让这种品质显现出孙少安式的质朴和纯粹。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砖窑砖厂质朴
重拾质朴
山有桂子
上期回顾
质朴
免费为止
越多越便宜
对“被卖黑砖窑”流浪男不能送回家了事
追寻最质朴的美
砖坯
砖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