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简析及2015年备考建议

2015-06-08 13:52刘旭马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弹簧试题考查

刘旭 马军

纵观2014年辽宁高考理综物理试卷,最鲜明的特点是:追根溯源,回归本质!物理学科根于生活,源于实践。2014年辽宁高考理综物理试卷正是通过“立足学科基础、突出学科思想、考查思维能力”三大主旋律将物理学科的原汁原味一一呈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4辽宁高考理综物理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试题结构及考查内容

由此可见,2014年辽宁高考物理试卷结构与往年相同,全卷试题数为12道必考题及1道选考题,阅读量、思维量、书写量均与去年相当。虽然试卷在计算难度方面略有降低,但在难易程度上有较好的梯度分布,各题型的测试功能全面,区分度合理,保证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一)题型结构稳定

对比三年来我省的物理高考试题,今年的物理试题在容量、题型结构与分值设置方面均没有变化,但在试题的背景材料选择、物理情境设置、科学模型构建及题目设问的科学性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推敲和设计,既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同时又做到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二)突出基础,强调主干

2014年的物理试题关注对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并充分利用高考试卷的导向性重点强调并突出了教材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

第14题是运动图像问题,利用图象交代一个物理情景、一个物理过程并根据图像求位移、平均速度、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此题属于运动学部分的常规问题,考查学生利用图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从而解决物理问题这一重要科学思想方法。

第15题是曲线运动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动能、重力势能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试卷的前两题依然是送分题,从16题开始试题逐步加深难度,考查的知识点也由单一向综合过渡。

第16题考查了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三大主干知识,该题需要学生清晰分析运动过程,熟练切换力和运动关系、功和能关系,才能正确作答,此题知识点覆盖全面,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17题是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问题,此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母题,是万题之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模型之一。

第18题虽然考查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但试题独辟蹊径,没有选择像往年高考题频繁考查的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而是考查了基本原理,即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三者的关系,如果考生能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此题便迎刃而解,原理和概念的重要性再度凸显。

第19题属于电场的基本概念题,重点梳理了电场的力性质和能的性质间的关联。

(三)情景新颖,紧跟科技发展

第20题以磁谱仪部分构件巧妙地结合宇宙射线为背景,创设了新情境用以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此题未考有界磁场问题也未涉及电磁复合场,而是落脚到运动半径和运动周期这两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基础知识上。对于B选项,因为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大小未知,电子和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并不严谨,是强干扰项。此题的每一个选项都需要学生列式进行计算,或根据左手定则进行判断,正确选项较为隐蔽,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的深度与思维的缜密度,是继19题简单的基本概念题后精心设计的高门槛,试题的区分度便应运而生。

第21题是交变电流、变压器问题,虽然是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考查,但二极管的出现让此题更多了一丝灵动的气息,此题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每年考试说明的细微调整和变化。

(四)实验有新意,常规实验不“常规”

2014年的实验试题通过逐层设问,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如:猜想与假设、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分析实验结果、修正及推广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证科学的特点。

第22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只要学生认真操作过该实验,并理解电阻测量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就可以轻松得分。此题属于简单题,刻意降低了电学实验的试题难度,模型化程度很高。

第23题貌似常见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却是一道能让人反复回味的好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实例,让学生重温科学探究历程。首先,它是在教材研究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构建物理模型上做了较大改变,由一个弹簧上升为将一个弹簧分割成多个弹簧,由常见的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上升为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长度的关系,由常规给图像求斜率进而求出劲度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转化为给数据让学生自己画图根据图像得出函数关系式进行数据处理,体现了命题者对实验压轴题、旧题翻新设计的独到之处。其次,在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的关系的表达式时,题设条件的隐蔽性很强,考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似乎缺少条件,如果不大胆地猜想、假设、分析、判断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只能望“题”兴叹。该题无论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上,还是在对新情景下的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逻辑推断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上,还是在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考查上,都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之作。

(五)加大能力考查,甄别学生综合素养

计算题是将考生拉开区分度的关键点,所以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则更为全面和准确。2014年的物理试题两道计算题依然是一力一电磁,特别强调了对于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的考查。

第24题以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跳伞运动为背景,需要学生从题目所设情景中获取有效信息构建合理的物理模型,考查的是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相结合的力学部分问题。第二问中,有些考生会将下落至1500米,看成下落了1500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进行甄别,考查了学生建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估算能力等。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便于分析、讨论和计算,经常需要根据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估算,从而对实际问题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解答。多年来高考试题中常有估算类问题的出现,而学生的解答情况却强差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过于注重结果而缺乏对问题从宏观角度进行审视的大局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仅习惯于严密的推导和准确的计算,却缺少估算这方面的题型训练和解答方法的指导,此题恰好击中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软肋,也恰恰通过物理问题让学生对哲学中的系统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知,实现了文理的跨学科整合。

第25题是电磁感应导体棒切割问题,因为这类问题除涉及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电磁感应核心内容外,还能与电路、动力学、能量等知识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两道计算题很好地实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物理模型的创建能力、物理思想的驾驭本领,分析综合能力的水准高下。

(六)旧为今用,翻新教材素材

以试题中选修部分3-4的内容为例:第34题(2)问是一道几何光学试题。本题中的几何光学元件是最基本的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并以教材中在水面下放置光源由于全反射而形成圆形发光面的内容为蓝本改编而成。本题通过对教材中素材的再开发再利用,回归教材,旧为今用,努力实现“源于教材,理在课本;境在书中,题在书外”的高考考查理念。

三、复习备考建议

(一)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

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能够使我们明确高考对高中物理的考查内容,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确保教与学方向的正确性。表面上看,高考对中学物理的考查内容很多,但总结一下无外乎落实在三个层面上:初级层面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次级层面考查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高层面考查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只要我们能从这三层面出发去分析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我们就能够很容易领会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的基本思路,有利于复习备考。

(二)狠抓双基,注重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虽是“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其落脚点还是在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尽管考题看似千变万化,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永远不变,此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双基”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加强实验复习

高考物理实验题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多方面的,既考查基本实验能力,又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对实验创新能力给予较多的关注。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注重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常用实验方法的操作训练,突出实验的程序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而且要突出实验思想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的总结归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提高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针对性训练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强化审题能力训练、将题述情境转化为物理概念规律基本模型的能力,强化答题规范,有针对性地加强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专项训练,重视学科方法的总结,重视提升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错题的收集与反思。

(五)慎重选择“选考内容”

从三个选考模块考纲中考点分布情况来看最简单的应是选修3-3,考查要求均为一级,因此题目难度不会太大。但由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知识已经删去许久,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该部分教材不熟,难度把握不好,因此大多数学校不愿选考该模块。权衡选修3-4和3-5,本人更倾向选择3-5,原因如下:

(1)从下表可看出,选修3-4比选修3-5多考查了8个知识点和2个实验,学生备考选修3-4难度陡增。

(2)对于光的折射问题,涉及较多几何方面的知识,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仍有一定的欠缺和差距。

(3)选修3-5中二级要求的考点只涉及一个,即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计算题一定也是关于动量守恒和能量方面的综合题。在前些年的高考试题中这部分内容的分值约为20分,难度较大。而今该部分内容的分值基本减半,变成了10分左右,所以出现与电磁学相联系的跨模块的综合题的可能性很小,难度自然会随之降低不少。

(4)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功是力对空间的累积,因而学生对选修3-5的学习也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使学生对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有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使其力学知识体系更加丰满。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弹簧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弹簧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