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015-06-09 03:00林玫
科教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队伍建设

林玫

摘 要 结合民办本科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套完整的班级学生干部管理结构体系支撑班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从分析学生特点、学生干部建设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班级学生干部的组织框架、职务分析以及班级学生干部的考核方式,分析与阐述了民办本科院校班级干部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民办本科院校 班级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85

On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Student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Take Sany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N Mei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the need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set of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tudent leaders support the work of the clas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re are student leaders building, then proposed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class student leaders, job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lass student leaders,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the class cadre manage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Key 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student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学生干部是党团组织和班级工作的重要力量,更是学生有效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保证。而班级学生干部建设直接关系着每个同学的成长与发展,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这给班级管理和学生干部建设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1 民办本科院校的主要特点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民办本科院校也就是俗称的三本,学生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入学成绩稍差,而学费普遍较高,一般都在一万元人民币以上。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较鲜明的个性。

(1)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的特殊性,行政班级规模较为庞大。尤其是管理类、财经类、文史类、社科类等人文类专业。

(2)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家庭条件好,干部子女、企业经营管理者子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户子女占较大的比例,城镇生源及独生子女比例较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自私心理。

(3)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学生个性突出,自制力相对较差,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学生在艰苦朴素、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4)学生文化基础总体偏差,个体差异较大,但也不乏基础好、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生活设施和各项服务的要求和期望较高。

(5)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他们参与意识强烈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学生干部竞选报名异常活跃,但往往只满足于个性发展的需要,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①

(6)三亚学院2005年建校,自2012年已跻身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排行榜之列,连续三年排名逐年上升。在《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三亚学院被评为五星级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在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作为琼南地区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出西藏和台湾外32个省、市、自治区,学生个性突出,明显带有各地方的特点。学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面临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任。

基于以上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特点,要达到学校和辅导老师的良好愿望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一致,必须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够坚决贯彻学校和辅导员的管理理念,认真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民办院校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2 民办本科院校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入大学后,班委会对上直接接受辅导员的领导,对下管理着班内的绝大部分事务,成为事实上的管理者。三亚学院本着“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育人理念,积极倡导“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培养模式。随着学生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成熟,班级自治已有可能,为校园文化和民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班委会在引领班级学生自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班委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属性特点,即管理性、服务性和自治性等。但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特殊性的特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班级学生干部的“错位”和“缺位”。一个班级不管有多少人,班团干部岗位一般不会有太多变化,通常都设有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但在实际管理中经常会看到“错位”、“缺位”等现象存在,班上事务大多都是由个别班委完成,形成“一肩独扛”,其他岗位的成员虽占其位却不履其责,造成“隐型缺位”。另外就是多头管理,职权交错,不该管的事情却总要横插一手,出现问题时却又无人负责,权责混乱。

(2)班级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经常发现有的班干部在担任了一年之后积极性就降低了。笔者从与班干部谈心中了解到,班干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会得罪同学;另外除了一些同学担任班干部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外, 其他班干部可能目的在于奖学金加分、入党等,所以一旦“好处”到手之后就会松懈缺乏积极性,特别到了大三大四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3)班级学生干部工作的执行力。对学生干部执行力的理解,是在规定时间内以最高标准达到最优效果。譬如发布一则活动通知,不是简单宣读活动流程,而是需要事先认真学习通知内容,自己消化理解后再动员一批适合的同学参加。三亚学院积极努力构建阳光文化,倡导并培育大学生执行能力。但在实际管理中发现,很多信息传达不到位,造成同学和辅导员、学校之间的沟通不顺畅。

3 民办本科院校班级学生干部建设

(1)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组织框架。一个组织所需的强大的执行力,需要完善的组织框架作为铺垫。组织结构界定了对工作任务进行正式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方式。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需要协调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和规划化六大特点。②笔者设计的大学班级组织框架示意图以班长、团支书以及两位副班长为核心,核心人物负责相关的具体工作,并凝聚相关班委。同时,为进一步发挥所有班委在班级事务中的作用,实行小组化管理。

图1 班级学生干部组织框架示意图及工作内容分析

小组化管理即班委以性别、学习能力、纪律性、人际关系等为条件,将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由班委担任组长并选择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副组长,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配合协调班委工作。结合三亚学院“五种素养”的人才定位,在小组运行过程中积极将学生培养成有工具、有专业、有人文、有人格、有行动力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其核心内容就是根据群体差异的方式将班级细分,并以这种细分为基础形成不同的管理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各个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志趣与爱好,从而有利于彼此共同发展、进步。

笔者在所带5个班里选择其中一个班中率先试行小组化管理模式。两年内这个试点班级在每年各种评优中荣获“优秀团支部”、“明星班级”、“英语之星集体奖”等荣誉,计算机、四级过级率在全校班级均名列前茅,班级团结融洽,学习氛围浓厚,有凝聚力,有上进心。而后将其余所带班级实行了小组化管理后,整体风貌较之前有很大改善,学生积极上进,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较为增强。

(2)班级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职位分析。笔者借鉴组织管理理论从协调统筹工作、常规工作、活动策划、思想及学风引导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大学班级事务。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协调统筹工作由班长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将从辅导员、团委学生会等通知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所有同学;能够了解并把握同学的思想动态,引导好同学过好大学生活;根据工作轮流的原则,安排分配班委履行具体事务。

其次,常规工作由常规副班长领导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心理委员、生劳委员进行操作。主要工作内容有:负责班级考勤、学习、财务、卫生、成长记录等各项常规工作。纪律委员在考勤方面配合好辅导员、学院学生会做好考勤工作,并做好记录为评奖评优提供依据;学习委员配合好任课教师的工作,同时领导好各学习小组长;生劳委员负责班费各项开支记录以及活动后勤服务工作;心理委员通过与同学经常沟通,做好各类考证考级、处分、家庭情况、任职情况等记录工作,为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再者,活动策划组工作由副班长、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有:每个月进行团日活动,并配合好团委学生会做好关于文体和宣传方面工作;同时,活动策划小组要针对每个活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最后,思想及学风引导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了解和掌握同学思想最新的动态,并根据相应的情况组织相应的团日活动。组织委员整理和完善班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团员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宣传委员配合活动策划组整理和完善班级活动的各项资料以及各项各级活动参赛人员以及个人、集体荣誉的记录工作。

结合纪律委员的考勤结果、学习委员的作业上交情况、副班长的活动参与情况、以及生劳委员的劳动参与情况,班级形成了以考勤考核、作业上交考核、活动参与度考核、生劳考核四位一体的量化考核方式,从而促进了班级学生干部管理的制度化、具体化,提高班级学生干部主动参与管理班级、参与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也为评奖评优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注释

① 周育山.独立学院班级和谐管理模式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

② StephenP Robbins著.组织行为学(第10版).孙健敏,李源,译.2006.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队伍建设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