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非虚构

2015-06-10 14:38刘晓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美英现实主义

刘晓娟

摘要:非虚构文学一改过去传统文学关于理想、幻想和飘渺不真实东西等脱离实际的创作理念,可见它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创作理念的差异。非虚构文学从人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作者的切身经历出发,以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处境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对非虚构文学的分析,表明了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创作风格,尽管这类作品是对现实的重组,但是其社会意义还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进而对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发展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 创作风格 美英 现实主义

一、“非虚构”文学概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学家卡波特提到“非虚构小说”这个概念。这类用小说模式、媒体传播角度,来映射当前发生于真实世界各种信息的文学体裁快速成长起来,还涌现出很多这种类型且价值颇高的小说作品,透过运用淳朴简单的描述,为阅读者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写作模式与话语角度。[1]针对非虚构文学的界定是指运用真实事件作为文学创作背景,且秉持诚实诚恳的信条作为根基的创作方式(这其中包含有观察类新闻、解读报道、专稿之类),都可当作非虚构文学类别。[2]这类作品将真实情况予以“重构”为文学内容,并在情节上着力于表现真实生活的狀态,着重于描述当中展现的故事性、主题的新奇性、文章内容的解密性、作者的亲身经历性。自司各特、菲尔丁至理查逊等作家伊始,美英作家长期均遵照将真实重新展现出来这一原则,几乎所有历史阶段当中产生的重要情况、涌现的潮流代表,均能够自作家们的著作当中找到相关表述。即使发展到巴尔扎克时期的文学,例如美国黑色幽默、美英现代派文学等,均展现他们透过个体感知、体会、觉悟来创建实际环境现实性的意图。

非虚构文学的特征大致展现在下列两点上:首先,“非虚构”乃文学理念演变过程中的一次改变,其出现定位了文学演变新路径。这类文学改变了以前虚拟构建幻想的特征,自真实生活与情境中出发,真实再现现实环境里面发生的情况。其次,“非虚构”是对欧美社会在其转型历程中百姓生活困苦情况与心理焦虑反射出的状态的深入解析。就像《非虚构小说的写作》这部作品中提到的那样:“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创作方式已经很难再表现当前纷繁复杂的生活与节奏过快的环境了。现实生活的灵活变动、不可琢磨经常会超越虚拟构建的小说的魅力。”

二、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特色

(一)写作内容慢慢展现出大众化特点

纵览美英非虚构文学小说家的作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写作理念再也不是努力追寻深远高大的志愿,也不再是重塑人类的内在精神,而是突破了几十年来文艺作品里面牢不可破的精神追求,对于旧有观念或是深度形式予以摒弃,把以往追寻的观念、内在的精神全部如弃敝屣。美英非虚构文学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顾追寻以往旧有文艺作品里面膜拜英雄人物与宏大主旨的方式,也不会夸大环境采取形而上的思索,更不会沉溺在假想国的梦境里面。这类文学根植于实际的世界,趋向平民化,注重现实,展现真实存在,着重于主题新奇性、文章内容解密性、亲身经历性,对大众真实生活情况给予文学性质的表现,对大众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存抗争给予最真实的展现。透过描述故事、传记、新闻播报之类的方式把这些普通的、源自真实环境的、大家真正关心的相关事件给予扩大、表现,使得这些事件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思考。

透过通俗化的故事描述,这类文学与大众平时生活之间的隔膜逐渐变得不再清晰分明,以往那类高端雅致的文化与下里巴人清楚的差别也逐渐不那么明晰了。

(二)写作思维趋向扁平化、粗浅化

在经过历史每个时期的演变后,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且竭力解析自己生存于这个世界的合理性。[3]伴随科技的发展,生物研究与信息科技不断推动人类朝前迈进,人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环境持续变坏,大家终于意识到科技、道德、历史都只是片面的,人们开始对自身得以生存的观念予以解析与思考。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非虚构主义扭转了英美文学旧有观念还有前人创建的人类社会价值观念,抹除了文化外观和内里、表象和根本间的隔膜,逐渐迈向扁平化、粗浅化,开始与深度写作疏离。在文学上而言,“小说美学含义深度的抹灭却回归粗浅表面,仅于外在表面来摆弄所指、对立之类观念;不去信仰真理,却持续予以批判,而批判的对手再也不是思想,而是陈述”。由此,“非虚构主义作者不再是思考者,他们只不过是讲述故事的高手,故事的内涵一点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故事而已”。例如诺曼·梅勒在《夜幕下的大军》里描述故事时,他透过描述把内容展露于阅读者眼前,促使阅读者来体会、领悟、思索,这里面并不存在深邃精神,有的仅是真实而已。

(三)写作背景着重经验性、亲历化

在非虚构主义的作家看来,文学著作必须用真实事件、亲身经历来当作创作背景,且秉持着诚实诚恳的信条作为根基。由此来看,就非虚构主义作品与写作背景的择取常常会用有着亲自体验或是亲自经历,或是听到的、看到的事情来当作背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尤为着重强调写作过程里面的自我陈述,透过对亲自体验过的事件的陈述,描述事情展开的地点、背景、经历还有最后的结果,以此来促使阅读者对整件事情进行深思。非虚构文学坚定不移地否定形而上的内容,在他们看来,真实世界里面展现于面前的事件、亲自体验过的事件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其他一切文字表述的内容均应从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件去着手。欧美国家的一部分文学界以及他们的著作均透过描写其亲自体验或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去表达对真实情况的抗议与期盼。这其中代表作品有作家西蒙娜的《女房客》、萨特的《禁闭》等。这些著作均是以他们亲自经历或是相似体验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作为背景的,作家透过这类事件使其文学写作展现出现实性。

三、美英非虚构文学的社会价值还有对我国文学产生的作用

非虚构文学之起源与成长在世界文坛引发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上个世纪末,非虚构主义这个理念在包含我国在内的很多区域生根发芽,学界逐渐对非虚构文学及它对社会的影响展开探讨。非虚构主义文学自各个国家发展后,和现代文学有了强烈撞击,融合成熟的现代意念还有确凿真实感,对很多国家的阅读者产生了强大的魅力。文学体裁因此一下就跨越国家限制,打破以往散文描述作核心这类记叙模式,创立用小说、报告等作为关键形式的多位主体叙事架构,用深刻的忧患思路与展现方式果敢承担起现实文学进入更高境界的社会责任。非虚构文学有着极强的社会内涵,重点展现于下列三点:

首先,非虚构文学的成长演变对世界各国文坛成长产生了极强撞击。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文学都未确立清楚的方向,很多作者仅于模糊感觉当中找寻路径。20世纪九十年代,美英非虚构文学被引进到我国以后,我国文学发展终于有了可以参照、前行的目标,更新了旧有的文学存在的意义理念,文学家再也没有漫无目的随着梦想、期待、幻想前行,他们开始慢慢将注意力转移至真实社会的重要事件,关注现代化历程里面涌现的各类情况与冲突,关注当前正改变着的人世、人心。[4]例如,廉思创作的《蚁族》运用简单淳朴的语言讲述故事,展现出全新的写作形式与话语角度,描述了现实社会里面发生的故事。

其次,非虚构文学扎根于真实,可以及时展现现实当中已有的情况。所有民族均具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它可称之为世界文化的根本。由此来看,被非虚构文学所作用,各国作家写作的角度开始转移到乡土文化上,描述和其相关的村庄、土地、田园、村民之类的有着特殊文化气息的事件。非虚构文学,能够深深展露出农村在迈出沉甸甸的步伐进入现代化地界时面对或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把村民的际遇或是苦痛、被嫌弃的自尊与无根的情绪之类透过现实的事件投射至大众的视线里。例如我国近年来这类杰出作品《香蒲草的记忆》,企图透过真实事件表现社会里面百姓的悲痛呐喊,作家一点也没有掩饰其悲痛受屈的经历和残酷的经验,更没有虚拟构建某种美满的假象,只是通过真实记录的方式,去表现他们的疑惑、抗争和冲突。

再次,非虚构文学写作大众化趋势,大大缩短了作品和平头老百姓之间的距离。雪莉·艾利斯在其作品里面曾经写道,这类写作应当着重强调通俗化趋势,应当自事实出发,表现百姓的实际状况,传递人民的看法和呼声,支持其看法,由此来集合大众的能量。透过非虚构文学大众化特点,收集真实生活里面的事件、表象,能夠展示普通百姓的心声,能够令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他们的境况与呐喊。例如,在深圳工作的萧相风,依据其自身工作经历,创作出《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用来表现发达城市里面打工人员的艰辛苦难。这类非虚构文学透过亲身观察,还原了真实生活的场景,展现了曾经被掩饰的真相。

结语

非虚构文学实际上与旧有文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别,它改变了曾经旧有文学当中关于梦想、想象、飘渺不真实东西的写作观念,自大家真实情况起步,自创作者自身经历起步,去表现生活里存在的各类情况,传达底层百姓的境况与呐喊。非虚构主义文学特色还表现在客观展现重于个体想象,即对重大事件的关心重于个体思想的表现,对真实情况、冲突的展现、揭露重于个体的遐想。所以,美英非虚构文学在社会上得到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力,应当被重点倡导与推广。透过非虚构文学展现真实社会存在的各式各样的情况,确定我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提升非虚构文学写作的大众化趋势。

参考文献

[1]罗雨.英美文学评论的文化差异探析[J].语文建设,2015(5).

[2]胡全生.英美非虚构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红琴.英美文学中哥特式艺术手法渗透论略[J].语文建设,2015(2).

[4]王慧.试析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终极关怀[J].语文建设,2014(35).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美英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
新法律现实主义
迷雾美英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大话英英与美英的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对德的战略轰炸及其启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