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选读

2015-06-10 20:47
祖国 2015年10期
关键词:疾苦关情小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书写了中国震撼、找到了中国道路。

从“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打掉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始就将“人民”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在“敬民”的话语坐标下,强调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释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猜你喜欢
疾苦关情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娘—
郑板桥巧解对联
小事不小
《西门豹治邺》注释考订
难忘那件小事
噌吰婉丽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