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由“事后诸葛亮”到 “未雨绸缪”

2015-06-10 04:00张冰冰
祖国 2015年10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

张冰冰

【 人物简介 】

李崇纲,北京金信网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大数据联盟成员。

大数据不仅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对我们的商业有巨大的改变。企业是社会的感应器,当大数据在专家那里争论不休时,总有一些公司已然做着关于大数据的事情。如果说专家口中的大数据是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探索,那么,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则会显得更加的务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大数据,我们邀请了北京金信网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大数据联盟成员李崇纲,从企业的角度向我们谈论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大数据概念到落地,需要一个过程

无论是奥巴马竞选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出竞选策略,金融行业通过大数据来鉴别个人的信用风险,快递领域通过大数据来确定行驶路线,减少等候时间,还是商场通过大数据发现产品之间的潜在购买关联等,这些尝试都是把数据变现成21世纪货币的有力证据。大数据真正讲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要探讨怎么利用数据在公司内部驱动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产品功能的验证、软件开发管理模式的影响等。对此金信网银常务副总李崇纲说:“大数据从概念到落地,需要一个过程,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组织、流程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思维的转变。”

李崇纲从其公司正在做的大数据产品出发分析认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既融合又有竞争。所以,对传统金融的监管办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业态。传统金融的监管逻辑是产品逻辑、机构逻辑和分业监管,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金融服务碎片化、产品去中心化,更多崭新的互联网产品服务和平台正在诞生,金融进化速度不断加快。李崇纲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我们认为应该向大数据模式过渡。”

金融监管的模式转变、大数据监管的落地,与其他行业的大数据模式落地有共同点。应用大数据监管,互联网金融可实现主动、精准、动态、实时、协同监管,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大数据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画像,构造金融机构的信用图谱,实现对行业的风险监测,从而达到创新监管。同时,这需要监管机构有相应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用大数据思维构造新的监管模式、业务流程,构造新的组织管理机构,当然也需要大数据技术支撑和具备复合知识的人才素养。

以P2P平台为例说明大数据金融辅助监管

P2P平台是存在风险的。通过对历史上出现的问题平台的剖析,发现它们存在的风险特征有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那么如何及早发现有问题的P2P平台,及早介入调控,避免投资人资金损失呢?李崇纲说:“我们收集了数百个问题平台的信息,总结出相关规律和风险点,利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对这些风险点归纳总结,建设风险模型。同时,我们还与政府部门的数据比对和回测,不断调优模型。”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需要首先对财经网站、P2P网站、政府网站、工商税务、社交媒体等数据源大规模采集。然后,根据行业、区域、产品自动分类、标引、存储在金融风险分析大数据平台中。同时,积累了风险信号库、预警模型库,通过多个模型分析风险预警,辅助金融监管,做风险信用评估。

在构造的金融大数据平台中,有三个关键技术点需要突破,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风险模型。数据采集方面: 对网贷平台的特征点信息采集主要从平台特征、项目特征和安全特征三方面着手。平台特征包括公司信息、关联企业、团队构成等;项目特征包括项目情况、收益情况、项目期限等;安全特征包括技术保障、担保保障、法律保障等。信息挖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挖掘主要通过文本语义识别技术,通过对大量的文章做信息的抽取,把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或半结构信息。把这段文字抽取之后,自动识别机构简称、机构全称、地址、网址和注册资金等。风险模型:风险模型需要根据不同问题平台的情况而分别建立。网贷问题平台的跑路有两种类型,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最主要是指平台的欺诈行为。被动型主要由于经营不善,资金不能兑付。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应用到了一些金融行业管理机构,并且初见成效。这个平台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对P2P跑路的监测预警。

针对识别出的P2P跑路风险,系统提供工商注册验证、实时预警、事件追踪、案件分析、涉案信息挖掘、案件取证、信息检索、专题分析等功能,全方位挖掘嫌疑企业的网上关联信息,为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公安部门提供情报线索与线上证据。

针对平台跑路的涉嫌非法集资行为,李崇纲说:“我们设计提出冒烟指数模型,可以发现疑似非集的经营行为。”冒险指数从特征词命中指数、传播力指数、投诉举办指数、收益偏离指数和合规性指数五个维度来考量。

针对问题P2P平台的的经营跑路全过程,还可以进行360度的历史回溯。从公司的注册、推广、经营、股东变更、关联方表态等关键节点的时间点进行追踪,可以全面展现这个平台的历史信用图谱。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和监测,李崇纲解释说:“我们总结出一些风险高发特征点,比如股东背景含糊不清、标的期限搭配不合理、允许信用卡充值等。系统与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向公安和银监局报送30多家疑似问题平台。”

大数据必将驱动金融业的体制变革和创新

大数据不仅改变了数据的组合方式,而且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通过用数据来规划生产架构和流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掘传统数据中无法得知的价值组合方式,而且能给组合产生的细节问题,提供相关性的、一对一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开展生产提供保障。过去的所谓商业智能,往往大多是“事后诸葛亮”,而大数据则让企业可预测未来的走向,帮助企业做到“未雨绸缪”。大数据的虚拟化特征,还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在生产或服务尚未展开之前就给出相关确定性答案,让生产和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以P2P问题平台的预警机制建立作为一个案例,李崇纲认为,大数据必将驱动金融业的体制变革和创新。比如,利用大数据可以对银行客户进行画像、精准营销、风险管控和运营优化。同时,大数据在反洗钱、反欺诈、打击非法集资、辅助金融安全监管、完善征信体系和风险把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普及,21世纪人类将飞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是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大数据应用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初步尝试,或者考虑怎么样使用类似大数据解决方案,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数据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方式都提出了挑战,最大的改变是社会需要放弃他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只关注相关关系,就是只知其然,不用知其所以然,这就推翻了自古以来的惯例,使我们做决定和理解现实的最基本方式也将受到挑战。过去的所谓商业智能,往往大多是“事后诸葛亮”,而大数据则让企业可预测未来的走向,帮助企业真正做到“未雨绸缪”。endprint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