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

2015-06-11 13:30梁杰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贡献文化

【摘要】本文以佐哈尔的多元论为切入点,在开放的世界英语体系中探讨关于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长期存在以来的激辩,深入分析中国英语对于世界英语体系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提出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中国学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让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形成有机整体,构建出适宜中国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建立可随时更新的中国英语语料库。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中国英语 文化 贡献

【Abstract】Based on Zohars Polysystem theory,the paper discusses widespread public debate over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fully portrays the contribution that China English made to the world English family.Suggestions for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are also listed: Chinese scholars are supposed to focus more time on forming a complete entity of China English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suitable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and building a timely-updated corpus composed of China English examples.

【Key words】Polysystem theory; China English; culture contribution

以色列著名理论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最早构建并提出“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由于佐哈尔把翻译研究放在整个历史的角度,以宏观、动态的眼光,为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框架和模式。其实,虽然多元系统论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于翻译方面的研究,但它是一种普通的文化理论,可以用来指导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整体研究。它是一种开放的结构,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如语言、文学、文化、意识形态等,都是由系列不同却又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组成。因此,多元系统论能够有效分析“中国英语”这一个体语言现象在世界英语开放系统中的形态及贡献问题。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辩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使得中国在规范的英语世界舞台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中国英语”也成为400多年英语国际语言史的一个重要补充,丰富了这门语言,为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有别于中式英语(Chinglish)的规范性语言,是一种具有中国语言和文化特色的语言变体。最早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及“中式英语”(Chinglish)概的是我国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英语用法研究专家葛传槼先生。他于1980年在《翻译通讯》上发文指出:“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应该按照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就想到‘四书、‘五经、‘科举、‘八股文……‘进士、‘翰林院等名词。这些都是英语民族过去和现在所没有的,当然没有现成的译。这些一般分别译作 ‘Four Books,‘Five Classics,‘imper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eight-legged essay… ‘Hanlinyuan或‘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双百方针(Two Hundreds Policy)、‘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最后他总结道:“所有这些英译不是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虽然没有具体阐释,但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应以规范的英国英语为标准,通过音译、解释及语义再生等方式,表达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等领域特有的事物,使这些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融入英语语言表达。

葛先生的学术观点在当年的学界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22年后才有人首次引用。之后随着中国学英语新浪潮的到来,汪榕培、李文中、杜争鸣、金惠康、杜瑞清、庄绎传、张文霞、姜亚军等一大批学者加入到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中,从多角度探讨了这两种语言的相关问题。美国人琼·平卡姆(Joan Pinkham)女士专门出书纠正中式英语。她认为,中式英语(Chinglish)是畸形、混合的语言。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但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形容成所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Chinglish,of course,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inkham,1998:1)可见,中国英语为人所接受,而中式英语则是人们在生活、行文中所应避免的。

二、中国英语的世界贡献

英语虽然被人们认为是全球通用语言,但它由于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等原因,缺少一些别国所没有的文化因子。“英语不再只属于英国或美国,而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使用英语的同时并不否认他们自身本土语言的价值。”英语便开始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形成开放的结构系统,吸收独具社会文化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目前,对世界英语的分类最权威的说法来自于语言学家Kachru ,他于1985年首次提出世界英语的分类,并用三个同心圈来区分,即:内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本民族语言)、外圈(印度、新加坡等英语已经作为制度化普及广泛使用)和扩展圈(韩国、日本等已经或正加大力度普及英语教育使其逐步进入外圈的国家),中国英语属于扩展圈语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助推中国英语走向全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通过迅速发展的传播产业,极大地加速了与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融合(赵月枝,2011:229)。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近几年来均居全球第一。语言与文化伴随着经济对外发展而走向世界,在这种机遇下,中国英语在英语本地化之后又重新融入英语世界,不断丰富英语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国内正式出版发布的官方英文出版物或英译本,为中国英语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北京周刊》及历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为中国英语走向世界贡献不少份额。

正如佐哈尔所说,语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从葛传槼先生提出“中国英语”概念到现在中国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时间已经过去了35年。中国英语的发展一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英语走向全球的浅层次原因是一些反映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出对应的词恰切地表达。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外语言、文化的快速交流和融合,表明中国已完全融入全球化进程,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英语的存在具有无可争辩的合理性。未来,中国学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让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形成有机整体,构建出适宜中国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建立可随时更新的规模型中国英语语料库。

参考文献:

[1]Even-Zohar, Itam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A].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Ed Lawrence Venuti.London: Routledge,2000:192-197.

[2]Kachru, Braj B.World Englishes: approaches, issues and resources[J].Language Teaching,1992(25):1-14.

[3]葛传槼.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北京: 翻译通讯,1980(2):1-8.

[4]葛传槼.读了From Chinglish to English以后想到的[J].外国语, 1980(6):26-27.

[5]李楠芳.从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角度探视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道路[J].赤峰学院学报,2011(2):152-154.

[6](美)平卡姆(Pinkham,J.)编著.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2.

[7]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2001(4):61-69.

[8]赵月枝.中国传播产业与“入世”:一种跨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A].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文化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229-242.

作者简介:梁杰,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翻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贡献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