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散文王佐良译文和水天同译文的风格对比研究

2015-06-11 13:30崔纯柏忠贤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5期

崔纯 柏忠贤

【摘要】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培根散文集》 王佐良译文 水天同译文

一、引言

《培根散文集》是第一部英语论说散文集,以其厚重的哲思和古雅的风格,备受世人推崇。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不遗余力地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通过对两译本中风格的形式标记(包括语音、语域、词语、句法、章法,修辞)及风格的非形式标记(包括作品的表现法,作品的思想,情感等)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风格与翻译

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William Wiegend认为“风格”一词起源于希腊,意为“雕刻刀”。《辞海》中认为,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气质的不同,作家、艺术家们在处理题材、熔铸主题、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个人风格”。刘宓庆在其著作《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了翻译风格论,他认为风格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行文气质,而是可以见诸于“行”,表现为风格的符号体系。这种风格的符号体系就是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上可被译者认识的风格标记。即是说,原作风格是一个标记体系,是可以认识的,认识风格的手段是掌握风格标记体系。译者只有对原文进行结构分析并与非形式标记模糊集合的审美活动相结合,文章的风格才能显现,从而是风格意义成为可知。刘宓庆认为,风格标记体系为分为着眼于音、形变异的“形式标记”和着眼于审美效果的“非形式标记”。

三、形式标记层面的风格对比

形式标记分析是对音系标记、词语标记、句法标记、章法标记以及修辞标记等属性标记的分析。

1.音系标记层面的对比。声音与语言紧密相关,一部作品中的音系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品的风格。王佐良译本和水天同译文的风格区别首先体现在节奏—这一音系标记层面。以下举例说明:

(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

王佐良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水天同译文: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在翻译原句并列重复的主谓结构时,王佐良选择了三个重复的“足以”作为音系标记,形成叠浪动势,节奏明快,再现了原文的韵律美。水天同译文中则运用了一个简单的主-谓-补的结构,相较于王佐良的译文,缺乏节奏上的美感。

2.词语标记层面的对比。四字结构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能够用紧凑的结构表达丰富的内涵。

(1)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nor to weigh and consider.

王佐良译文:读书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水天同译文: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查事理为目的。对比王佐良译文和水天同译文,可以看出前者运用四字结构,译文紧凑优美,后者选择并列的名词短语,稍显松散。

3.修辞层面的对比。修辞的运用可以为文章的风格增光添彩,在文学作品中尤甚。以下统计了《培根散文集》中“of Studies”一文的两个译本中并列排比结构的运用情。 译文 排比句的数量 总句数 排比句的比率

王佐良 14 17 82.4%

水天同 11 18 61.1%

通过对比发现,王佐良译文较多的运用排比结构,译文更为紧凑有力。

四、非形式标记层面的风格对比

非形式标记分析是对非稳态结构的分析,即作品表现法、作品内在素质、情感等层面。风格虽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素质,但确实有所谓神韵、风骨、气势、情调等等“非形式因素”,我们称之为风格的非形式符号。这些符号虽然是“非形式的”,但却承载着重要的风格意义。以下我们从非形式标记层面对两译文展开对比分析。

情感层面的对比。在散文创作中,情感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在翻译这一再创作的过程中,情感的再现对翻译的风格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培根散文集》是第一部英语论说散文集,以其厚重的哲思和古雅的风格备受世人推崇。

…which may make the metal work the better,but it embaseth it.(Bacon 3)

王佐良译文:……用时纵然方便,其值大贬矣。

水天同译文:……也许可以使那金银用起来方便一点,但是把它们的品质却弄贱了。

在这个例句的翻译中,王佐良补充“大”这一程度副词加强了原文的情感色彩,相较之下,水天同译文在情感传递上稍显平淡。

五、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王佐良译文的风格主要表现为“叠浪动势”形成的明快节奏,四字格行程紧凑的句式,丰富的修辞以及综合运用平行、对称等结构的立体章法。其次,王佐良译文非形式标记层面的风格主要体现为运用词性变化,骈散句交替的表现法;格言式、警句式句型较多,情感表达浓厚,通过补充等程度副词再现了原文厚重的哲思和古雅的风格。而水天同译文形式标记层面的风格体现在相对徐缓的节奏,平易的词汇,较为松散的句型和单一的行文章法,重在传达培根散文的思想内容,用语较朴素,结构较松散,情感较平淡,在译作风格方面稍欠于王佐良译作。

参考文献:

[1]Bacon,Francis.Essays.Shanghai: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0.

[2]Buffon, Geroges Louis.Discours sur le Style.Hull:University of Hull,1978.

[3]Tytler, Alexander Fraser.Essays O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4]Wilfred, Funk.Word Origin and Their Romantic Stories.New York: Bell Publishing Co.Limited, 1978.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6]水天同.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8]朱光潜.谈美 谈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