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相约
——“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纪实

2015-06-13 04:39文丨高韦昌国
当代贵州 2015年32期
关键词:睢县毛尖水族

文丨高 宏 韦昌国 田 高

穿越时空的相约
——“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纪实

文丨高 宏 韦昌国 田 高

一个是“绿茶皇后”,百年前在异国他乡赢得国际殊荣,经开水浸泡翩跹杯中舞芭蕾;一个是刺绣“活化石”,九年前入选首批国家非遗名录,经绣娘巧手马尾成线绣凤凰。

水族马尾绣和都匀毛尖茶,同为黔南瑰宝,同为国家“非遗”,今年成功牵手,相约2015年9月下旬举行的都匀毛尖百年世博庆典。

今年6月以来,担纲“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的黔南日报社,抽调多名骨干记者组成马尾寻访组,先后奔赴新疆、云南、河南、宁夏、内蒙等省区,历时两个月,行程数万里,圆满完成寻访优质马尾的任务,更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媒体记者、文化学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三都水族自治县百名马尾绣传承人共同刺绣的“都匀毛尖茶世博获奖马尾绣徽章”也即将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这一场穿越时空的相约,凝聚着黔南人民的期盼,彰显着中华民族连气同枝的深情。

缘起:世博飘香一世纪百人同贺绣奖章

1915年,都匀毛尖茶和茅台酒“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双双获奖,在贵州高原上,“北酒南茶”从此双星闪耀,奠定了贵州特产最早的国际声誉。

2015年,都匀毛尖飘香世博已满一个世纪,9月下旬,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百年世博庆典将在都匀举办,届时黔南将迎来举州欢庆的盛景。

为宣传都匀毛尖世博名茶品牌形象,黔南组织开展了“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奔赴全国各地寻找优质马尾,供三都水族马尾绣“百名绣娘”绣出100×100厘米都匀毛尖荣获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质大奖章,并申报基尼斯世界纪录。同时,通过网络征集、定向征集、特约征集等方式获取马尾,其中,部分马尾将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作为活动的承办单位,黔南日报社以“百人贺百年——非遗马尾绣百名绣娘创基尼斯纪录”活动载体,与杭州山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手合作,通过寻找百匹名马马尾、百名绣娘同台刺绣、100×100厘米世博徽章申报基尼斯三大热点,展示三都马尾绣和都匀毛尖的文化内涵。在寻访过程中,每一份马尾的选取,均在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开设栏目刊发图文并茂的系列新闻报道,让更多人了解马尾绣,认识都匀毛尖世博名茶,提升“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整体形象。

初征:天山脚下开门红首批马尾抵都匀

6月10日上午,“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采访活动在都匀启动。在寻访组整装出发之际,申报组也同步赶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对前期申报事项进行对接沟通,申报方案获得一致认同。

6月17日,马尾寻访组组长、黔南日报社社长高宏和黔南州茶叶协会副会长、本次活动策划人之一的韦昌国等作为“开路先锋”,向新疆伊犁进发。第一绺马尾于6月19日获得,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那拉提草原的牧民阿合买提江提供。在美丽的天山脚下,寻访组走进热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将带去的都匀毛尖茶冲泡给主人品尝。在新疆的一周中,寻访组一行先后到达了伊犁州的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巴拉克苏草原的10多个牧场,每到一处都获得当地牧民的大力支持,最终成功获取了重达1.3公斤的伊犁马、昭苏马等各类名马马尾,为“马尾绣徽章”制作提供了首批原材料,也为后续寻访工作积累了经验。

随后,寻访组从“天山脚下”归来,珍贵的伊犁名马马尾也随之抵达都匀。7月1日,三都水族自治县100名“绣娘”齐聚该县姑鲁寨产蛋崖景区,用首批珍贵马尾现场同绣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徽章,标志着“百人贺百年——非遗马尾绣都匀毛尖世博纪念徽章创基尼斯世界纪录”活动全面启动。

再访:天南地北留足迹四海之内皆兄弟

在绣制工作全面启动的同时,马尾寻访工作依然在紧张进行,黔南日报社第二寻访组组长、著名作家钟一林和黔南日报《大美黔南》周刊编辑部副主任张达,在丽江市文联党组书记、著名诗人鲁若迪基和摩梭女诗人巴纳木的陪同下,在丽江寻找采集滇马马尾,与当地文朋诗友共品“都匀毛尖”,闲话云贵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巴纳木被寻访组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的真诚与热忱感动,把家传的马尾赠送给寻访组,向黔南人民献上摩梭人的一份深情。

7月1日,三都水族自治县100位“绣娘”现场同绣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徽章。(李庆红/摄)/

黔南的水族同胞向来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视为故土,千百年来为之梦绕魂牵。马尾寻访组第三组辗转数千里来到河南睢县采访,随行的还有中国作协会员、三都水族作家潘国会,他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寻根探源,“回家看看”。寻访组将珍贵的马尾绣赠给当地博物馆收藏,并向“老家”人敬献水族千年佳酿九阡酒。在睢县与柘城县交界的刘屯村,马主人王举将一绺河南马马尾慷慨献出。

7月26日上午,寻访组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黔南日报新闻中心摄影部副主任李庆红与从新疆赶来的新疆马文化协会副会长、锡伯族作家觉罗康林会合后,在宁夏电视台等媒体的协助下,来到位于贺兰山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寻找赫赫有名的“三河马”。老骑士李凤山得知来意后,欣然从养了近20年的爱马身上剪下马尾赠送给寻访组。

宁夏的寻访结束后,李庆红和觉罗康林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内蒙古寻找大名鼎鼎的蒙古马马尾。在内蒙古文联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贺西格图的热心帮助下,寻访组联系到了位于阴山脚下的一户牧民——贺西格图的堂弟布赫。7月28日清晨,寻访组从呼和浩特市出发,驱车200多公里赶往牧区。当他们把寻访的目的告诉布赫后,他爽快地说:“你们大老远地来到牧区,不要说只要一些马尾,就是要马,我们蒙古人也会毫不迟疑地送给你。”

水族马尾绣怎能少了贵州马马尾?当多个寻访组在千里之外寻找优质马尾时,寻找贵州本土马尾成了活动又一亮点。黔南日报新闻中心主任田高带队踏上了千年黔桂茶马古道,探寻古代“高速公路”的绝代风华,并寻得代表“坚韧、顽强”精神的贵定“矮马”马尾;黔南日报新闻中心采访二部主任刘雪红也深入到“大关精神”发源地罗甸县大关村,成功收集到了“大关马”的马尾。

融合:民族团结襄盛举世博徽章凝真情

寻访组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各族同胞的鼎力相助,双方结下了浓浓的民族情谊。参加寻访活动的黔南方面的记者有布依族、苗族和汉族,寻访地的参与者有锡伯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纳西族、摩梭人、蒙古族等,可以说本次寻访活动是一次民族大团结的文化交流。

为了表达谢意,寻访组每到一处,都将带去的都匀毛尖茶冲泡给当地朋友品尝,当他们喝到清香四溢的贵州茶后,无不交口称赞道:“三都马尾绣、都匀毛尖茶,真棒!”

在马尾寻访过程中,著名作家觉罗康林向寻访组发来短信: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位维吾尔族大哥依民阿吉,将向三都水族同胞赠送他珍藏多年的爱马马尾。依民阿吉还请觉罗康林转告他给贵州同胞的话:“很高兴能为贵州山区水族的马尾绣做点事,也为自己爱马的马尾有个好去处感到高兴。”黔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良要求黔南日报社将马尾妥善接转,并衷心感谢新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马尾已经不仅仅是黔南的一个宣传活动,同时包含着全国多个省区、边疆多个民族给予协助和支持的深情厚谊,这份浓浓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值得珍藏和弘扬。

在水族同胞的故乡河南睢县,黔南日报社向睢县赠送了一幅三都水族“龙凤吉祥”的马尾绣,睢县将把马尾绣珍藏在县博物馆里,向中原地区人民展示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原始刺绣艺术。商丘日报社社长刘道明先生向黔南日报社赠送了纪念品,并表示“商丘与黔南、三都与睢县两地的友谊已经建立,从今天的握手开始,以后要多走访,多交流,让友谊地久天长”。

在寻访组将各地优质马尾源源不断地带回黔南的同时,水族马尾绣传承人手捏绣花针在黑布上上下飞舞,绣出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图案,更是全国民族大团结的深情厚谊。8月4日至5日,黔南日报获悉,项目申报已获准通过,相关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作者单位:黔南日报社 责任编辑/张 杨)

猜你喜欢
睢县毛尖水族
水族敬酒歌
商丘市关工委到睢县 慰问基层“五老”代表
那一刻
商丘好人
浅议水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关于红色根据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上帝的水族馆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论广西新创名茶一桂林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