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的分析与比较

2015-06-14 08:08刘晓辉张学智彭清林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线粒体特异性阴性

王 艳,刘晓辉,张学智,彭清林,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 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由Maokey 等于1958 年首次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血清中发现, 是人体内一种无种属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的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其检测的是总的抗线粒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是与PBC 高度相关的AMA-M2 亚型。 理论上讲,IIF 法和ELISA 法检测的结果应该具有一致性,但临床中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结果:ELISA 法测得AMA-M2 阳性,IIF 法测得AMA 阴性。 这常给临床医生对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病情评估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干扰。 因此,本文总结了2 种方法在实际临床检测中的相关性,以提高该抗体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11 年1 月~2013 年6 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 使用2 种检测方法:IIF 检测AMA和ELISA 法检测AMA-M2 且诊断明确的患者共726 例。 记录患者的AMA 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检测标本均为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1.2.1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法)

采用Euroimmun 试剂盒检测AMA,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①加样品:用样品缓冲液将待检血清按1:100 比例稀释混匀,加25μl 标准品及稀释好的血清于倒扣板上,盖片,温育30min。 ②加荧光标记的抗体: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体液25μl于倒扣板,盖片,置30min。③用封片剂封片。④使用Olympus BX-51 荧光显微镜读片。

1.2.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

采用Euroimmun 试剂盒检测血清AMA-M2水平并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①加样品:用样品稀释缓冲液将待检血清按1:200 比例稀释,分别将1~5 号标准品、 质控品及稀释血清100pl加入用靶抗原包被的微孔中,温育30min。②加酶标抗体:加入酶标二抗体液100ml,振荡混匀后,置30min。③显色反应:加入显色剂各100ml,避光反应15min。④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⑤比色:将微孔板置于酶标仪上以450 nm 为主波长、630nm为副波长扫描测定各孔吸光度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7 和SPSS16.0 软件处理测定数据。 IIF 和ELISA 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

2结果

2.1 抗线粒体抗体检测结果

共计726 份标本,IIF 检测AMA 阳性47 份,阳性率为6.5%;ELISA 检测AMA-M2 阳性95份,阳性率为13.1% (表1)。 IIF 与ELISA 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结果的一致率为91.4%, 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 不一致时,以IIF 法AMA 阴性同时ELISA 法AMA-M2 阳性多见(7.6%)。

表1 IIF 与ELISA 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结果 n

表2 PBC 组与非PBC 组抗线粒体抗体分布n(%)

表3 AMA/AMA-M2 阳性患者的诊断n

2.2 IIF 与ELISA 诊断PBC 的准确率比较

以PBC 的临床诊断为金标准,726 份标本中37 份(5.1%)确诊PBC。 其他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 肌炎、 硬皮病等多种疾病。 IIF、ELISA 检测对PBC 的确诊率分别为90% 、91.04%。 IIF 诊断PBC 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97.4%;ELISA 诊断PBC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1.6%(表2)。

2.3 AMA/AMA-M2 阳性患者的诊断(表3)

ELLISA 和IIF 检测AMA 阳性 (AMA+/M2+)40 例:诊断PBC 29 例,占72.5%;其他CTD 7 例,占17.5%。 具体见表3。

2.4 AMA-/M2+组患者的数据分析

图1 AMA-/M2+组中,AMA-M2 抗体在其他CTD 和PBC 中的抗体滴度

表3 示,AMA-/M2+组诊断为其他CTD 的35例患者中,干燥综合征(SS)12 例(34.3%),系统性红斑狼疮6 例 (17.1%)。 女性29 例, 发病率82.8%;男性6 例,发病率17.1%。

其他CTD 组和PBC 组的AMA-M2 抗体浓度分布见图1。 2 组间(54.9RU/ml vs 64.8RU/ml)无统计学差异(P=0.055)。

3 讨论

正常人血清中无抗线粒体抗体存在。 一般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和PBC 患者。 近年研究发现,AMA 也见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1,2]。 AMA 的靶抗原是线粒体膜上的多种蛋白,成分复杂,现知有M1~M99 种成分。 其中,M2 亚型在临床辅助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意义最大,文献报道,AMAM2 见于90%的PBC 患者。 其诊断的靶抗原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酸脱氢酶的复合体, 是PBC 患者血清中AMA 反应的主要成分[3,4]。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中检测的抗体滴度通常较低[4],以干燥综合征(SS)最为常见,发生率高达47%~81%。有文献报道,还在慢性丙型肝炎中发现AMA-M2 抗体[5]。本研究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患者CTD发病率很高,尤其是AMA-/M2+组患者, 诊断为CTD 比率最高,为63.6%。其AMA-M2 抗体滴度集中于28~89RU/ml之间。 因此,在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阶段,如肝功能ALP、GGT 升高等,单独的AMA-M2 阳性时,应结合其临床症状和免疫学指标, 考虑是否为其他CTD 的可能性。CTD 中,以SS 常见,3 组诊断率分别为AMA-/M2+,21.8%;AMA+/M2+,12.5%;AMA+/M2-,14.3%。 PBC 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病原微生物感染、接触化学物品、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6],这与CTD 极为相似。

PBC 诊断的一个很重要的抗体是AMA,并且它和疾病的病理变化有很大关系, 和AST 及肺的纤维化高度相关[7],与PBC 的病期、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 AMA-M2 亚型抗体见于90%的PBC 患者。 PBC 起病缓慢而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不典型,常伴有高强度的AMA[8]。然而当早期仅有ALP、GGP 升高, 且合并其他CTD 时,常常会用一源论多系统损害来解释其肝损伤。 中晚期肝内及中等大小胆管的慢性淤胆性炎症,胆管破坏和闭塞,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最终死于各种并发症[9]。

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 大约5%~10%被诊断为PBC 的患者,其AMA 是阴性的[8,10]。 本研究中,AMA-/M2+组,诊断为PBC 的患者多数归类于AMA 阴性, 他们在肝脏B 超排除胆道阻塞情况下,行肝活检病理检查而确诊。 虽然此种AMA 阴性的患者和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学指标有差异,但近年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学检查, 都和AMA 阳性患者没有明显差异[11,12]。 并且,此类患者的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更多的出现阳性[3,13,14]。

在本组AMA/AMA-A2 阳性诊断PBC 的37例患者中,AMA 阴性8 例;无M2 阴性患者。 由于样本数量的局限性, 不排除有M2 阴性患者诊断为PBC[10]。本研究显示,针对医院就诊人群,ELISA检 测AMA-M2 的 阳 性 率(13.1% ) 高 于IIF(6.5%),但二者结果基本一致。2 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8.5%的不一致, 其中以IIF 法阴性同时ELISA 法AMA-M2 阳性多见(7.6%)。 2 种检测方法诊断PBC 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说明都能较好的用于PBC 诊断。IIF 检测虽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只有78.4%;ELISA 虽然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不如IIF。 因此,我们认为IIF 和ELISA 应同时进行,以增加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上述2 种检测AMA 的方法,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抗原递呈给抗体的载体不同。 (2)抗体亲和力不同。 IIF 阳性而ELISA 阴性, 则是因为AMA 成分复杂,M2 型抗原是其近百种亚型抗原中的一种。

[1] Tanaka A,Miyakawa H,Luketic VA,et al.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especially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Cell Mol Biol,2002,48(2):295-229.

[2] Leung PS,Van de Water J,Coppel RL,et al.Molecular aspects and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J Autoimmun,1996,9(2):119-128.

[3] Invernizzi P,Selmi C,Ranftler C,et al.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Semin Liber Dis,2005,25(3):298-310.

[4] Pavic Slanjana,Simonovic Jasmina,Boricic Ivan,et al.Autoantibodies characteristic for autoimmune hepatitis found in chronic hepatitis C [J].Srp Arh Celok Lek,2003,131 (11-12):437-442.

[5] Fabio SM,Nicola A,Daniela C.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M2 positive autoimmune hepatitis during standard of care for chronic hepatitis C[J].Hepatology Research,2012,42(4):428-432.

[6] Brian JD,Konstantinos LN.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Semin Liver Dis,2014,34(3):265-272.

[7] Drebber U,Mueller JJM,Klein E.Liver biopsy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stage[J].Pathology International,2009,59:546-554.

[8] Ikuno N,Mackay IR,Jois J,et al.Antimitochondrial autoantibodies in saliva and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12):1390-1394.

[9] 邱德凯.重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6(5):321-323.

[10] Lacerda MA,Ludwig J,Dickson ER,et al.Antimitochondrial antitybody-negative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J].Am J Gastroenterol,1995,90(5):247-249.

[11] Liu B,Shi XH,Zhang W,et al.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negative primary liliary cirrhosis:a subse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Liver Int,2008,28(2):233-239.

[12] Sakauchi F,Mori M,Zeniya M,et al.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negative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Japan:Utilization of clinical data when patients applied to receive public financial aid[J].J Epidemiol,2006,16(1):30-34.

[13] Vergani D,Bogdanos DP.Positive markers in AMA-negative PBC[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2):241-243.

[14] Miyakawa H,Tanaka A,Kikuchi K,et al.Detection of antimitochondrial autoantibodies in immunofluorescence negat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using recombinant autoantigens[J].Hepatology,2001,34(2):243-248.

猜你喜欢
线粒体特异性阴性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