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新趋势*

2015-06-15 18:39赵辉兵
学海 2015年5期
关键词:史家史观史学

赵辉兵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新趋势*

赵辉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趋向。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美国学界逐渐摆脱了民族史观的藩篱,开始运用大西洋史观、太平洋史观,乃至全球史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进行考察与反思;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研究的重点由以往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转向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而进步主义运动所留下的进步主义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美国政治,对这种传统的定性也大相径庭。主流的观点认为进步主义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先声;保守人士则将其看做是极权主义的开端。

进步主义运动 进步主义思潮 民族史观 大西洋史观 太平洋史观 全球史观

面临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所诱发的诸多社会政治难题,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复杂多元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即进步主义运动。它犹如美国历史中的“金苹果”,引得学者们竞相研究,成果迭出,而又流派纷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受力主变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的影响,美国学界对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热度更是有增无减。近年来,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不断更新。有鉴于此,笔者拟在充分利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一些新趋势进行概要的梳理。

从民族史观、大西洋史观、太平洋史观到全球史观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始于进步主义运动如日中天之时。可以说,进步主义史家率先开启了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进步主义史家适逢美国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之际,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4年美国历史学会的建立与1895年定期出版《美国历史评论》,可以看作是美国历史学学科化的重要标志。①此前,美国史学主要由业余史家来撰写。与此同时,美国史学的学科化与该时期的美国民族国家制度建设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民族史观则成为当时美国史学的主要叙述方法。尽管当代美国史家托马斯·本特认为:早期的进步主义史家,如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查尔斯·比尔德等,都意识到了要将美国史学置于更为恢宏的历史叙事之中,而不能局限于民族史观。②但事实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民族史观都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主要治史范式。

可以说,无论是早期的进步主义史家、二战后兴起的以理查德·霍夫斯塔特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史学、相对中立的“组织论”史家、还是新左派史学③,他们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事实上,大都将其看做是美国独有的运动,是“美国例外”的又一证明,而较少将其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运动与思潮联系起来进行考量。这种历史叙述方法因公民教育的需要,任意剪裁历史,进而无法认识到更为真实的历史。对此,丹尼尔·T.罗杰斯写道:“纠缠于公民教育的简单化关系,各国的历史描写都吸收了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专注于民族差异问题,倾向于具体描述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独特历史、‘特殊道路’(Sonderweg)、例外主义等。……但是从最坏处说,结果造成了历史中能够展现民族国家可渗透性的连接点被砍掉(而超越国界的力量恰恰在这些地方做了最重要的工作)。叙述部分也常常缩减到国家范围内,民族国家的边界成为历史分析的囚笼。”④

因此,一些不满于民族史观的史家试图从跨国的视野探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史家试图运用大西洋的视角⑤,探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这方面的成果有:本杰明·R.比德的文章《美国进步主义的外来影响》(1956)、阿瑟·曼的文章《英国社会思潮与进步主义时代的美国改革家》(1956)⑥、尤尔根·赫布斯特的专著《美国学术研究中的德国历史学派:一项文化移植研究》(1965)⑦、小阿瑟·A.易可施的专著《美国进步主义:从西奥多·罗斯福到伍德罗·威尔逊时代的研究》(1974)⑧等。这些成果主要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兴起的影响。这种民族史观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从该时期欧美的社会政治改革思潮与运动的过程与影响等方面展开更为全面的比较。

从社会政治改革运动研究到社会政治改革思潮研究

早在进步主义运动展开之际,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就已开启。从其研究内容的重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描述史实的历史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市、州与联邦层面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另一类是侧重哲理分析的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接下来,笔者拟结合美国进步主义研究模式的演进来探讨其研究重点上的新变化。国外的进步主义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进步主义模式、保守主义模式、新左派模式与多元主义模式。

①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6页。

②Thomas Bender (ed.),RethinkingAmericanHistoryinaGlobal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 Press, 2002, pp. 3-4.

③注:对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各个流派的简要描述,可参见赵辉兵《美国进步运动研究述评》,《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

⑤注:事实上大西洋的视角自美国建国就已经存在,即认为美国文化是西欧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北美大陆的拓展。在1870至1920年间,鉴于美国第一代的职业史家大多接受过德国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往往研究德国或英国,因此,欧美之间历史的对话与交流得以经常性的展开。参见 Ian Tyrrell, “Looking Eastward: Pacific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TheJapaneseJournalofAmericanStudies, No.18, 2007, pp. 41-42.

⑥Arthur Mann, “British Social Thought and American Reformers of the Progressive Era”,TheMississippiValleyHistoricalReview, Vol. 42, No. 4, 1956.

⑦Jurgen Herbst,TheGermanHistoricalSchoolinAmericanScholarship:AStudyintheTransferofCulture, Ithi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5.

⑧Arthur A. Ekirch, Jr.,ProgressivisminAmerica,AStudyoftheErafromTheodoreRoosevelttoWoodrowWilson, New York: New Viewpoints, 1974.

⑨Melvyn Stokes, “American Progressives and the European Left”,TheJournalofAmericanStudies, Vol. 17, No. 1, 1983.

⑩James T. Kloppenberg,UncertainVictory:SocialDemocracyandProgressivisminEuropeanandAmericanThought, 1870-192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责任编辑:姜守明〕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进步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项目号:13ZXC010)的阶段性成果。

赵辉兵,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huibingzhao@hotmail.com。江苏徐州,221116

猜你喜欢
史家史观史学
身边雷锋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能”爸爸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