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5-06-15 08:44黄云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对策

黄云奉

摘 要 林政资源管理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及谋求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的发展不仅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林政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虽然森林覆盖率在增加,但是结构却日趋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分类经营不彻底,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政资源的管理效率。基于此,着重对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林政资源;林业生态系统;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0;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052-02

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此外,森林资源还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中国,绿色生态必不可少,因此,加强林政资源的管理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

1 林政资源管理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林政资源管理一般是指对林业生态系统所实施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监测和相关的数据管理、林业的调查、规划、区划、设计及其成果的审批、管理林权和林地等[1]。当前,林政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森林覆盖率在增加,但是结构却日趋不合理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开始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工程。1978年11月,由政府批准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始,过后又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在20世纪末又批准建立了天然林工程项目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后来根据这些工程主导功能及目标属性整合为6大林业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2]。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森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森林的结构却日趋不合理,例如,中幼林比重偏大,低效低产林次生林比例增大,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的结构质量。

1.2 监管体系不完善

林政资源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于林业资源管理较为随意,对于林业资源的采伐缺乏科学的规划。林木采伐的监管与规划是林政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林业资源的采伐是人类实现对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的最直接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的目的在于促进木质产品行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同时,满足人们对木质品的需要,这是调整森林结构系统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对于林木的采伐,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缺乏根本的标准,也没有严格的制度加以规范,所以常常出现乱采乱伐现象,浪费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森林采伐没有按照森林生长过程阶段进行采伐设计,抚育间伐、主伐、采取扒大毛式的采伐森林中的林木,容易造成森林发育不健康,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成本,制约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3 森林分类经营落实不彻底,资源管理难度加大

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对林地资源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对公益林实行支付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管护费,对商品林实行进入流通领域可以自由流转。森林资源的粗放经营管理导致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了大量林权纠纷,分类区划和实际林地资源管理脱节,农户管理的山林和分类图纸不吻合,基层技术人员技术缺乏,而经营者根本不管什么分类经营,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买卖,国有林资源是国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脆弱地段都有国有林资源,国社联营林面临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问题谁更重要,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造成大量林权纠纷[3]。

2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的策略探讨

林政资源管理是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建立管理机构,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换而言之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基层林业工作站,现在很多地方弱化的基层林业站,没有专门的林业技术人才,只有基层政府指定的万金油干部,变动随意。所以,建立林业工作站的主要职责在于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宣传与国家相关的林业保护政策,增强人们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并将这样的意识化为具体的行动;同时,要完善各种监督管理制度,如建立流动巡查、资源监督管理新机制。此外,还要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基层技术人才队伍以及执法队伍建设,各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的力度

当前,我国在林政资源的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许多的法律条款,其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扩大,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业资源需求的增大,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法律法规所不能覆盖的面也越来越广,有的甚至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法律的不完善也对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带来了困难。所以,林业资源的法制建设与完善也显得越来越迫切。此外,我国很多的相关问题虽然都有法律作支撑,但是林业法律上还有很多空白,比如林地保护条例对非法占用林地处罚标准是10~30元/m2,对处罚后恢复原状一块大多没有执行,认为处罚了过后就是合法了,而这标准相当于2万元就占有了667 m2的林地资源,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偷砍盗伐严重,护林员没有当场抓到就不能定罪,按偷盗论处没有森林法处理严重,由于人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加上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行为,所以必须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执法的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得每一项法律法规都能够落到实处。

2.3 开拓林政资源管理新思路,努力实现森林分类经营理想化

开拓林政资源管理新思路,首先,正确认识林政资源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林政资源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各种地下矿藏、土地、气候、生物、水等,因此在对其实行科学管理时,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将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开管理,对于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要实行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循环,使森林资源的机构日趋合理化。其次,使林政资源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与数量相协调,即要保证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比例关系更加合理,低效林得到改造,森林抚育得到及时实施改善林分结构,又要在林业经济和森林资源管理各项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实现各种林业资源的相互平衡,永续利用,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再次开发;最后,对于林政资源的管理应该要实现政企分离,在过去的林政资源管理体系中,我国常常出现政企不分、林业产权不明的现象。因此,必须改变这一管理现状,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企业的职责,使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有较为明确的范围,从而实现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语

林政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保证我国对林业资源需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加强林政资源的管理不仅是政府部门的问题,也是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要责任。各地方的林业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林政资源管理的办法,以谋求林业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沈慧芳,金苏蓉,丁思统.关于林政资源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林业科技,2007(21):121-122.

[2]程红.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生态文化,2010(1).

[3]杨玲.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科技风,2013(20):2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