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油茶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技术和效益分析

2015-06-15 11:37张菊珠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紫色土水土流失治理

张菊珠

摘 要 紫色土因其透水性、持水性差等原因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存在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林草生长慢的特点,一直是紫色土地区关注的焦点。为获得较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并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紫色土的适生树种油茶被引入到紫色土水土流失治理中。

关键词 紫色土;水土流失;治理;油茶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049-02

紫色土母岩具有质地松散、易于崩解、富含矿质养分的特点,适宜旱地经济作物生长。因此,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力度,目前,植被建设是我国较为常用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近年来,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福建省宁化县逐步探索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应对水土流失治理,使之成为紫色土流失区的一项长效治理模式。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1 紫色土水土流失的危害

1.1 紫色土的特性

紫色土水土流失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水保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紫色土化学风化微弱,达不到富铝化阶段,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高,但紫色土土体较浅,深度40~50 cm,粘黏性差,在粗的土壤颗粒间都是大孔隙。同时,土壤所含的有机质少,呈酸性,透水性、持水性不高。宁化县是省内仅次于长汀县的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是全省水土保持一类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31万hm2,紫色土水土流失面积大且集中。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被水蚀后,侵蚀量大于成土量,土层逐年变薄,成了红石骨子土,甚至基岩裸露,治理难度大。

1.2 紫色土水土流失的危害

紫色土水土流失,使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冲沙压,冲毁农田,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汇入沟渠、河道,使中下游水库泥沙淤积、河道阻塞。一方面造成河流水质浑浊,严重危害水土流失地工农业生产,限制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当地和处在当地下游位置的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可以说,水土流失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

2 种植油茶治理紫色土流失技术

2.1 油茶树特性

油茶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具有耐寒耐瘠的特点,适应性强,可在荒地荒坡种植。油茶不与其他粮油作物争抢耕地,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产量是油菜籽的2~8倍,在第四年挂果后,产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此后递增速度会保持30~50 a,可长期为人们创造收益[1]。茶油有着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油茶树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只需在早期投入苗株、肥料等费用,管理期投入一些抗旱、防治虫害等费用,资金投入少,易于农民上手和种植。故而,油茶树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2 种植油茶治理紫色土流失技术

2.2.1 采用 “鱼鳞坑+山边沟”种植油茶治理水土流失模式

在坡度大于25°的水土流失地适用。第一层,依地势挖一个个半圆形的坑,叫“鱼鳞坑”,把树苗种植在外高里低的鱼鳞坑内,坑旁种草,蓄水保土;第二层,每隔20~30 m修建一条宽1.2 m以上的内斜式山边沟,兼作排水沟用,沟旁种草;第三层,油茶园内配套机耕路、排水沟、蓄水池,在道路侧边坡植草种树;排水沟旁按需配置蓄水池[2]。山边沟收集雨水流入蓄水池,有效蓄积雨水,做到涝能排、旱能灌。第四层,使用割草机、推行免耕法技术,利用机械割草覆盖减轻人工除草对表面植被的破坏。四层保护,形成水网、路网、林网防护体系,能有效解决林地水土流失问题。

2.2.2 采用 “坡改梯+竹节沟”种植油茶治理水土流失模式

在坡度相对较缓(在25°以下)的水土流失地适用。顺山坡地形,修筑水平梯田,梯田沿等高线长条带状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外埂内沟,田埂断面呈等腰梯形,一般20 cm(上宽)×40 cm(下宽)×30 cm(高),内侧开挖竹节沟,梯田向内倾斜一般为5~10 cm,同时规划机耕、交通道路,依山就势布设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及田间路网系统。坡改梯田种植油茶,可更快培肥地力,获得高产稳产,种植穴规格一般60 cm×60 cm×50 cm,株行距3 m×2 m,密度为100~120株/667 m2。每穴下基肥2 kg,追施复合肥0.5 kg/株。梯壁种植百喜草、圆叶决明等豆科绿肥,新修梯田第一、二年,园内可套种经济作物,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及其水肥条件[3]。

3 油茶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油茶籽含油量在30%左右,茶油品质优良,所含营养成分丰富,是公认的天然绿色产品,以“东方橄榄油”之名享誉全球。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具有口感佳,且不含有害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于软化人体血管、降低胆固醇、血压血脂及增强人体免疫力有良好功效。长期食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很好的抑制和预防作用。同时,茶油还可深加工高级护肤化妆品等,广受消费者和商家青睐;下脚料茶饼可生产有机肥、机床抛光粉和生物农药,茶壳可用来制造洗发香波等。油茶的这些特点,很适宜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收都有巨大的帮助。紫色土生产的宁化淮土茶油,色泽浓、香气足,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了解,田背村利用紫色土流失山地0.1万hm2,开发种植油茶466.67 hm2,平均产量达40 kg/667 m2。

3.2 生态效益

紫色土因自身特点发生水土流失的程度强烈、治理难,治理地植被得不到很好保护,易再次产生水土流失[4]。油茶耐旱耐瘠,十分适宜在紫色土地种植。油茶植株高大,冠盖厚,根系发达,善于分解和吸收土壤养分,帮助改造土壤土质,保养紫色土壤,可有效提高紫色土保水保肥能力,提高紫色土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使之更适宜其他植物生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防止水土流失发生;油茶释放氧气量大,可很好地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周边温度,调节生态气候。治理地种植油茶后,利益主体明确,植被不易受人为破坏,能有效巩固治理成果。

3.3 社会效益

第一,油茶规模化种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二,油茶本身是十分优质的食用油,能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第三,油茶种植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可提高当地的经济实力。第四,油茶种植对于增强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环保水保意识也有一定益处。

4 结语

油茶的种植对于紫色土流失治理具有很好的功效;同时,还可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紫色土水土流失防止和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最佳选择,带动紫色土流失治理地区水保油茶产业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超,胡惠方.华南典型紫色土水土流失区治理对策及其效益分析[J].人民珠江,2013(4):78-81.

[2]金旭.宁化紫色土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周涛.紫色土区农作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水土保持效益的关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谌芸.植物篱对紫色土水土特性的效应及作用机理[D].重庆: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紫色土水土流失治理
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四川紫色土
重庆沙溪庙组紫色土土壤基质和优先流入渗的定量测算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氮磷径流特征研究
江西不同类型紫色土烤烟氮、磷、钾含量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