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田蓬镇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6-15 11:37王健能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对策油菜

王健能

摘 要 通过对田蓬镇油菜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及潜力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索,并对田蓬镇油菜的发展思路、目标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生产现状;发展对策;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12-02

田蓬镇位于云南省富宁县西南部,地处两国(中国和越南)三省(中国的云南、广西,越南的河江)四县(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越南河江、同文)结合部,全镇国境线长60 km,属国家二类省级开放口岸,是富宁县开展对越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全镇国土面积462 km2,辖20个村委会375个村小组,总人口60 048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5种民族。总耕地面积3 716.93 hm2。

1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是田蓬镇传统的小春经济及饲料作物,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本地小油菜及云油31等高硫高芥型油菜种植为主,2004年以来,以推广H090为主,2004-2006年连续在富田线木桌村委会柒树坪至金竹坪村委会茶地湾百亩连片高产示范样板0.63hm2,获得成功,产量达151.7 kg/667 m2。2010年,在龙哈村委会上麻布小组进行直播全苗条栽高产栽培示范样板11.13 hm2又获成功,单产达到148.9 kg/667 m2。2011-2013年引进花油5、6、8 、9号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进行推广,全镇常年种植油菜面积在0.1万hm2左右。“双低”优质油菜推广利用率为90%,但油菜平均单产仅40~70 kg,油菜产量、产值均较低。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油菜产业的发展,把油菜生产作为田蓬镇小春生产暨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项目来抓。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1 055.93 hm2,总产量1 088 200 kg,平均单产68.7 kg,“双低”优质油菜达到全覆盖,品种重点推广花油3号、5号6、8、9号。至此,全镇油菜种植面积全部实现良种化。油菜生产成为田蓬镇播种面积最大的小春经济作物。

2 存在问题

2.1 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

田蓬镇岩溶地多,渗漏严重,冬春干旱,蒸发量大,大气和土壤干旱是制约油菜生产的主要因素。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田蓬镇农业生产水利设施老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油菜生产时具备灌溉条件的生产领域所占比例不大,油菜生产对气象条件依赖程度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天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极大,从根本上制约了田蓬镇油菜产业的发展[1]。

2.3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管理粗放

由于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与农业生产经营相比,效益差距极大,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群体几乎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劳动者多为留守的老年人,无法操作农机具,在全镇近几年种植油菜生产中,能运用微、旋耕机进行机耕、机耙面积仅为26.67~33.33 hm2,仅占总种植面积的3%~4%,其余油菜生产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667 m2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15个工作日。油菜又属于需肥量较高的作物,每667 m2油菜需投入肥料、农药约为140元左右,扣出生产成本后,每667 m2油菜收入仅在40~50元。劳动效益低,导致绝大部分农户种重轻管。

2.4 缺乏能人领跑,市场开拓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种植规模小且各自为政,加工企业加工规模小,设备简陋、陈旧,以代加工为目的,缺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领进农产品大市场的魅力,导致带动农民增收乏力[2]。

3 发展优势及潜力

3.1 气候条件

田蓬镇属滇东南丘陵中山温和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湿度大,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温度16.5℃,年降雨量1100~1200mm,油菜生长期间的10月-翌年5月,冬季不甚严寒,但又有一个0 ℃左右的低温阶段,较有利于油菜所需的春化条件和安全越冬,无明显停止生长阶段,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450m的区域,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土壤较肥沃,是富宁县油菜生产最适宜区域之一。

3.2 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重大

油菜适应性广,根系发达,能分泌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溶磷素,能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且生长期间的落叶、落花还田地,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养地作用[3]。在田蓬镇以玉米、水稻实行轮作,可以大幅减轻病虫危害。油菜产业发展能带动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对田蓬镇畜牧、粮食、饲料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3.3 发展潜力巨大

田蓬镇自2012年相续在中厂、碗厂、庙坝及龙修村委会等4个村实施“兴地睦边”土地整治项目,共完成土地平整面积367.04hm2;完成沟渠总长29936.98m,其中:斗渠5171.01 m,农渠21656.37m,农沟1407m,斗沟1702.6m;完成道路总长30657.82m;水池8座,水窖8座,取水坝16座,管涵121座,农桥4座,漫水桥1座。此项目的建设,对油菜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油菜产业旱涝保收。

4 发展思路及目标

4.1 发展思路

在稳定现有油菜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农技部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引进、试验、示范及展示一批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加快发展壮大油菜产业。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进一步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推进“双低”油菜合理的区域化种植布局,促进直播全苗、冬前稳健,春后快发的推广应用。

4.2 发展目标

根据田蓬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及纲要,在继续巩固和加强主产区油菜产业发展的同时,把相继实施“兴地睦边”项目的村组作为全镇油菜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品种和栽培技术入手,高起点,严要求,及早谋化“十三五”发展方向、纲要,达到用养地结合。以实施“兴地睦边”项目村为契机,到2017年全镇“双低”优质油菜播种面积力争达到0.2万hm2,努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平均单产力争达到120 kg,新增油菜籽120万 kg,含油率提高3%~4%的发展目标。

5 发展对策

5.1 加强领导服务意识,为油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镇情,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契机,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制定各种有利于油菜发展的激励机制,采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具体抓,深入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扎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在3~5 a内完善和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5.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技部门应因地制宜对田蓬镇油菜种植区域进行科学规划,紧紧围绕田蓬镇“依托资源建产业,围绕增收调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落实好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扩大油菜种植规模,以优质、增质量为总体规划原则,制定好“十三五”油菜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油菜生产的发展目标、计划任务和具体措施,指导全镇油菜生产的发展。

5.3 多渠道凑集资金,加大油菜生产的投入

镇党委、政府应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的“兴地睦边”项目,结合“三农”发展大规划,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机耕路、桥、田间沟渠配套设施、节水灌溉系统等工程逐步提高油菜生产水利化及农机化,努力实现农机与配套农艺相结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4]。农技部门应抓住国家实施“油菜体系”建设的契机,健全和完善田蓬镇优质油菜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多渠道争取科技资金投入,通过加大油菜生产投入,加快抗旱、早熟型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品系)的引进、示范及展示。

5.4 加大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水平

农技部门应加强“双低”优质油菜高产栽培示范样板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结合“优质粮油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开展油科“321”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多方协调配合,认真做好良种统一调供及技物配套等项目服务工作,加强以推广的主导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入户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现场培训,科技示范、样板观摩学习,出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油菜种植农户的栽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户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文钰,属乃美. 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陈静.湖北省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3]周精华,田祖庆,孙兴怀,等.安乡县油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14(12).

[4]冯云生,王文生,王秀莲,等.临沧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0(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发展对策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钟山县贡柑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