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背景下汉源县生态修复工作策略分析

2015-06-15 15:55郭恒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绿色低碳生态修复

郭恒

摘 要 生态修复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基于此,通过对生态修复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汉源县生态区位状况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我国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应采取的策略,期望对以后的生态修复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绿色低碳;生态修复;四川省汉源县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56-02

当人类在不断追求高速发展的经济时,往往容易忽视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盲目开采矿产资源对地质产生的破坏引发区域性山体破坏,森林资源被大面积采伐所造成的地质条件恶化、水土流失以及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我国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自然是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整体系统,彼此之间互相关联,如果这一生态系统当中任意一个要素出现问题时,整体的生态系统就会呈现不稳定发展趋势。因此,目前,全世界范围都在呼吁进行生态修复,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修复又称生态恢复,是相对生态破坏而言的,其概念源于生态工程或生物技术,是指恢复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或非自然的)的状态,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状态的过程;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己有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持续性的过程;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型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是重走己损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功能的过程。位于西南腹地、四川省雅安南部的汉源县,在长江上游,而且处于横断山脉的北段,地质构造相当复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上颇有建树,参考汉源县生态修复的方法措施,期望能够为当前绿色低碳大背景下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可靠的借鉴。

1 汉源县生态区位状况及治理现状

汉源县是四川省雅安市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是通往康藏的咽喉地带,区内蕴含有丰富的铅、锌、磷、菱镁、花岗石以及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同时,有重要的旅游资源,包括“茶马古道”“狮子山文化”“南方丝绸之路”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灯形成的优美自然景观[1]。汉源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比较集中,但是又处于四周环山的地势,近年来,汉源县为了发展经济,盲目开采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从1997年开始,该县就被上级相关部门列为了生态修复“长治工程”重点县。虽然该地生态修复工作由来已久,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生态修复是一项主要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在加强预防保护和开展人工辅助治理的条件下,较短时间内实现大面积水土流失初步治理,使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最终实现大面积治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2]。首先,在以往的生态修复工作过程当中,工作开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的治理措施:矛盾特殊性原理告诉大家,在进行生态修复的时候理应坚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破坏的不同程度做出具体的生态修复建设实施规划方案,确保这项工作可以在科学的计划下进行。同时,该计划还应该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协调农、林、财政、科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配套设施得以完善,真正实现生态修复工作的价值。其次,对于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山区人民习惯了靠山吃山的生活模式,往往忽视对大自然生态的保护,为了发展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对自然进行盲目开发,这样的思想认识完全不利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再次,生态修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虽然生态修复主要着眼于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但是必须要有其他相关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以往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政府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只能从其他资金项目中抽取少量的资金来开展工作,这远远不能保证生态修复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生态修复工作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并不完善,这一切都严重制约着生态修复工作的进行。最后,生态修复的方法、技术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生态修复实用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快速恢复稳定的生态环境技术措施的基础资料,尽快对生态修复区进行统一规划,摸清底数,制定出不同基础条件下的生态修复具体措施;同时,对实施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压力形成与解除的措施,生态系统压力解除后的恢复机制,生态环境自身演化规律和可恢复的程度进行专题研究,找出最佳路径[3]。

2 绿色低碳背景下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策略指导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生态修复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选择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力量,依靠大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自动调整生态系统中不合理的部分,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农民兴建高标准的农农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提高单位面积内粮食的产量,保证生产产量。例如,开展荒山轮封轮牧,既可以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获取较高的粮食收益,改善群众生活,还可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

第二,根据区域生态破坏的现状因地制宜,进行片区治理,科学规划生态修复区的建设。生态修复是一项整体且互相关联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专门的生态修复治理小组,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由其组织管理并实施。在设立组织管理机构的同时,还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验收机构,落实专人管护,通知将各片区的生态修复工作纳入其考核范围之内,促进生态修复工作的进行。

3 结语

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生态工程,在当前绿色低碳背景下,我国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治理观念;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积极进行片区的生态科学规划,争取政府、农、林等部门的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持,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小玲.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云南大姚试直工程效益监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7.

[2]刘晓科.右玉县生态修复成效综述[J].山西水利,2006(2):48.

[3]陈宏伟.浅谈沧源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具体做法及成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11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绿色低碳生态修复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株洲市绿色低碳物流配送仓储基地项目可行性分析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浅谈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
浅析电网绿色低碳化运行发展的方式
绿色低碳生活背景下的服装设计探究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原则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