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探析

2015-06-16 04:31包红艳包格日乐吐
艺苑 2015年2期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美术

文‖包红艳 包格日乐吐

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探析

文‖包红艳 包格日乐吐

蒙古族民间美术存在于蒙古族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是蒙古族儿童生活经验的根基。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创造表现活动相连结,在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艺术世界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上能够起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以蒙古族民间美术的内容、分类及特征为出发点分析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可行性,进而构建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中小学;美术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蒙古族民间美术正逐渐淡出蒙古族儿童与青少年的生活及记忆,在美术课程中,学生通过理解蕴含着优秀艺术特色的蒙古族民间美术,可以引导他们对本民族民间艺术未知领域的探索,进而体验再创造的愉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将蒙古族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关于蒙古族民间美术

蒙古族民间美术源于蒙古民族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是蒙古族人民勤劳智慧的艺术结晶。蒙古族人民根据地域特色和风俗习惯,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原材料,精心雕琢,细心刻画,制成了形式多样的日用品,将艺术融于生活,创造了许多民间艺术瑰宝。

在国内,对于民间美术这一概念,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例如,我国已故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将民间艺术粗分为六个大的类别,即,工艺、绘画、建筑、雕塑、舞乐、歌谣;从民间美术自身的特殊性出发,邓福星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依据功能学的意义将民间美术归结为六大的门类: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1]175

对蒙古族民间美术概念的界定,现有的少数几位研究专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著名学者阿木尔巴图先生于1986年出版的《蒙古族民间美术》一书中,对于蒙古族民间美术的传统民族特色、存在形式、表现语言等作了详实分析,将其分为民间图案、民间刺绣、民间雕刻、民间金属工艺、毡帐艺术、民间剪纸、民间宗教艺术[2]等,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先行研究资料;内蒙古师范大学乌力吉教授在《蒙古族民间美术及其发展现状》一文中,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分类为:实用性民间美术,陈设、观赏性民间美术,带有精神寓意及民族标志的民间美术[3]等。

综上,蒙古族民间美术所呈现出的形式,是蒙古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意识观念的产物。无论是民间图案、民间剪纸、皮雕等艺术形式都表达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民间艺人或广大牧民在创作这些作品时,通常先从实用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对创作的物品进行审美上的刻画。因此,民间美术作品的诞生往往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产物。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能从蒙古族发展历程中,发现和感知蒙古族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情趣等。就像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所阐述的:“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所共同具有的观念和准则。”[4]所谓共同的观念、认识和行为准则,正是在人民不断变换的生产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性及民族性。了解蒙古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及创造过程,对于提高当下蒙古族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文化认同感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在人类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美术学科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略显自由,且更富有创造性。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美术教育具有重视地方性民族文化特色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的趋势。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鼓励教师在本地区文化背景下,开发美术课程资源,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创造能力。

(一)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全球文化大融合、注重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将蒙古族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尤为重要。其价值与意义体现为以下两点:

1.有效的文化渗透

蒙古族民间美术存在于蒙古族儿童的日常生活,是蒙古族儿童生活经验的根基,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能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创造表现活动相连结。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学生在体验和感受蒙古族民间美术艺术魅力的同时,从身边的美术形式开始了解,逐渐拓展审美视野,并提高参与文化传承的积极主动性。蒙古族民间美术资源在蒙古族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本民族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增强他们

的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有效的文化传承

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民族情感、创造力是受其所在的群体的客观影响的,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必然与其他民族有所差异且具有独特性。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树立民族自信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本民族文化,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拓展新的文化领域。因此,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可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二)民间美术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民间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的问题逐渐开始受到关注,成功地将民间美术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然而,在内蒙古地区,却缺少将蒙古族民间美术与蒙古族学校美术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不过,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较为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蒲公英行动”是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成就未来”工程之一。“蒲公英行动”强调通过开发地域性文化和自然资源,并通过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当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教学能力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当地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能力以及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5]“蒲公英行动”小组开展工作十余年来,他们结合当地民间美术形式,举办画展,开展相应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促进学生对于本土文化认知及身心全面发展上做出了贡献。对此案例,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使蒙古族民间美术更好地发挥其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作用。

三、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蒙古族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

随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蒙古族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将是值得学术界不断讨论并认真实践的课题。对于蒙古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

基于教育部下发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学习的方式、材料形式要丰富多样,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6]。因此,对蒙古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内容的设定,需要来自蒙古族民间艺人与民族学校研究人员的全面协调、研讨。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具有典型性,又要有可适性。对于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分析蒙古族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程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考虑它是否具有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是否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可根据当地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另一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

综上,蒙古族民间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及课程设计的原则应符合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要符合其年龄特点。2.注重美术学科课程特点,进而选择美术课程内容。3.注意民间美术课程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及可操作性。4.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著名艺术心理学教授罗恩菲德这样写道:“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已达成。”[7]应用蒙古族民间美术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民间艺人、艺术家,而是通过借助地域特点、民族元素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从而激发他们感知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及动手能力等。蒙古族民间美术长期扎根于基层人民生活中,作品中除了传达个人单纯的情感以外,更多的是给予人们产生心理共鸣的启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蒙古族民间美术与蒙古族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是长期的、通过文化的渗透达到完善人格、实现全面教育的过程。

四、结语

本研究是笔者基于对蒙古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初步整理,并将其应用于蒙古族学校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实际调研的成熟,下一步将在蒙古族学校展开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力图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使用,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并在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感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能力的提高。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2]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3]乌力吉.蒙古族民间美术及其发展现状[J].美术观察,2011(04).

[4]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5]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G64

A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一世纪内蒙古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NJSY12129)阶段性成果之一。

包红艳,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包格日乐吐,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蒙古族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蒙古族民间美术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美术篇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