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对我国真实通胀的影响

2015-06-17 19:23孟猛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析

摘 要:自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以来,通胀预期的管理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国内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及定性分析上,对通胀预期的规范定量研究则略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储户调查数据,对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间的关系作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胀预期是真实通胀的格兰杰原因,且在滞后期内对通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管理通胀预期对控制真实通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胀;通胀预期;分析

一、前言

通胀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决策层及公众。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发生过多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2006年至2008年,上涨阶段持续了9个季度,CPI在2008年第一季度达到最大涨幅8.0%;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出现了11个季度物价上涨,CPI在2011年第三季度达到了最大涨幅6.3%。考虑到食品和居住价格的上涨、劳动成本的上升、资源价格以及货币供给等因素,防通胀仍然是较长期限内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难题。而通胀问题在我国一再反复出现于我国的通胀治理理念不无关系。2009年之前,决策层主要依靠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需求等措施来抑制物价上涨,但因为存在政策传导的时滞性,这些措施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2009年10月,中央决策层首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将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列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显示了中央调控理念的日趋成熟。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慕斯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思想,后经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萨金特和华莱士作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成为区分传统与当代通胀理论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市场预期的作用。

尽管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日益突出,我国国内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却大多在感性认识以及定性分析上,对于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的系统理论、实证分析不多。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储户调查数据,对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间的关系作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公众对物价水平在未来的变动方向以及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是公众在利用包括实际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政策、当前经济形势等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预期。通胀预期通过从微观层面改变经济个体的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进而对一国宏观经济及真实通胀产生影响。

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的关系可以

首先,总供给方面,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加会使工人认为未来生活成本提高,于是向企业要求增加工资,企业在有同样的通胀预期下会同意给工人增加工资,并且增加产品的价格,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产品价格的普遍上升又会形成新一轮的价格通胀预期,于是工人又会要求增加工资,这样循环往复,呈现预期-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状态,形成真实通胀。

其次,总需求方面。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会使得预期实际利率下降,这时,家庭会减少储蓄从而增加消费,企业由于考虑利率的下降投资成本的降低会增加投资,企业投资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都会使得社会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或者减少的情况下形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形成真实通胀。

三、实证分析

前面的理论分析表明:通胀预期通过需求、供给两个方面可以影响宏观经济中个体的行为进而影响真实通货膨胀。

本部分首先对我国居民通胀预期具体数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通胀预期与我国实际通胀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数据选择与变量处理

样本区间为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

真实通胀指标。通胀率的衡量指标选用CPI。CPI选用环比数据,为与城镇储户调查数据一致,分别采用3-5,6-8,9-11,12-2的季度环比数据。记为π。

通胀预期指标。通胀预期测度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债券利率期限结构估算法和计量模型法、问卷调查法、通胀指数化债券估算法。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储户调查数据,采用C-P概率法计算出预期通货膨胀率。记录为πe。

2.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的格兰杰检验

(1)平稳性检验

计量分析中,一个假设是分析的数据必须是平稳的。只有当变量平稳时,传统的计量方法才有效;当变量不平稳时,就会产生虚假回归或伪回归。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是不平稳的,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检验结果看应当拒绝原假设,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两个序列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2)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讨论只是得出实际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具有一定的稳定关系,但是到底是通货膨胀预期引起了实际通货膨胀,还是实际通货膨胀引起了通货膨胀预期,则需要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进行验证。

检验结果如下:

首先构造一个实际通胀与真实通胀的var模型,以判断最佳滞后期,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推荐滞后期为1。

然后在滞后期为1的条件下对实际通胀与通胀预期进行格兰杰检验,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知,对于第一个原假设,通胀预期不是引起实际通胀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其F值=6.62475,相应的概率值P=0.0139,小于5%的检验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通胀预期是引起实际通胀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对于第二个假设,实际通胀不是引起通胀预期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其F值=2.1577,相应的概率值P= 0.1497,大于10%的检验水平,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实际通胀预期不是引起通胀预期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且通胀预期是引起实际通胀的原因。

(3)脉冲响应函数

由上述检验可知,通货膨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存在因果关系,但到底这种影响具体来看是什么,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动态过程,则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来研究这个过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本期给通货膨胀预期一个正向的冲击后,对实际膨胀的影响的在第一季度不明显,在第二期时内,通货膨胀对其做出剧烈的反应,出现与通胀预期冲击方向相同的变化,并且在第三期的影响效果开始减弱,第四期正影响有所反弹,但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影响逐渐消失。这表明通货膨胀预期的突然上升并不会引起实际通胀立即做出调整,因为市场需要一段时间做出微观反应,通过需求供给或者资产的机制作用于物价水平。而在之后的几期预期的作用已充分被市场行为消化,作用的影响也就之间减少。

四、結论及政策建议

1.结论

(1)实际通胀和通胀预期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长期中两者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引起实际通货膨胀变化的格兰杰原因,通货膨胀预期不是引起实际通货膨胀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2)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并不会立即引起通胀的调整,在第二期时内,通货膨胀对其做出剧烈的反应,出现与通胀预期冲击方向相同的变化,并且在第三期的影响效果开始减弱,第四期正影响有所反弹,但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影响逐渐消失。

2.政策建议

(1)完善通货膨胀预期度量及检测体系

目前,本文所使用的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系统还不十分完善。问卷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真实性也没有确切的保证。因此问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细化,系统化。而且关于定性的数据如何转化定量的通胀预期数据,人民银行可以设计出一套自己的方案,便于今后的研究。

(2)中央银行积极引导通胀预期

由于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央行有必要对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防过于激烈的波动产生对宏观经济的恶性影响。加大信息的发布范围以及加快信息的发布速度,让公众拥有充分的信息,作出适时的反应。实施公开、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通货膨胀预期。

参考文献:

[1]祝宝良.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J].中国金融,2011,(19):53-55.

[2]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4):1-18.

[3]肖争艳,唐寿宁,石冬.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异质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9):51-62.

[4]肖曼君,周平.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偏差的影响——基于人民银行的信息披露指数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9):5-11.

[5]徐亚平.公众学习、预期引导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9,(1):50-65.

[6]徐亚平.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模型刻画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J].金融研究,2010,(9):19-33.

[7]薛万祥.预期、博弈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1995,(12):64-70.

[8]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1):106-117.

作者简介:孟猛(1986.02- ),男,河南省濮阳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研究生,国民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