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2015-06-22 07:39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养殖业猪肉生猪

文│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生猪养殖业不仅在我国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生猪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市场肉品供应和居民肉类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生猪养殖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传统散养大量退出,标准化规模养殖迅速发展,现代化的规模养殖逐步取代传统分散饲养,并成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

二是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猪肉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态势,猪肉消费的品质化、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渐成主流,我国居民的猪肉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数量、质量并重新时期,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地方特色养殖正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模式。

三是环保压力加大,饲养成本提高,进入生猪饲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土地、饲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资源性约束日益明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已成为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新主题。

四是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产销对接日趋活跃。特别是生猪加工业来势良好,已成功地越过起步阶段,正进入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提质升级时期。

五是生猪及猪肉产品的市场交流深度融合,生猪养殖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影响日益加深,传统生猪生产周期和价格波动周期明显打破。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走出去”步伐,提高生猪养殖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是市场风险、疫情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复杂多变,政府在发挥市场对生猪养殖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注重生猪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基础产业的特殊性、弱质性和准公共性,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等公共投入,实行良种补贴、政策性保险补贴、动物防疫补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等,构建和完善支持保护体系已成为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

适应新常态下生猪产业发展的新变化,需要准确把握其趋势性的变化规律,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湖南是全国的生猪养殖大省,年人均生猪出栏量和外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武深树博士以湖南省为案例,借鉴发达国家生猪产业发展经验,对生猪养殖的生产规模、优势区域、成本效益、主导模式、价格波动等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他认为,生猪养殖优势区域将由传统的生猪生产比较优势区域向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区域转移,适度规模养殖、家庭牧场、家庭农场将成为未来生猪养殖主导模式,纵向一体化的合约生产和全产业链生产将逐步成为未来生猪产业链的主导组织模式。这些带有前瞻性的预测分析,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创新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生产指导性。

我相信,《湖南生猪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的出版,将对湖南乃至全国的生猪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养殖业猪肉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