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41例

2015-06-24 14:29张骏朱毅平
医药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脑波阿普分散片

张骏,朱毅平

(1.浙江省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海宁 314400;2.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湖州 313000)

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41例

张骏1,朱毅平2

(1.浙江省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海宁 314400;2.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湖州 313000)

目的 观察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均给予氟西汀分散片10~40 mg·d-1,po,qd,均早餐后顿服。有睡眠障碍者给予阿普唑仑0.2~0.4 mg·d-1,晚餐后顿服。入选第2周开始,治疗组每天行脑波治疗1次,对照组行伪脑波治疗1次。两组均21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第1,2,4,6周末均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氟西汀分散片平均用量[(29.33±5.12) mg·d-1]低于对照组[(32.53±4.10) m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1例服用阿普唑仑,平均使用(12.88±3.63) d,平均剂量(0.22±0.10) mg·d-1,对照组分别为31例、(19.56±8.21) d和(0.30±0.09) mg·d-1。治疗组服用阿普唑仑例数、时间、剂量均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第2周末,两组患者HAMD得分开始下降,持续到第6周末,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自治疗第2周末至第6周末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对照组治愈16例。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可加快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氟西汀分散片;脑波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是常见慢性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抑郁症有效,但仍不理想。据报道,抗抑郁药物临床治愈率30%~40%,有效率60%~70%[1],如何提高抑郁症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氟西汀分散片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均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首次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入院前2周未服用过任何抗抑郁药物;④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无严重心、肝、肾躯体疾病史;⑥入院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均无器质性异常;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e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17,HAMD-17)[3]17~24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事先确定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本研究经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书面告知参加研究的患者及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中途治疗组脱落9例,其中提前出院6例,退出研究3例;对照组脱落8例,其中提前出院6例,退出研究2例。治疗组实际完成研究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龄(35.29±9.51)岁,病程(9.84±3.27)个月。对照组实际完成研究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36.04±9.12)岁,病程(9.21±2.9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t=0.36,t=0.93,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氟西汀分散片(美国礼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10,规格:每片20 mg),po,起始剂量10 mg·d-1,第4天增加至20 mg·d-1,第7天根据患者状况增加至30或40 mg·d-1,均早餐后顿服。有睡眠障碍者给予阿普唑仑片(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718,规格:每片0.4 mg),0.2~0.4 mg·d-1,晚餐后顿服。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均维持该剂量。

治疗组患者自入院后第2周第1天开始,每天14:00~17:00行脑波治疗(BW-308脑波仪,上海神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沪食药械准字2009第2240967号),每次60 min,qd,21次为1个疗程。治疗时患者躺在特殊设计的躺椅,戴治疗眼罩、耳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脑波治疗。在患者上肢神门穴、大棱穴或内关穴配用治疗电极,选择脑波仪2,6号程序,低频电脉冲单程渐进波型治疗。2号程序:开始频率18 Hz,经过信号模式变换成5 Hz,保持10 min5 Hz深度放松。再经过5 min逐渐变换回到18 Hz,治疗过程30 min。6号程序:30 minθ~δ波信号,频率范围1.0~5.0 Hz[4-5]。对照组给予伪脑波治疗,每次60 min,qd,共21次,操作程序与治疗组患者相同,仅在患者戴上治疗眼罩、耳机后,关闭2,6号程序并给予伪刺激。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行HAMD-17量表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进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3]评定。疗效评定:HAMD≤7分治愈,减分50%为有效[6]。第6周末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中途脱落者不列入统计。

2 结果

2.1 用药比较 治疗组应用阿普唑仑者21例,平均使用(12.88±3.63) d,平均剂量(0.22±0.10) mg·d-1。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31例,平均使用(19.56±8.21) d,平均剂量(0.30±0.09) mg·d-1。治疗组阿普唑仑使用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治疗组阿普唑仑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1)。治疗组阿普唑仑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1)。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氟西汀平均剂量(29.33±5.12) mg·d-1,对照组平均(32.53±4.10) mg·d-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1)。

2.2 量表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前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两组患者自治疗第2周末HAMD得分均逐步下降,并一直持续到研究结束(第6周末),与本组入选时基线和治疗1周末HAMD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治疗组治疗第2周末HAMD得分下降快于对照组,并一直持续到第6周末,第2,4,6周末HAM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氟西汀联合脑波治疗初期疗效好于氟西汀。见表1。

2.3 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5例(60.98%),有效36例(87.80%)。对照组治愈16例(38.10%),有效30例(71.43%)。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行脑波治疗后头疼、恶心各为6例,思睡、心动过速各8例;对照组头疼、恶心、心动过速各为5例,思睡为6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0.12,0.001,0.42,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治疗进程。治疗第6周末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目前主张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药(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inergic antidepressant,NaSSA)等新型抗抑郁药物来治疗。氟西汀属于SSRIS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选择性地对5-羟色胺(5-hydroxytiyptamine,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增加,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7]。由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

脑波治疗仪是新近引进国外脑电生理研究成果的一种治疗仪,通过特定的声与光信号,以及结合不同的穴位,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低频电脉冲刺激来调节人体脑电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8-9]。研究发现,利用低频电脉冲刺激抑郁症患者的神门穴、大棱穴或内关穴,患者尿液中5-羟吲哚乙酸排出增加,提示低频电脉冲刺激可使抑郁症患者神经元突触间隙5-HT浓度增高[8-9]。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

本试验中,对照组患者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伪脑波治疗,排除了心理因素对疗效的干扰,因此资料具有可比性。笔者在脑波治疗仪中选择2,6程序,应用单程渐进波型对患者的神门穴、大棱穴或内关穴进行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HAMD-17得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提示氟西汀联合脑波治疗起效快于氟西汀单独治疗。本试验中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这可能和脑波治疗仪通过发出特定的声与光信号及低频电脉冲在患者的神门穴、大棱穴或内关穴单程渐进波型的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使室旁核神经元分泌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含量下降,神经元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5-HT的浓度增高加快[4,8-9],使抑郁症状迅速改善,并且提高了抑郁症的治愈率。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随着氟西汀使用时间延长,神经元突触间隙NE与5-HT浓度趋于平衡有关。

本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氟西汀用量、使用阿普唑仑患者例数、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均少(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间隙NE和5-HT浓度增高加快[4,8-9]导致抑郁症状改善有关。

本试验结果显示,氟西汀联合脑波治疗后头疼、思睡、恶心、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氟西汀治疗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影响治疗进程。研究结束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提示氟西汀联合脑波治疗安全。

总之,氟西汀联合脑波治疗抑郁症可加快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修订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197-202.

[4] 佘振翔,李悦,徐长文,等.脑波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0(6):593-594.

[5] 金学敏,朱毅平.米氮平联合脑波干预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0(4):318-319.

[6] 朱毅平,顾钟忠.米氮平、氯丙咪嗪、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和副反应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4,29(5):258-260.

[7] 司天梅,黄继忠,于欣,译.Stahl精神药理精要: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应用[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60-461.

[8] ONO H J, SHIRAKAWA O, NISHIGUCHI N, et al.Serotonin 2A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d suicide[J].Psychiatr Res,2001,35(2):173-176.

[9] ARIAS B,GASTO C K,CATALAN R, et al.5-HT(2A) receptor gene 102T/C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 behavior in depressed patients[J].Am Med Genet,2001,105(5):801-802.

DOI 10.3870/yydb.2015.03.018

2014-02-25

2014-03-20

张骏(1977-),男,浙江海宁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的基础与临床。E-mail:zzjj01@163.com。

朱毅平(1957-),男,浙江湖州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E-mail:hzzyp008@sina.com。

R971.3;R749

B

1004-0781(2015)03-0347-03

猜你喜欢
脑波阿普分散片
怀念哑巴阿普
请记得我
穿心莲有效部位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阿普唑仑撤药致腹痛1例
脑波音乐受到科学界关注 听大脑“唱歌”助临床诊疗
针灸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化疗引起的上腹部胀满52例
共聚维酮和交联聚维酮对中药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