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体积测量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5-06-25 01:19刘建滨范立新
关键词:右叶肝叶状面

谢 安,刘建滨,范立新,刘 鹏,彭 勃,刘 宇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长沙 410005)

肝脏疾病在我国十分常见,一般慢性肝疾病的常见共同病理过程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早期的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或阻止此进程,但如何评价干预效果仍然是一个难题。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早期即有肝脏形态学上的改变,但是肝功能可能是正常的,而且肝硬化、肝纤维化很难都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所以研究一种简单易行的测量早期肝脏病变形态学上变化的方法必然在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而无明确肝胆疾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40.54±11.63)岁,女性17例,平均年龄(47.24±12.56)岁,男女两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本组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4.33±12.4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肝叶长轴斜矢状面轴线测量 采用phillips16排螺旋CT扫描仪行常规三期扫描(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20s),所有病例均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脾下缘,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时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80~100m L,注射流率2.5~3.0mL/s。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准直器宽度1.5mm,扫描层厚5.00mm,重建间距5.00mm。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行门静脉期行1mm重建,将门静脉期容积数据在机器自带的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各斜矢状面图像重建的方法:1.以第二肝门水平下腔静脉肝缘的中心点与右肝下角最低点连线为右叶长轴;2.以第二肝门水平下腔静脉肝缘的中心点与胆囊窝肝缘最低点连线为方叶长轴;经过此长轴的斜矢状面分别为右叶长轴斜矢状面、方叶长轴斜矢状面(见图1、图2)。3.经过第二肝门水平下腔静脉肝缘的中心点至横断面上中线左侧第一肋骨头左缘的斜矢状面定义为左外叶上长轴斜矢状面,中心点至此剖面最低点连线为左外叶上长轴(见图3);4.经过第二肝门水平下腔静脉肝缘的中心点至横断面上中线左侧第二肋骨头左缘的斜矢状面定义为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中心点至此剖面最低点连线为左外叶下长轴(见图4)。各斜矢状面前、后顶点至长轴的距离之和为短轴。并测量各斜矢状面与冠状面的夹角。

图1 肝右叶长轴斜矢状面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图2 方叶长轴斜矢状面

图3 肝左外叶上长轴斜矢状面

图4 肝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

图5 肝叶的划分方法

1.2.2 肝叶体积测量 将重建的门静脉期容积数据输入仪器自身携带的Volume功能软件行肝叶体积测量。分别测量右叶、方叶、肝左外叶以及尾叶的体积。(肝叶的划分方法见图5)。测量方法:从膈顶至肝脏的下缘逐层划取肝叶的轮廓,划取过程中避开肝门的大血管及胆囊,所选择区域内取域值为30~300Hμ,由机器自动计算各肝叶的体积。CT横断面上各肝叶边界的划分[6]:A.第一肝门以下以正中裂划分左右半肝,左叶间裂划分方叶及左外叶;B.第一肝门以上水平正中裂显示不清区域以肝中静脉为界划分左右半肝,以肝左静脉为界划分肝左外叶和方叶;C.在肝门区矢状位上,以下腔静脉右缘划一纵线,以该线为界划分肝右叶和尾叶,而尾叶和左外叶以网膜结节为界;D.E.F分别为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的肝叶测量效果图。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因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比较用行×列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可信区间均为95%。

2 结果

2.1 正常组各肝叶的基本情况 正常组各肝叶体积、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与冠状面夹角的均数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见表1,表2。

表1 正常组各肝叶体积、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与冠状面夹角的均数

表2 正常组各肝叶体积、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与冠状面夹角的95%CI

2.2 正常组右叶体积与右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图6可见,肝右叶体积与肝右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 R=0.820(P<0.05),决定系数 R2=0.672,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 -1017.84+6.62X1+7.31X2,使用方差分析对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做显著性检验,F=27.671,P=0.000,即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值的累加概率图(P-P图)示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表明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应变量Y轴(肝右叶体积)与标准化预测值X轴做散点图,可见两变量基本成直线关系。

图6 右叶回归方程中标准化残差P-P图及标准化预测值散点图

2.3 正常组方叶体积与方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的相关性分析 图7结果显示,方叶体积与方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R=0.807(P<0.05),决定系数 R2=0.652,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310.469+2.71X1+1.91X2,使用方差分析对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做显著性检验,F=25.285,P=0.000,即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值的累加概率图(P-P图)示散点在直线上活靠近直线,表明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应变量Y轴(肝方叶体积)与标准化预测值X轴做散点图,可见两变量基本成直线关系。

图7 方叶回归方程中标准化残差P-P图及标准化预测值散点图

2.4 正常组左外叶体积与左外叶上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的相关性分析 左外叶体积与左外叶上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R=0.738(P<0.05),决定系数R2=0.545,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213.13+4.82X1-0.468X2,使用方差分析对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做显著性检验,F=16.178,P=0.000,即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2的系数为负数,当自变量X2(短轴)增大时,因变量Y(体积)反而缩小,因此此回归方程不符合实际意义。

2.5 正常组左外叶体积与左外叶下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的相关性分析 见图8。

左外叶体积与左外叶下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R=0.650(P<0.05),决定系数R2=0.423,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69.27+2.19X1+1.82X2,使用方差分析对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做显著性检验,F=9.893,P=0.001,即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值的累加概率图(P-P图)示散点在直线上活靠近直线,表明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应变量Y轴(肝左外叶体积)与标准化预测值X轴做散点图,可见两变量基本成直线关系。

图8 左外叶回归方程中标准化残差P-P图及标准化预测值散点图

3 讨论

3.1 肝脏形态学研究的现状与本研究的意义 目前基于CT或MRI的对于肝脏形态学的判断主要集中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学变化[1]及一些继发改变的指标,如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等,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虽然有一些斜断面肝叶比例的指标[2],但是还不够全面。范立新[3]等通过尸体肝脏标本研究了肝各叶长轴斜矢状面形态与特点,结果表明各斜矢状面均能够良好的反映肝表面标志形态、大小的变化。肝脏的体积测量[4]是最近研究的热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5],[6],并初步认为,肝脏体积测定是评估慢性肝病是否进展的有效手段[7],[8]。本研究结合当今研究的热点,通过体积测量与肝叶长轴斜矢状面轴线测量两种方法的对比,验证了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更好的证实了本研究的可靠性。

3.2 肝叶各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长度与所在肝叶体积大小的相关性 目前CT关于肝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剖面上肝叶的比例变化[9],实际上由于胸廓的限制,肝体积增大主要朝上下方向扩展,表现为膈面膨隆、网膜结节、右肝下极及嵴线增粗隆起[10],也有专家称之为肝肥大萎缩综合症[11]。因此包括肝叶长轴在内肝叶斜矢状面能更准确的反映肝脏形态学的变化。本研究证实正常人肝右叶、方叶、左外叶体积分别与肝右叶长轴、方叶长轴、左外叶下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0、0.807、0.650(P<0.05),决定系数分别为R2=0.672、0.652、0.423,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1017.84+6.62X1+7.31X2(P=0.000)、Y=-310.469+2.71X1+1.91X2(P=0.000)、Y=-69.27+2.19X1+1.82X2(P=0.001)(X1表示长轴,X2表示短轴)。因此可以基本判断利用肝右叶长轴、方叶长轴、左外叶下斜矢状面长轴、短轴的长度来判断肝叶形态学变化的特点与肝叶体积测量的方法可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虽然左外叶体积与左外叶上长轴、上短轴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38(P<0.05),决定系数R2=0.545,由此得出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213.13+4.82X1-0.468X2(P=0.000),但是在回归方程表达式上左肝外叶体积与左肝外叶上短轴之间为负相关,其不符合实际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左外叶上斜矢状面下三角形顶点位置变异较大,没有全部落在网膜结节上所致,因此左外叶上斜矢状面不作为评价肝脏形态学变化的首选剖面。

3.3 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的临床意义 肝叶长轴垂直斜矢状面轴线测量法是通过多平面重建的方法,获得肝叶长轴斜矢状面,然后分别测量其长轴与短轴的大小,通过比较各肝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大小的变化来评价肝脏各叶形态学的变化特点。而体积测量是通过逐层画取肝叶轮廓的方法来计算肝叶体积的,因此费时、费力。虽然肝体积测量重复高[12],但赵振美,刘树伟等[13]提出肝中静脉不是肝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这与大多数研究者报道的肝叶划分的标准有冲突,所以肝叶体积测量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提出的肝脏各叶长轴斜矢状面轴线测量的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在临床普及,并且避开了横断面上肝叶分界标准不统一的弊端[14]。

既然肝脏形态的变化能够反映患者肝硬化的程度,因此提供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快速反映出肝脏形态的变化情况,那就能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有利的证据,对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1]李恺, 张绍祥, 刘正津, 等. 可视化肝脏横断面解剖与MR影像对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1): 138-142.

[2]谢安, 范立新, 刘建滨, 等. 肝尾状叶 CT 矢状面测量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11): 1487-1490.

[3]范立新, 任家武, 周小兵, 等. 肝叶长轴斜面形态机构及潜在临床影像诊断价值[J]. 解剖学杂志, 2008, 31(1): 99-103.

[4]李大鹏, 熊中奎, 袁梅, 等. 16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定的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7): 985-987.

[5]Abdalla EK, Denys A, Chevalier P, et al.Total and semental liver volume variations: implications for liver surgery[J]. Surgery, 2004, 13(5):404-407.

[6]黄黎香, 丁恩慈, 沈文, 等.msCT、IQQA评价肝移植供体术前肝体积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4): 783-786.

[7]Usuki N, Miyamoto, et al. Chronic hepatlc disese: usefulness of serial CT examinations[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2, 26(3): 418-421.

[8]陈大治, 吴金花, 苏刚, 等.msCT对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评估[J]. 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12): 1130-1131.

[9]Leelaudom lipi S, Sugawarn Y, Kaneko J, et al. Volumetric analysis of liver segments in 155 livindonors[J]. Liver Transpl, 2002: 8(7): 612-614.

[10]Ito K, Mitchell DG, Hann HW, et a1. Viral-induced cirrhosis: grading of severity using MR imaging[J]. AJR, 1999, 173: 591-595.

[11]吴金术, 易为民, 蒋波, 等.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肥大—萎缩征的诊治(附262例报告)[J]. 肝胆外科杂志, 2003, 11(1): 36-38.

[12]舒健, 赵建农, 郭大静, 等. 多层螺旋 CT肝脏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16): 1077-1079.

[13]赵振美, 刘树伟, 林祥涛, 等.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J]. 解剖学报, 2008, 39(5): 760-764.

[14]沈柏用, 施源. 肝脏分段解剖的新认识[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 16(9): 913-918.

猜你喜欢
右叶肝叶状面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请您诊断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先天性肝后胆囊并肝右叶发育不良1例
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青年女性矢状面轮廓曲线提取与拟合研究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