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具的优化使用

2015-06-26 14:56李国红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与学数学

李国红

摘要:如果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从事有明确的数学目标的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经验,那么很显然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是要提供好的活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本文通过《观察物体》为例进行对教与学的深刻阐述。

关键词:教与学;《观察物体》;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25-01

这堂课的教学我们沈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前提和核心。这样抽象化的知识的传授过程,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与观察活动,那是必须的。那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观察探究起来,那就需要直观可操作性的教具、学具。

一、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数学老师上这样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课,或是一些概念课,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中,都觉得非常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具。为上好这节课,我课前除制作课件外,还动手制作了很多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教具,给每位学生准备了这么多的正方体、学习单等学具。课堂上,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教、学具在为学生课堂数学活动中积累体验性经验、方法性经验、“数学地思考”经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了这些教学具,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了;有了这些学具,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也明显提升。有了这些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直观地观察,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体验性活动经验。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具分配需适度

这样的空间概念的课,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积累体验性经验。那是必须的。这样的课,我们老师还要重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需要优化学生的策略,帮学生积累方法性经验。更要引导学生去概括,去反思,增进学生的内隐能力,帮学生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如果,数学课堂因为教、学具的过多,或是人人一份学具,那定是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活动的覆盖面广,学生处于动手操作状态的机会很多,数学课堂的活动味浓了,学生体验性经验积累很丰富,但数学的抽象味、思考味感觉淡了些。因为这些学具的吸引,人人就只顾自己摆弄,而忽略了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们顾不上去交流摆放的方法,顾不上去完成学习单去冷静地进行概括反思。学生方法性经验、“数学地思考”经验的积累感觉有所欠缺。

当然,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因为要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要是小组只使用一份学具、或是同桌使用一份学具。学生转过来摆放观察,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两面同学会看得不一样。所以我考虑还是充分利用已准备好的学具,人手一份,但在学生学具管理与使用上作了一定的改进。学生活动操作、小组探究、教具摆放展示等环节作了修改。老师对学生学具在活动中使用的分配情况还是比较适度的。

三、教、学具使用有层次

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具到底怎么分配、使用才最优化?学习材料中的戴尔的“经验之塔”对我很有启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经验的最重要途径是参与具体的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制,不可能事事都让学生“亲力亲力”,教师提供的直观化可视化的材料,如课件、教具等,学生对此进行观察、思考,也可以获得替代性经验,“替化性经验”和“直接性经验”同等重要。我今天的课堂教学就关注学生“替代性经验”,每次引导学生借用学具操作活动的要求不同,体现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梯度层次感。如学习活动单上的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再添一个正方体,使从正面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变。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摆出六种摆法,再让学生上台展示这六种摆法,课件上再演示,再让学生概括提炼摆的方法。第二次活动,要求学生再添一个正方体,使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我先让学生猜猜可以有几种摆法,再小组合作,借用小组长的一套学具合作摆,并讨论完成学习单。让小组的同学参与一部分的操作,避免每人操作活动过多,一人摆一种,看人家摆,也是种“替化性经验”。学生们就有时间去观察,去探究、去反思。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要求在逐步提升,有了一、二次活动体验性经验,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性经验了,学习单上最后一次活动,再添一个,使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就可以完全脱离学具,让学生在头脑里想象摆出的样子,小组合作探究概括出摆的方法。有困难的可以借用学具再摆摆。老师最后直接借用课件展示摆出的不同方法。三次活动,从完全依赖学具操作,到半操作并思考,到完全抽象思维,学具的使用显得很有层次感,我觉得这样的学具使用,学生方法性经验、“数学地思考”经验的获得是比较充分!

数学课堂教、学具需要,但不能为了热闹,为了生动,而少了数学的抽象味、思考味。学具使用适量、适度。

(作者单位:吴江实小城中)

猜你喜欢
教与学数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我们爱数学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初中古诗词教与学的技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