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2015-06-26 15:02刘銮芹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浮力教学模式

刘銮芹

摘要: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形式种类很多,有的是在课堂内的实验探究教学,有的是在课外的实验探究活动,还有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1]。本文中,以初中物理教材中浮力的内容为例,对实验探究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实验探究;浮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32-01

引言:实验探究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小,采用实验的手段,通过科学探究的研究方式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力学中的难点。浮力这一节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如液体密度、压强等。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对浮力这一内容进行讲解。

一、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是传道解惑的载体,而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归纳知识点。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不同的观点,给学生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2]。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探究学习计划,并且适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使探究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3]。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师,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去,一直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然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探究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在探究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环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课堂上,无论是智力还是情商都在不断的成长。教师在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同时,探究课堂侧重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实验探究的价值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物理知识的良好环境,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利用实验的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的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和行为。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既满足了探究知识的欲望,还培养了动手的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自己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物理学上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律更为容易理解和吸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理解概念、总结规律。从另一方面讲,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课堂上,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这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实践出真知的正确科学观,使学生学会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听懂了教师的讲解后,由于对物理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疏于观察,在遇到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经常出现误区。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使得学生对实际生活,对自然现象有了更多观察和体会的机会,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些操作和设计也可以将学生引导到实际生活中。

三、以浮力教学内容为例的探究性课堂案例

首先在课堂的引入中,笔者在PPT上放了南海打捞沉船的视频资粮,并向学生提问:“沉船可以被打捞出来的原理是什么?”而后笔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气球可以升到天上,船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向学生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上挂用细线栓住的铁块,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就是铁块的重量。笔者再用手将铁块托起,让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当铁块被手向上托起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明显减小。然后笔者将铁块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引导学生感受到铁块在水中也和被手托着一样,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而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F浮和G排之间的关系,笔者设计实验,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操作。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将空的乒乓球按入水中,让学生体会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们在实验中感受到了乒乓球在按进水里的过程中,随着乒乓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浮力也随之增大。继而,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大小与物理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物理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接下来笔者还带领学生通过将物体按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与浮力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V排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结论

笔者通过对浮力这一内容进行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充分认识到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不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发问,还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宿州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白雪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高亚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王中.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浮力教学模式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