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5-06-26 01:21曾盈奡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视域意识生命

文/曾盈奡

近些年来,关于学生自残、自杀、伤人、杀人以及意外死亡的事件屡见报端,而且年龄也有低龄化趋势,小学生也时有发生,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关于生命教育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缺失

1、环境的缺失。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精神文明却没能同步得到发展,尤其是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收到社会消极思想的侵袭,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在青少年儿童身上也越发明显,学生的责任心和包容性较为缺乏,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容易表现出偏执和极端的行为。

2、资源的缺失。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对生命的关注呈上升趋势,但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作为占据教材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在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和强调国家意志高于一切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作为自然生命的一面;随着时代发展,语文教材受功利化倾向的影响,更加强调知识性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文性的一面;语文教材还存在于脱离于学生生活实际、选择生命教育内容过于高大上、生命教育在学生课余学习中缺失严重等问题。

3、教学的缺失。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解放人、充实人、教育人、提升人等生命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用生命意识去关注学生,帮助学生确立生命意识,然而遗憾的是往往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面对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老师不得不更关注分数、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意识、意志品质等生命特点。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1、生命的本质。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1],生命的能动中有受动,衰败中有新生,释放中有实现,一切都在矛盾中、在张力中展开,这就是生命之“生”,同时也是生命之“命”[2]。人的生命包括人的基因、躯体和大脑等生理意义的生命,包括人的自主性、自我意识等心理意义的生命,包括作为独立的个体区别于社会、作为独立的个体融合于集体的社会意义的生命。

2、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3]。生命教育视域下,应当更加重视生命的个体性,应当更加重视生命的完整性,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应当更加注视教育的人文;生命教育视域下,应当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命,应当更加重视他人的生命,应当更加重视人类的生命,应当更加重视所有的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意义

1、满足个体的需求。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是生命教育的出发点。生命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前提,没有生命学校教育就不复存在,生命教育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由来、生命的规律,掌握生命成长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培养独立生存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爱护周围环境,遵循生命规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意义,珍惜生命。

2、顺应时代的呼唤。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大势所在,时代呼唤人与精神要和谐,在各种诱惑和挫折之下保持心灵的质朴和精神的纯净,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内心世界的和谐;时代呼唤人与社会要和谐,在生活交往中,要保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能和平共处,保持公平正义,保持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时代呼唤人与自然要和谐,要尊重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尊重自然界的法则,尊重一切生物存在和成长的规律。

3、直面教育的回归。生命教育是生命的需求,也是教育的需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生命的发展,教育源于生命,应唤醒人的生命、点化人的生命、润泽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生命的潜能;教育归于生命,应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应尊重生命的创造性,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维护生命、提高生命。教育离不开生命的教育,生命离不开教育的生命,教育应回归生命,和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服务。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现象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区别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的差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关爱他人、懂得宽容、能够融入集体,从而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可以有效消除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有效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提炼小学语文教材的生命内容

1、从生命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材。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文教材不仅仅是字、词、句的简单累积,字里行间还透露出生命的气息,对于同样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看,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有很大一部分语文课文是作者对生活的积累和对生命的感悟,挖掘课文中内含的生命元素,使语文教材成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感知生命的活力。

2、从小学语文教材的角度看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有关生命的文章,比较重视生存能力、生死教育、生命价值的教育,在进行生存能力的教育时比较重视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在进行关于生死的教育时比较强调英雄主义教育,在进行关于生命价值的教育时比较注重集体主义精神;比较重视良好生命状态的构建,对自己能够自信和谦虚,对家人能够孝顺和亲情,对同伴能够互助和宽容,对社会能够诚信和责任,对自然能够爱护和尊重,从不同的维度去促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三)生命教育视域下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的生命意识

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榜样,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增强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营养,小学语文教师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必须强化自身的生命意识,要有大爱之心,感受儿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合作,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要有一颗公平的心,正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四)生命教育视域下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1、健全学生人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要引导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完善,要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善待他人、自尊自信、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等良好行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激发生命意识。小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生命教育理念,要具备一颗对学生真爱的心,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感化学生的每一次错误,要引导学生的每一次迷失,学生要善于启蒙学生的潜能,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生命教育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

1、阅读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不应该仅仅通过作者的作品去品味文字,更应该通过作品的文字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生命的意义,用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为设置阅读氛围和情景,感染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体验生命的机会;可以通过设疑、质疑、辨疑、解疑,加强学生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2、写作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在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题材,可以引发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从而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适应生命冲动的需要,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4]。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对生命认识的表达,要引导学生展现对生命的体验过程,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思维,要回应学生对生命的倾诉。

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生命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渗透生命教育,要注意对教材进行精细化解读,要注意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效促进学生的生命意识。

[1]鲁洁.超越与创新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 [J].江苏教育研究,1999,(4):9.

[4]刘虹.生命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第58页

猜你喜欢
视域意识生命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