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的氛围融入数学课堂中

2015-06-26 01:21张正群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与学意识数学

文/张正群

一个课堂,如果没有和谐的氛围,那么就会形成师生关系冷漠,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不仅不能学好知识,还会因碌碌无为而惹事生非等等。一个和谐的课堂表现在学风浓,班风正,学生主动性强,学习有兴趣,师生关系融洽,人人有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团结、信任,有凝聚力等。这正是教师教学努力追求的方向。

一、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长期受应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就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认真地听老师讲例题,在安静的做笔记,在老师的安排下专心的演算,认真地听老师评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更别说讨论等。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从教师的角色来说,任务是教书育人,担负着社会民族教育的重担。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纠正与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相悖的东西,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实践这一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和谐的气氛,使教与学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

从学生的角色来说,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应体现其主角的作用。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起一个主导的作用。

二、数学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

1、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现代课堂的需要。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是经过心理学研究证明的。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得于教与学的开展。

2、和谐氛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初中阶段所面对的对象是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学生,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转型的过渡时期。学生天真,活泼,充满了朝气,是有情感,有思维的鲜活个体。因为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以教学的对象是人,就应该关注到学生的生命状态,着重培养学生的性格品德等教学为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和谐,才能增强信任感,才能获得教与学的相关知识。

3、和谐氛围是数学学科的需要。数学是传统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突出数学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新课程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探索

1、教师要有和谐氛围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很难真正做到让和谐的氛围融入到课堂之中。心理学表明:“意识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动力”。当一个人有意识地做某事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完成。教师进入课堂,想到的是这节课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对于数学公式、符号定理、推理演算等环节如何来进行,可能没有想到课堂的和谐气氛对知识传授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想方设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其次,多学习借鉴与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并不是每位教师先天就有优秀的教学经验,都是经过借鉴其它人优秀的教学成果来不断地充实,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再者,教师要以自身的魅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2、培养学生的和谐氛围意识。学生的和谐意识,首先取决于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学生需要和谐的学生关系和班集体。教师应从构建和谐的课堂入手,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班集体,在学生中构建和谐处理关系的教育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教学艺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角的作用,教师充满微笑地去授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和谐的氛围才能创设起来。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创设和谐氛围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照顾到成绩弱的学生,多给予以表扬或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人。一个人的本质需要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成人是这样,小孩子当然更需要表扬与鼓励。余漪老师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学方式是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的。教师要不断的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1]王坤,于静.和谐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吉林教育.2006(12)

[2]张思勰,金钧.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 [J].科学教育.2006(06)

[3]董小平,靳玉乐.和谐课堂:蕴涵、价值与建构 [J].基础教育参考.2006(1)

猜你喜欢
教与学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